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2015-03-22 18:10:38王子嘉鲁迅美术学院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博物馆创新应用

王子嘉(鲁迅美术学院)

论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王子嘉
(鲁迅美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意识多元化的发展,建筑设计形式的开拓创新,技术手段的完备,通过对大量博物馆实例的分析,阐明了下沉式空间已经作为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沉式空间设计具有扩大展示功能、调节空间紧张、宣扬展示气氛的主要特点,其在博物馆设计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总结了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充当怎么的作用,为什么在博物馆设计中运用下沉式设计,怎样在博物馆中恰当运用下沉式设计,并提出博物馆下沉式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运用方法,环绕下沉式空间运用的难点与重点,为今后博物馆设计提供了新亮点、新思路。以及论述金沙遗址博物馆中下沉陈列空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下沉楼梯空间、汉阳陵博物苑地下遗址展示、首都博物馆中下沉式竹林庭院、北川地震纪念馆的下沉空间的应用为范例,来充分论述所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在博物馆中运用下沉式空间,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论述了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是如何运用的,试论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下沉式空间;博物馆;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5)02-0197-02

收稿日期:2014-12-18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意识的多元化和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沉式空间设计已成为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博物馆中运用下沉式空间展现其新特点,对于博物馆设计来说意义有多大,以及如何实现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恰当运用,成为了当代博物馆设计研究的重要主题与研究方向。

1 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在当今时代,下沉式空间设计不仅应用于纪念馆,同时也应用于象首都博物馆中的下沉式竹林庭院的文物博物馆。下沉式空间不仅需要特殊设计,还要符合建筑本身的空间结构。博物馆通过这种新颖的设计表现手法,更好的宣扬其中的陈展气氛,增加陈展空间,变化陈展角度,从而使博物馆设计更灵活,更新颖。

2 下沉式空间的定义

对展示空间来说,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可限定出一个范围比较明确的空间,称为下沉空间。这种空间的底面标高较周围低,有较强的围护感,性格是内向的。处于下沉空间中,视点降低,环顾四周,新鲜有趣。下沉的深度和阶数,要根据环境条件、使用要求和建筑本身内部结构而定。为了加强围护感,充分利用空间,提供导向和美化环境,在高差边界处可布置座位、柜架、绿化、围栏、陈设等。在层间楼板层,受到结构的限制,下沉空间往往是靠抬高周围的地面来实现。

由于下沉地面标高比周围的要低,因此有一种隐蔽感、保护感和宁静感,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间.人们在其中休息、交谈也倍觉亲切,在其中工作、学习,较少受到干扰.同时随着槐点的降低,空间感觉增大,根据具体条件和不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下降高度,少则一二阶,多则四五阶不等,对高差交界的处理方式也有许多方法,或布置矮墙绿化,或布置沙发座位,或布置干柜,以及其他储藏用具和装饰物,可由设计师任意创作.高差较大者应设围栏,但一般来说高差不宜过大,尤其不宜超过一层高度,否则就会如楼上,楼下和进入底层地下室的感觉,失去了下沉空间的意义.

3 下沉式设计在博物馆中的运用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在崭新的21世纪,下沉式空间设计已成为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为什么要在博物馆中运用下沉式空间,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表现怎样的新特点是怎样的,以及下沉式空间如何在博物馆中恰当的运用,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3.1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下沉式陈列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2001年2月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主要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生态环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部分组成。遗迹馆以发掘现场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整个馆设计主要表现形式是下沉式空间空间设计,金沙遗址博物馆将向你展示一种独特的青铜文明,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考古现场发掘、与古蜀灿烂文明“亲密接触”的机会。

