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纪忠 丁传梅
推进财政预算事前绩效评审的思考与建议
●朱纪忠 丁传梅
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预算法》和各省财政监督条例,积极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大胆创新,前移监督重心,通过委托“第三方”对部分行业和领域实施预算“事前绩效评审”(以下简称事前评审),有效夯实了部门预算,为加快支出进度、控制财政存量资金、提升预算管理绩效、构建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作出积极探索。
一是挤出水分。通过事前评审,对部门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的工程量偏大、单价偏高、多列明细内容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挤掉水分,同时提出加强资金管理、推进项目实施、强化绩效考评等改进意见,切实做细、做实项目预算。
二是提高预算执行率。事前评审切实减少了财政资金滞留、沉淀,有效避免支出进度缓慢和因存量资金过大而影响资金效益发挥问题,加快了财政支出进度,提高了预算执行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推进“透明预算”。以公开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方式,有效引入具有专业鉴证能力的社会公众,参与对预算项目的审核监督,促进了预算公开,提高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一)借力社会机构专业力量,突出评审的公正性、公开性和效益性
一是引入第三方参与评审。以公开委托方式,选定资质等级高、专业力量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预算审核监督,克服财政部门人手少及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客观的专业审核鉴证作用。
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评审队伍。广纳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评审专家库,形成财政财务类、工程造价类、资产评估类等专业评审力量,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专家评审队伍。
三是严格规范评审内容。为使项目预算更加科学,要将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实施内容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项目预期的绩效性,以及预算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契合度等作为评审重点,保证评审工作更有实效。
(二)强化管理规范,建立评审质量保障机制
一是全程督导。财政部门要对评审全过程管理跟进和协调,梳理出评审工作重点和难点,建立会商制度,与相关部门联动,及时协调解决评审中的问题与困难,总结经验,提升评审水平。
二是建立评审审理机制。要制定委托鉴证项目复核审理办法,建立由专家库人员组成的审理委员会,实行“三级复核审理”制度,即中介机构一级审核、业务处室二级复核、审理委员会三级审议,明确责任、分级把关,确保项目评审成效。
三是严格委托中介考核。要加强中介机构业务考核管理,采取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从工作基础、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等对委托中介机构业务进行考核,对中介机构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或质量低劣而造成严重影响的,给予认真严肃处理。
(三)充分利用评审结果,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
一是直接利用评审结果。将评审结果直接作为项目预算安排的上限依据,对申报不实、审减率较高的部门,在直接扣减部门项目预算基础上,将项目预算额度作为确定以后年度部门预算规模的参考依据。
二是加强问题整改。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达财政整改意见,督促部门即行即改。尤其对部门预算执行慢,且“执行时间与计划不一致”问题,力求结合近年实施的中期滚动预算,科学制定“花钱进度”,有效提高预算执行率。
三是完善制度建设。通过梳理汇总项目评审结果,结合部门预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特性进行深度剖析,一方面向财政内部作出风险提示和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向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政府名义制定相应管理办法,督促部门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市财政局)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