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3-17 04:25:31杨新战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

杨新战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才会喜欢去学,主动地去学。没有兴趣支撑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的第一台阶,是提高成绩的最短路径,是入门的先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我们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才能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走进生活,让学生与数学进行亲密接触。

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通过让学生亲自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减法教学中,我编了一个故事:小朋友放学回到家,看到桌上有一盘又大又红的苹果,自己数了数,一共8个苹果,他一口气吃了2个,那么还剩了几个苹果给爸爸妈妈呢?小朋友回答6个,接着我列了算式:8-2=6(个)。这样的题目学生不但喜欢听,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认真思考。

在教学中,我会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会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生活中水费、电费、手机费、上网费的缴纳,土地的丈量,时间的认识,银行利率的变化,商品的打折,房间面积的计算,买东西应付的款数等,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位名人说过:“打开一切事物的钥匙都是充满疑问的问号。”认真思考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大收获。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去探求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设置各种疑问、各种障碍,把学生带进充满疑问的学习境地中去,让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掌握知识。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则教育有疑。”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悬念疑问,调动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如在讲解《乘法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计算3+3+3=9,接着计算3+3+3+3+3+3+3+3。学生感到有些麻烦,不能迅速答上来。这时我借机告诉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乘法,这样就顺利地引入了新课。例如,教学第二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一类应用题时,我让学生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之间空开一点;待学生摆完后,再让他们在第二行摆圆片,从左往右摆6个,要求上行的三角形和下行的圆片要一个一个地对齐……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操作有序,过程清晰,目的明确。操作图形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清晰地抽象概括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只有认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集中精力,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调动起来。例如,在讲解“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内容时,我把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熟悉的物体,如积木、香皂的外包装盒、乒乓球等,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学生闭眼,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物体,并回答出刚才拿的东西是什么东西,然后说出这件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样就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了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能够以图形和动画为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生动的画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信息技术对数学问题进行情境设置,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每节课所学的内容。且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把一些繁琐或抽象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能生动形象地把图形的变化过程慢慢地展示给学生,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快速掌握。有些抽象问题,如数学中许多动点、动线类的问题,学生很难想象出它的动态轨迹。教师在讲解时,若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就能使学生更轻松的掌握此类问题。

五、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主参与是探究学习的基础。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围绕问题确定探索的方向,选择探索的方法。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不仅要激发、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而且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极为重要。从成功的经历中,学生会发现自己有了提高,会发掘出自己的聪明智慧。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好之”才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习为快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如此才能提高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