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2015-03-19 00:32:20苑华军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河西营小学
散文百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美的

苑华军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河西营小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苑华军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河西营小学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并不是传统上填鸭式的道德说教。填鸭式的道德说教为学生们预设了道德模板,意图将每个孩子都打造成标准化道德模板的复制品,而鲜少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人文关怀,应该明确体现出尊重学生个体的关怀,拒绝对学生心性与品格中符合善的标准的因素进行排他性的强制改造。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文本所具有的人文特点,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一、充分挖掘、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

在我们使用的小学课本中,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比比皆是。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将其中的精神养料化为己有。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二、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的实质就是将艺术化的理想境地融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小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到一种审美环境中。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投入其中,帮其建构文章的事理轮廓,然后依轮廓慢慢扩展细节,并赋予其情感色彩,让学生领略景物形态、色彩和音律的自然美,以及人物思绪和胸怀的情感美。小学生或许不能真正理解审美的意涵,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长期浸泡于审美环境中的小学生,其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能够在感知、想象与思维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感性收获,能够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和事,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不爱学语文,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文价值的严重流失。长期以来,过于理性学的语文教不断地把语文推向绝路:用语法分析代替了形象感染,用抽象社会学的说教代替了崇高美的鉴赏,用零打碎敲的讲析代替了艺术整体的把握,用条分缕析和逻辑推导代替了心灵世界的感悟,文章固有的灵动和韵致几乎扼杀殆尽。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许多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被搁置一边,留在学生记忆里的只剩下了一些干巴巴的说教。

加强文学教育,可以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让学生爱学、乐学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学小说,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浸润于语言深处的情感的体悟;教学诗歌,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教学戏剧,是对人生世相的一种细微体察。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得起学生潜心揣摩,学生也在潜心揣摩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滋养。如阅读《二泉映月》这一课时,学生可以欣赏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品味直抒胸臆的言语形式,把握“另一世界”与“这一世界”的情景反差,体味人生的无奈、生命的压抑,使学生在灵与肉的碰撞中会心地走进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生命之中,油然生出百读不厌的感受。学生在同作品真真切切地畅谈之中,获得了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这种人文熏陶所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是那种纯粹的理性分析无法望其项背的。

加强文学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之中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我们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有思考的机会、有表达的权利,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我们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我在语文课堂上非常注重学生的话语权,注重学生个性的思维和见解的发挥。而学生在其间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喜的。

四、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语文教学凸显出强劲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也为语文教学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展示平台。

比如在教学说明文《神奇的克隆》中,我们可以丰富的科技教育内涵,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海洋与生命的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关系,激发起学生关注科学、关注生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课前我向学生推荐几个网站,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学生只要用键盘敲击出所需要的关键词就可进行网络搜索、网上超文本阅读并下载有关资料,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处理,“拿来”为自己的论题服务,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研究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讨论。这些开放性语文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文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美的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