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漫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音乐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好的礼物。美好的歌声让人久久难以忘怀,2012年,随着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声唱响,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热度一下被再次点燃。“好声音”节目原产于荷兰,在被引进美国后大红,并最终在中国落地为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中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开始从“山寨”国外样式转变为“原版引进”,这意味着节目质量也随之更上一层楼,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如今,“好声音”节目已经根植民心,观众关注的热度不减,深受人们的喜爱,其迅速走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好声音”开播之后,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节目受关注的程度很高,“好声音”模式也与以往的选秀节目不同,原版引进和山寨版的copy在这个节目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别。评委盲选是节目创意的核心,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既提高了评选的公平度,又给观众带来悬念,同时也确保了初选的较高水准。而且节目煽情部分少,点到即止。同时这个节目淡化了主持人,节目紧凑、简练,让人一口气从头看到尾,毫无拖沓之感。而且“好声音”在选择导师上,选择了音乐界的重量级人物。从开始的那英、杨坤、刘欢、庾澄庆,到后来的“好声音”第四季中的汪峰、周杰伦、庾澄庆、那英等,知名导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导师们都非常尊重选手,真正把选手放在了平等的地位去评价,对选手更多的是鼓励,没有让人居高临下的感觉。这个节目成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节目不以貌取人,只靠声音来论英雄,而且也是当前国内其他选秀节目未能具备的,所以“好声音”一经开播,就一炮走红。
2012年,在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之后,几乎所有人认为这将是选秀节目的禁忌之年。可是没想到,暑期刚开始,就有多家卫视相继推出自己的音乐类选秀节目。虽然这些节目都尝试求新求变,力图改变人们对选秀的一贯印象,但还是难免摆脱不了选秀节目相互模仿、缺乏新意的现状。其中,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是受到最多关注的两个选秀节目。这两个节目都力图回归最纯粹的音乐本质,实现创新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这两档选秀节目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盲听盲选”的评判方式,以选手的声线、唱腔、演唱技巧为核心标准,摒弃一切场外因素、主观偏见,以最客观公平的方式考验选手,追求纯正好声音,这是与往常选秀类节目大不相同的地方。同时还比以往的选秀节目多了更多的创新,更适应了观众的需求,打破了以往选秀节目嘉宾对选手的“毒舌”现象,使嘉宾与选手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和谐。“好声音”采用制播分离的模式,这是在以往选秀节目中看不到的。就是先期由制作公司负责投资和制作,浙江台给予一定协作,双方根据收视率进行收入分成,再作节目延伸资源的开发,形成以栏目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与以往选秀节目相比更加适合现在大众娱乐选秀节目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中国大陆的电视综艺娱乐节且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脱胎换骨”。有人曾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即综艺表演、欢乐动员、益智访谈和真人秀。时至今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综艺特性、互动性、娱乐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选秀节目大放异彩。在经历长达十年的艺术实践,我国选秀节目也从原来的“超级女声”的选秀突起阶段,到广电总局发布限娱令阶段,从火爆到衰落,再到2012年选秀节目再次火爆银屏,我们可以看出选秀节目也在学着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地寻求创新,寻找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选秀节目摒弃了以往选秀节目的照搬模式,而是在原本节目上加入了本土的文化,实现了选秀节目的创造和发展。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玩音乐已经不再困难,开放式的选秀节目和颠覆性的创举打破了以往的阶层界限,音乐从殿堂级深入到寻常百姓家,越来越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我国选秀节目的传播要更有专业主义精神,传播内容要能塑造人,传播形式要具有专业水准。我国选秀节目在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要有令人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地方。有市场才有选秀的火爆,是大众选择了选秀,所以我国选秀节目越来越考虑受众的需求,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同时,在满足人们的需求情况下还要重视节目的健康性和导向性,引领正确的音乐时尚潮流。