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主要展示空间运用下沉式设计手法与普通展示效果截然不同。那么为什么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运用下沉式手法,运用这种设计手法,有什么独特特点,有什么优越之处,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博物馆北岸的地下二层西厅陈列表现形式为下沉式空间设计,面积约900平方米,以大型考古遗迹为主。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基础上建立的,遗址为地下考古人员挖掘出来的一个地下大坑空间,为了不破坏遗址,保留原来的地下空间,垒砌地下空间边缘高度,设置护栏和导式系统。大面积的玻璃屋盖下,保护着遗迹考古现场,参观者顺着宽楼梯和走道可以清楚的看见壮观的考古现场。这种下沉式空间展示巧妙的与玻璃屋顶所渗透的自然阳光所结合,为参观者所建造的楼梯最高在下沉式空间地面2米之上,最低与遗址地面平行,参观楼梯有起伏、有步骤、随着遗址的形态穿插而建设,使参观者最近距离,身临其境的融入到的考古活动中。参观楼梯两侧有玻璃围栏设置从而又达到不破坏遗址,保护文物的重要作用。这种下沉式空间设计手法增加了展示空间层次、扩大了领域、更多的渲染了考古挖掘出的神秘气氛,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对博物馆的展示有着重要意义。

3.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下沉楼梯空间

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馆内多处采用下沉式空间表现,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多处运用下沉式空间设计手法,那么下沉式空间是如何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运用的,它的展示手法是优是劣,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下沉式空间设计运用最妙的地方就

是一进馆下沉式楼梯。从明亮的的室外走入室内阴暗下沉的十几个台阶,使参观者一步步的走下来,一步步的离开阳光,离开喧闹的街市,离开了我们所熟悉的喧闹的气氛而走向这段历史,仿佛走向了地狱之门,走进了70年前的往事,内心霎时间变得沉重,融入这种低沉的气氛之中。这种下沉式空间设计在纪念馆中的运用,不仅使参观者视觉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在参观者内心里也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下沉式楼梯空间所营造出的气氛使得馆内展示内容与参观者内心的产生了强烈的交融,更好的把展示信息传递给参观者,强调展馆展示目的性:“勿忘国耻,勿忘历史,只有民族富强才不受外来国家欺负。”其次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的下沉式楼梯空间与展馆内复原建筑有着强烈的递进、连接、过渡的作用,使展馆内南京大屠杀复原场景渲染浓厚的低沉气氛,使身临其境的参观者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而且此下沉式空间利用展馆本身的建筑结构,从而设计出视觉舒适的空间。南京大屠杀的下沉式楼梯空间不仅仅给参观者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也把参观者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与展馆内的文字墙、滴水镜所渲染的低沉气氛起到恰当的联系。可见下沉式空间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地位之重要。下沉式空间设计可以丰富展馆的空间层次,又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发挥着浓重的宣扬沉重气氛又与展示环境、陈列的物品起到联系、过渡、渗透的重要作用。

3.3汉阳陵博物苑地下遗址展示

汉阳陵博物苑是依托西汉景帝刘启陵园建设的大型汉文化旅游核心区,苑区占地3000余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汉人、汉民族,汉字、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汉阳陵博物苑是世界上第一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座真实展示现场发掘过程和文物遗存的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座让游客零距离、多角度观赏文物遗存的博物馆。那么它的下沉式空间是如何表现的,为什么要在博物馆中运用下沉式空间,在这里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属于下沉式设计博物馆。帝陵外藏坑是帝陵陵园最重要的陪葬部分,围绕帝陵封土周围共有81座,是皇帝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在近8000平方米内展示出了其中10座坑的真实遗存,是中国第一座紧贴帝陵封土、将文物和游客分隔在两个不同温湿度环境中、并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影视成像技术演示当年真实历史事件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游客在充满神秘感的环境中近距离、多角度欣赏大量的文物遗存,即可感受皇帝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可观赏到世界一流的文物保护和展示手段、了解文物考古发掘和修复的过程。在汉阳陵博物苑中,一部分展示物品摆放在参观者脚下,上表面用玻璃钢结构来做保护,下沉部分配有适度灯光照亮展品,这种展品的下沉式设计,使参观者的视角有巨大转变,展示效果更新颖、创新,又与周围的展柜相结合,有着多视角,多层次的变化,相互融合,相互衔接,使其在博物馆中形成独特的展示效果。

3.4首都博物馆中下沉式竹林庭院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么在首都博物馆中下沉式空间是如何与周围空间相融合的,如何应用在其中的,值得我们来探讨、研究。

