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英亮
摘要: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善学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多媒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教师先要了解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了解小学生的感知和记忆特点。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正处于从无意识的、不精确的表面观察向发掘事物内在特点与联系方面发展阶段。小学生记忆力较强。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影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对自身的控制力也会增强,并且会有一定的判断力。其次,了解想象与思维的特点。小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大多是与身边的事物、自身经验产生联系的。他们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情感和意志的特点。小学生大多情感表露明显,意志力较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可以通过行为的对照来进行自我的评价,开始由“是什么”向“为什么”和“怎么做”转变,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爱说爱笑,敢想敢说,活泼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点教学内容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其次,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快乐地学习语文。再次,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生活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关心学生,要有责任感,注意激励学生,在与学生接触时,要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从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主动探求新知的一种有效方法。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巧妙提问,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产生疑问开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探求新知。
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语文学科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等,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其次,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阅读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生的注意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多媒体是集声音、视频、图画、文字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立体式的课文情境、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济元.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宗海,肖晓燕.小学语文教学技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乔晓燕.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于福海.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学周刊·中旬刊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