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更高效

2015-03-19 00:32:20刘翠杰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学区煤岭沟小学
散文百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课文内容语言文字

刘翠杰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学区煤岭沟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更高效

刘翠杰
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学区煤岭沟小学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用阅读代替分析

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很明确,多读,巧读,是当前阅读教学的共同趋势。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从读题到朗读课文,到精读、品读,由读正确到读出感情,读出内涵,是当前阅读教学的共同趋势。

1.题目——让学生读懂。

很多老师在接触课题以后,不是急于释题就是马上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我觉得应该在课题的“读”上做文章。题目就是课文的“眼”,如果把题目读好,读懂了,必然为学习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文——让学生读活。

阅读教学往往纠缠于内容的课堂分析,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我觉得可抓住重点词句、语段美读。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迫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的含义。

重视默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我不失时机地问:“这时,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看发生了什么?(学生默读后交流)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理解到:船上的人群很乱,乱得不可开交,简直像疯了似的险些把小船弄翻来了。这时我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这场可怕的灾难。

二、朗读和复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在阅读时,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对文中的语言进行再创造。在教学一些叙述顺序比较清晰的课文时,可采用朗读和复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田忌赛马》一课,老师用引读法介绍了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的原因,从对话中可以知道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的原因。然后分组学习,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二次赛马的结果,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使学生清楚知道同样都是这些马,只是调换了出场顺序,比赛的结果就不一样。

课文《丰碑》描写细致,情节感人。通过将军的语言、神态变化的描写,烘托出军需处长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德,场面感人。而且语言文字的表达也很精彩,在朗读时我要求把人物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感受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最后凭借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文本对话,这时候你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话呢?这样以读带说,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头脑就会清晰地再现课文内容,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三、在读中感悟真情

1.读中悟情。

教材中不少文章,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如《毛主席在花山》一课,课文通过描写毛主席在花山与人民群众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几件往事,突出表现了毛主席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感情的基调,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有感情地加以朗读,以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学生的体会和感悟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悟毛主席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

2.读中明理。

众所周知,朗读是表情达意得一种手段。要感悟,必须充分地读,熟读且精思才能真正地感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教学中,我创设一定的情景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那个时代并不了解,他们提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问题。我在进行归纳总结后,列出了和课文中心有直接关系的几个问题:﹙1﹚小女孩为什么在圣诞夜出去卖火柴?﹙2﹚她擦亮了几次火柴,每次幻想到什么?﹙3﹚小女孩最后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真的幸福吗?”我让学生在朗读体味中领悟语言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仔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情感,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最后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充分地说,气氛相当热烈,有的同学认为,小女孩是幸福的,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有的说,小女孩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奶奶在一起,她最终实现了愿望,是非常幸福的。也有的说,她不幸福,因为是幻想,是假的,不存在。就在学生讨论得难分难解之时,我播放了一段准备好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动画。动画中那段哀惋的音乐再次响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样,我引导孩子们读中知内容,读中见问题,读中勤思考。帮助他们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

四、在读中引导写作

1.读中学写。

如第十册第一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春天的发现》,要写出春天景物的特点。由于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春天的景物,用的词句非常优美,很有春天的特点。教学时我让学生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在写作时可运用这些词句。学生的作文都用上了许多如“嫩绿的柳丝,光彩夺目的春天,蒙蒙的细雨……”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具体,写出了春天景物的特点。

2.读写结合。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内容中进行练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如《白杨》一课,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想想这段写了什么,然后指导朗读,再问学生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师生总结出借物喻人。你们能用此方法写一段话吗?学生纷纷写如“小草”、“果榔树”、“荷花”等借物喻人的文章。我还以课文为“例子”,组织一些改写、补白、续写等形式的小练笔。也会画一些简笔画使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以促进学生更好服务于语言训练。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课文内容语言文字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考试周刊(2017年77期)2018-01-30 12: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