在园林建筑设计领域,下沉式庭院又称花园层。这类庭院在美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设计方案,一般运用在前后有高差的地方,通过人工方式处理高差和造景,使原本是地下室的部分拥有面向花园的敞开空间。它充分利用地形特点,给建筑带来了全新的景观空间、充足的采光、通风和更加丰富的使用功能。使居住品质和生活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附带了很大面积的室外庭院。这样地下一层借助外庭院的采光,就相当于地上一层。也有的下沉式庭院在建筑设计上,等于将房子往外推出若干尺寸,然后下沉,相当于北面是一层,南面是停跃层,停跃层可以直接走出去是花园层,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它面积的功能,而不是简单的把庭院层做成一个储藏式,因为它完全采光,完全通透,完全可以做居住的感觉使用,无论做客厅也好,做卧室也好,都能让功能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

阳光大厅,四季竹院,将景观空间引入了博物馆,室外下沉竹园延伸至室内,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封闭、沉闷的感觉,营造了开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给空间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和使用的可能性。园林与文物展厅之间的时空交错,又以高度穿越上层建筑,使参观者在楼上也能隐约看见竹林的优美景色,更加渲染了首都博物馆所陈列的古董的古代民族气氛,更加表现出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使参观者进入新一个淡雅意境,做到心灵交汇。

3.5北川地震纪念馆的下沉空间

整个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由遗址区和博物馆共同组成,《方案设计》将北川遗址博物馆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核心区、控制区和协调区。以“裂缝”将纪念馆设计成下沉式。这种下沉式是如何表现的淋淋尽致,值得我们来探讨。

极富动感创意的以裂缝为主要元素串联起整个馆区中的各重要节点,形成连续、完整的参观、凭吊与缅怀路线,并通过变化的竖向设计形成多维的参观体验,将纪念馆设计成下沉式。通过下沉的坡道将参观者引入地下,纪念之路如同一道裂缝,隐喻着地震带来的伤害与裂痕。随着纪念之路,参观者除了目睹展览带来追思,同时感受到精神震撼。这种下沉是的运用又一次丰富了展示空间的层次,宣扬了展示内容的气氛与强烈的情感,进入了参观者的内心活动,并大大提高了纪念馆的展示表现效果。

4 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提高与发展

当代社会博物馆设计中,地下空间的运用已成为设计的首要选择方式,地下空间的存在给博物馆的应用、陈列带来很多益处。那么在我国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建设中,博物馆中的下沉式空间设计应该如何提高技术与发展,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来研究。

4.1基础设施的完善

博物馆中的下沉式空间的基础设施,除了各种地下管线外,还有地下变电站、地下污水处理系统、地下垃圾处理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在深层地下空间建立封闭型水资源循环系统,在水资源普遍不充足和常规能源的渐趋枯竭情况下,利用深层地下空间的大容量、热稳定性,和承受高压、高温、地温的能力和能源是十分有利的。在空间上,可以布置在不同深度,经管道相互连通。

4.2完善安全保障系统

下沉式空间的安全保障系统是不容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以地下空间为主体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恒温性好、节能、安全,所以应用比较广泛、为了是城市完全摆脱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和造善安全系统是必然的,是下沉式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之一。

4.3推动人们意识多元化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大发展中,人们在博物馆设计中的思想也要有创新观念,跟上世界的潮流与步伐,有独自的特点,推动人们意识的多元化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博物馆中下沉式空间的创新性、独特性、多样性、综合性得到统一,使博物馆中的下沉式空间设计更为丰富。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人民意识的多元化和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沉式空间的应用已成为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金沙遗址博物馆中下沉陈列、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下沉楼梯空间、汉阳陵博物苑地下遗址展示、首都博物馆中下沉式竹林庭院,到北川地震纪念馆的下沉空间。这些下沉式空间的应用在博物馆展示中起着渲染气氛、增加举架高度、多层视角、增加展示新颖亮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沉式空间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是我们在崭新的21世纪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张庆波.展示艺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张庆波.南京大屠杀博物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4]网络资源.

猜你喜欢
博物馆创新应用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2:20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