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策
(辽宁省丹东水文局,辽宁 丹东 118001)
苏家屯区节水增粮工程运行管理探讨
梁策
(辽宁省丹东水文局,辽宁 丹东 118001)
摘要:苏家屯区节水增粮行动工程通过采取村级管理手段,达到以农民为主题的村级水管员制度,提高了村级管理水事务水平,从而保障了村级水利建设发展有序进行。通过对农民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普及及认知认度的提高,为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节水增粮工程建成后,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和农业措施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关键词:节水增粮;工程运行管理;水利建设;农业生产
1概述
苏家屯区位于沈阳城南,总面积781.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9.1%。苏家屯区从2012年至2015年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采用村级服务组织管理的特点,通过组建村级水管员这一体系,可以建立农村水利建设健康秩序有效的发展机制,努力做到节水增粮项目人人有责,实现项目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区位于304国道附近,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越,适合兴办高科技农业等一系列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对于发展节水灌溉、实行可行种田当地政府积极支持和扶持,政府也积极争取、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保证地自筹资金足额到位[1]。
2粮食增产潜力
目前耕地面积4 万 hm2,粮食种植面积为3 万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4.1%,有效灌溉面积1.4 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34.6%,节水有效灌溉面积为0.24 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5.92%。
3土地经营模式
目前项目区土地经营方式为分散农户经营,分产承包责任制,区政府积极宣传及鼓励农民节水灌溉、加强保护水土资源,使农民对节水灌溉工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为顺利实施节水增粮工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节水增粮工程建成后,将办理工程产权移交手续,工程产权交由村集体,并由村集体进行工程的运行管理、养护。同时区政府将成立相关机构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后续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节水增粮工程的最大效益化,促进农民的经济有效增长。
4工程运行管理
节水增粮工程建成后,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和农业措施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村级服务组织主要负责管灌系统首部的运行管理;同时各街道抽调水利、农业、农机等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管灌运行管理、灌溉管理、农艺措施管理等技术服务机构,具体对每个村组的每个管灌系统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各街道村组要制定首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灌运行管理制度、工程运行管理技术细则[2-3]。
工程服务体系建设根据苏家屯区实际,项目实施后,基础设施管理主要采取村级组织管理方式。努力大力培养管理水事的专业服务队伍,使水利事务的服务功能上升到新的高度,为持续做好节水增粮工作提供有利技术支撑。可聘请精通高效节水技术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苏家屯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及培训工作,也可选派相关人员到周边地区学习高效节水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技术,为今后苏家屯区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和管理奠定基础,确保节水增粮行动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农业水价改革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进行工程的运行管理,水费征收要充分征求用水户意见,建立行之有效的水费财政补贴制度,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大力提倡节水灌溉,促进节约用水。着力实施“地有定额、户有总量”量化管理。并对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应布设一定数量的水位动态变化监测设施[4-6]。
建立完善管理系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控。运行管理经费落实,地方财政对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给予适当补助,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降低运行成本。还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对农机补贴的机遇,要求各街道尽快上报高效节水的实施地点及面积,做好前期工作,为争取农机补贴做好前期工作。
明确工程运行管理主体、落实各个层面的管护、维护责任、建立健全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竣工后交付项目所在村庄,采用村集体管理经营模式和理念,将责任层层落实,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充分调动乡(镇)政府、村等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建立高效、节能、环保的节水灌溉工程制度。争取招收2-3名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力量[7]。项目村设立村级水管员,争取省级补贴,积极落实县级土地收益金10%中的20%,建立养护、看护及维修等经费。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和完善基层水利站,加快节水灌溉试验、维修服务体系及技术咨询等技术队伍建设,保障“节水增粮行动”工程能够保持长期良好的运行,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
工程建成通过竣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移交手续,苏家屯区按照《苏家屯区节水增粮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分类别、分规模、分形式交由受益村进行后期管理与维护。
1)具体要求如下:依托我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村级水管员作用,落实管理责任,确保水费征收,按照省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县、乡、村水利机构的监督作用,苏家屯区对工程移交资料建档立卡,在工程开工前对乡、村所属工程和县属工程均明确了管护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看护责任人,并在县级水利部门备案。
2)要建章立制,明确管护责任[8]。
3)建立透明、合理的水费计收机制。
4)制定节水增粮工程运行管护资金使用办法。
5)健全工程管护人员队伍建设,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分开。
5结语
通过对农民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普及及认知认度的提高,为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各项目区工程完成后,将办理工程产权移交手续,工程产权交由村集体,并由村集体进行工程的运行管理、养护[9-10]。同时区政府将成立相关机构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后续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良好运行,促进农民的经济增长,达到提高项目区粮食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大卓.大石桥市节水增粮项目效益分析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3):46-47.
[2]侯薇,王倩,吕萍,曹磊.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的必要性[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4):16-18.
[3]周大鹏.黑山县“节水增粮行动”信息化工程示范建设与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3):56-59.
[4]王瑶.南票区节水增粮工程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9):37-38.
[5]龙志远,王建民,龙显助,刘志扬.三江平原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优势、问题与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3):1-3.
[6]吕兰州,孙希华,吕超.山东省水土保持对粮食安全贡献率评估研究[J].山东水利,2011(03):42-43.
[7]窦以松.标准化及其在水资源支撑粮食安全中的作用[J].水利技术监督,2010(03):1-5.
[8]崔小年,张敏.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0(02):57-58.
[9]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柳长顺,张秋平,朱山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发展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9(08):45-48.
[10]苏明,武忠,祝晖.加强山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安全[J].中国水利,2008(17):30-31.
[作者简介]梁策(1979-),男,辽宁丹东人,工程师,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28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7596(2015)08-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