随着电视选秀节目播出,我们迎来一个文化消费时代,呈现出多轨并行,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并举共荣的繁花似锦的景象,蔓延的消费主义观念逐渐渗透到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观众则迎来了一个“个性张扬”时代。作为选秀节目消费的主体,受众已经不再是被动地消费节目提供的精神产品或服务,相反产生了心理排斥。消费者内在的互动意识与参与性心理日益膨胀并逐渐的变现出来,而媒体则提供这样一种鼓励受众积极参与积极互动的平台,正好满足了消费者互动化的心理诉求。
中国的选秀节目事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广告作为选秀节目收入的主要来源,对选秀节目的制作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广告也越来越成为传媒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传媒的本身,媒体效益需要低成本,而我国选秀节目的制作费用都很低廉,制作周期也很短,只是因为较好的收视率而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客户。在维持远低于以往电视选秀节目的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保持着良好的收视成绩,所以我国选秀节目自然受到了制作方的青睐。电视媒体是选秀节目的载体,我国选秀节目想要良性发展就必须有益于电视媒体的发展,电视媒体的趋势是开源和节流。电视选秀节目只有符合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才能不断地实现节目的成功,对我国选秀节目长久的发展来说,只有不断满足电枧媒体的发展,才能实现节目的成功,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文化环境。
电视选秀节目在2005年曾经唤起广大观众的激情,由于各地节目同质化,并且节目质量下降等因素,大大影响了收视率,让我们感受到选秀节目必须要吸收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的一些精髓,才能使我国选秀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关注。以下是对我国选秀节目未来的发展思考。
一是要确立正确发展观和主流审美观。什么是善恶,什么是良莠,什么是美丑?选秀节目的立意、主旨和形式、内容必须符合广大受众的审美标准,观众可以在看节目娱乐中得到启发,这就是好节目。选秀节目不仅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选手在比赛中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传承的也很好,选手在比赛中感受到团队团结与协作的力量对他们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这是节目的真谛。另一方面节目需要树立良好的运作,不能唯利是图,单纯追逐节目收视率,不择手段,节目健康长久发展需要健康有序的运作,这样才能发展久远。
二是学会创新,做精品节目。创新是节目进步的灵魂。人们常说“审美疲劳”,但这并不主要是节目缺乏新意,而是选秀节目过多太烂,缺乏精品,让观众对其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好声音”的出现使观众眼前一亮,它并没有复杂的规则制度,而是简单明了,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所以,节目规则不是复杂就好,有时候简单明了会更加有效并得到大众的认可。
三是打造持久品牌。以万变应不变。音乐的多变性造成万变可能,不变的是能坚持拿出优质的选秀节目,以打造平民偶像的口号。她将数千万观众锁定在电视机前,在整个过程中参加选秀的人和他的表演才是重点,值得我们关注。而以往的选秀节目把重心放在了其他方面,主持人的喋喋不休,甚至是选手的花边新闻,这些都作为选秀节目的一部分被过度放大,很多时候选手真正的演唱被大家忽略,然而“好声音”的唱响,把节目的重心直接关注到了真正的声音上,所以未来我国的选秀节目一定要确立自己的核心内涵,在对其进行充实,这样才能成为收视率高的名牌节目。
四是要实现媒体自律和他律。选秀节目要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站稳脚跟,首先媒体自律是媒体工作者和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清障和自我约束并重。如今,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得娱乐资源和音乐节目。2015年,文化部公布了一批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要求互联网文化单位集中下架120首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电视选秀节目务必也要提高媒体自律,媒体对公民道德的影响是无形的,多宣传正能量,帮助国民构建先进正确的价值观。而国内选秀节目缺乏成熟健康的音乐娱乐产业与之配套,选拔出的明星仿佛是过眼云烟,重视节目本身收入也注定了其短线效应。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和相关管理制度,井保证其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通过更规范、更严格、更具有操作性的制度约束,来保证媒体的健康良性运作。
作为高度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我国选秀类节目和其他节目样式一样,经历着发展期、调整期到成熟期。《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我国选秀节目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中,进行了产业的创新和生产模式的改变,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也对我国选秀节目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选秀节目只有满足受众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在这么多的节目中凸显出来,从中找到适合这类节目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选秀节目的质量,实现选秀节目进入综艺大片时代。
[1]段菁菁.中国好声音·后选秀时代[EB/OL].新华网,2012(8).
[2]陈龙.在媒介与大众文化之间:电视文化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彭华敏.消费社会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