颜 喆, 武 伟 , 刘相栋, 刘 丹
(1.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5; 2.临沂天元建筑设计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整合当地高校建筑类专业资源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
颜 喆1, 武 伟2, 刘相栋1, 刘 丹1
(1.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5; 2.临沂天元建筑设计院, 山东临沂 276000)
农民工作为建筑行业的主力军,文化素质低,是工伤事故中的最大受害群体。为改变农民工操作技能低、安全意识差等状况,以农民工的真正需求为出发点,采用师徒制、经验交流法、案例法以及半工半培制等方法,以技能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进行培训,并通过技能大赛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农民工、建筑企业、教师三方共赢的效果。
建筑行业; 农民工; 技能培训
目前,农民工占到建筑行业用工的80%,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打工所得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建筑行业的两大核心要求即质量和安全,与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息息相关。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要提高与时俱进。建筑业是仅次于煤矿的事故高发职业,据统计,近几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小企业。
提高农民工的技能,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也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素质和社会的稳定[2]。利用当地高校建筑类专业的设备、师资等资源,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传授建筑业的技能知识,帮助农民工做到熟练和安全操作,将人为伤亡事故降至最低。
1.1 文化水平较低
建筑市场的农民工主要来自农村,小学文化程度者占 20 %,初中文化程度者占 57.6 %,高中文化程度者占 21 %,而拥有大专文化程度者不足 1 %。据调查,有 90 %以上的农民工未取得相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不具备应有的岗位知识,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
1.2 农民工是工伤事故的最大受害群体
当前,很多工程项目要求二级以上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参加招标,用工基本上是在本地劳务市场招聘,招聘的农民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有的连入场的三级教育也往往是走形式(少数工地甚至连口头教育也没做)。对那些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他们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熟悉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又缺乏管理,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所以,他们既是事故的肇事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
1.3 对农民工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同时在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劳务市场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的用工企业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一些“包头工”随意用工、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带来行业管理的困难[3]。而用人单位则重使用、轻培训,安全教育很难落实,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建筑企业迫切需要大量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能够按章操作的农民工。另一方面,高校建筑类的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深厚,对建筑工程领域的标准规范掌握准确,课堂组织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完全胜任对建筑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2.1 以农民工的需求作为培训的基础
深入了解农民工真正需求,当地高校建筑类专业教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及农民工代表共同协商培训内容,以农民工乐于接受的方式,以技能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进行培训。作为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农民工积极参与,按他们的真正需求和特点进行培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2.2 培训的主要内容
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学习砌筑、抹灰、镶贴、管道安装和电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根据学员的年龄、文化程度,采用实训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模式进行。分期分批进行,每人不得少于72学时。
在技术和安全培训中,把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作为重点之一,使农民工了解与施工现场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并讲清施工过程中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以便在施工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要求具有在紧急和危险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2.3 培训的方法与组织
培训时间和地点都要适于农民工,培训时间可随工程进度有所调整,工期紧的时候少培训,工人闲暇时间多的时候多培训[5],培训地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在项目部或校内。
培训方法要因材施教而不拘泥于课堂式教学,师徒制、经验交流法、案例法等都可以作为一种手段,这些方式也相对比课堂教学更适合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如对于质量通病和安全生产等知识,可让本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参与进来,与农民工分角色扮演,在增加了培训趣味性的同时能够加深印象,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检验了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采用半工半培方式,强调将培训带入工作中,不断启发和帮助农民工完成技术和安全技能教育。
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农民工和项目部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按照农民工真正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培训,使农民工能够看懂本工种的施工图纸,了解技术规范,能够按规程操作,预防质量通病,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联系相关行业协会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从而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结束后,教师总结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农民工也要把培训中的各种问题总结起来向企业汇报,形成经验积累,以便于日后能够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农民工培训。在培训中是否取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将在日后工作中进行进一步检验。
2.4 培训流程
(1)确定建筑业农民工的培训需要:确定农民工的真正需求是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应根据农民工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和内容。
(2)四方商讨、确定培训协议:这个阶段的前提是在完全了解农民工真正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育行政等部门的协调并监督下,项目培训负责人、农民工代表与高校培训部门商谈如何根据农民工需要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3)前期培训:各方需要一个短暂的过程去检验培训协议是否符合农民工的需求,所以要进行前期培训作为引导课程适应环节,让培训对象有个适应的过程,一般可在建筑农民工所在的项目部进行。
(4)主体培训:这个阶段是农民工培训模式各个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农民工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否能够提高的重要环节,所以对这个环节的实施需要高校和企业单位的积极参与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5)结束与反馈:在主体培训结束后,农民工、教师以及企业都要及时做出反馈,以利于日后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农民工培训流程见图1。
图1 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流程
农民工接受培训,能强化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个人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相应工资收入也会提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培训可将高校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并能使教师接触到更多的工程实际,增加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感谢刘丹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1] 金慧,辛旭飞.对建筑业劳务用工人员就业现状的经济学解释[J].建筑,2008(5):16-18.
[2] 刘程程.成人教育: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助推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 (9 ): 43.
[3] 茆荣华,武鹏.非正规就业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上海企业,2009(3):70-72.
[4] 孙绪民,桑爱友.对普通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 (4 ): 88-89.
[5] 罗忆源.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供需矛盾分析[J].成人教育,2008 (10 ): 32 -34.
颜喆(1993~),女,本科;武伟,男,本科;刘相栋(1992~),男,本科。
G40-015
A
[定稿日期]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