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涛
摘要: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具有分布范围广、资产价值高、参与部门多等特点,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很高,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关系到供电企业本身乃至整个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与资产保值增值。本文以某A供电企业为视角,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其特点,来探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途径,以期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一点借鉴之处。
关键词:供电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全生命周期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概述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传统的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管理转变为固定资产的计划、设计、购入、运营、处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在意识到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全新视觉的方法一度在国外得到普遍推广。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特点为整体性、集成性、协调性、并行性及目的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站在资产形成、运营和退出的角度上,通过集成化、信息化、全过程化来统一管理思想、统一管理目标,所追求的管理目标一般包括安全要求、可持续发展、时间进度等几个方面。
对资产生命周期目标的评价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在成本控制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也由原来的投资阶段扩展到整个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阶段,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信息管理系统为手段,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最优组合。
力求固定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成本最小化,可以通过以下模型加以说明:
式中:LCC表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CI表示投入成本;CO表示运营成本;CM表示维护成本;CF表示故障成本;CD表示遗弃成本。
二、A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及其管理现状
(一)A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电力工业除了具有技术、资金密集型,垄断程度较高等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电能无法储存,产供销用电的连续性。正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就造成了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所具有的特点。
首先,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且大量分散。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有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等近10个种类,电网服务延伸到哪里,电网固定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当前我国用电普及率除了极少数地方外基本上已达100%,高山、丘陵、平原、村落几乎每一处都能发现电力资产的影子。其次,资产更换频繁。输电线路、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等资产由于技术进步、设备老化、长时间暴露于山间野外,自然侵蚀及人为盗窃等原因经常导致电力资产更换频繁,城镇化建设和城市规划变更也是导致电网资产更换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电力资产管理难度大,面临的风险较多。与生产企业相比,供电企业虽然业务关系较为简单,但对资产管理的难度和所面临的风险更大,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供电资产可靠性风险和供电资产安全风险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二)A供电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管理存在的问题
A供电企业作为南方电网系统的一员,南方电网自2002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以全球领先企业作为企业的愿景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制定了“五个能力、十七个领域”的创先建设,五个能力之一的价值创造能力就提出了利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深挖潜能,着力提高经营效益。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国外电力行业的应用相比国内来说要成熟一些,我国电网企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主要还处于探索阶段,A供电企业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电力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
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一般分别由财务部门和生技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角度不尽相同,实物管理部门侧重于从技术参数、实际用途等方面去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价值管理部门则从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管理,实物管理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记录往往与价值管理部门所要求的存在差异,财务人员凭借主观判断创建固定资产卡片,造成了资产卡片和实际资产不一致,这种“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的情况,常常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致使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实物资产实际状况。
2.有效的固定资产动态控制机制尚未建立
信息化是企业开展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信息化工作虽然在A供电企业有了较快发展,所使用的财务系统对资产管理实现了一部分信息化,但目前该资产管理仅仅根据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资产调拨与报废等制度对资产入账、报废等方面的工作,还停留在资产价值处理方面,固定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统,数据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各管理系统处于“孤岛”状态,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某些决策时,比如供电企业由于其行业特征,电力资产故障的发生具有偶发性、突发性的特点,对输配电线路的技改、大修、扩建等日常发生,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调拨和技改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价值管理部门,各部门的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传递和共享,无法准确有效的了解固定资产的实时动态。
3.报废资产管理混乱,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现有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资产报废管理还未做到科学的管理,对资产报废往往存在着一定盲目性。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待报废的资产经过适当修理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但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在未完全达到使用寿命时就停运报废了,这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虽然为了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电力资产的毁损,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损坏以及电网资产的自然毁损,供电企业都必要马上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抢修确保社会的及时供电,对于报废的资产,基层供电企业没有自行处理的权力,需要上报上级单位审核批准,由于上级单位审批周期较长,会影响到报废资产的及时处理。另外,经审批的报废资产本应集中由物资公司通过招投标进行销售,但对报废资产残值的评估、招投标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资产报废后的数据、资料严重滞后于资产实际报废时间。
4.缺乏一批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专业人才
由于电网资产的种类较多且技术参数复杂,在企业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前,各运维部门没有指定专人来管理资产,懂资产管理的人不懂电网,懂电网的人不懂资产管理,既懂资产管理又懂电网业务的人比较少,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开展缺少有力的人才支撑,比如在固定资产成本的考虑上,资产管理人员不能从资产生命周期的角度上来综合考虑资产成本的问题,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投资成本、建造成本、遗弃成本等,但业务人员在模块化管理方式下,以单一的成本项目的成本最优化为目标,以资产规划和建立为例,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虽然资产规划和建造在资产成本中所占比例不高,通常为2%左右,但规划阶段决定资产项目后期的技术参数、建设工期等,这些因素又会决定资产的建造成本,而资产的建造成本直接影响资产的折旧费用,由于缺乏统筹的考虑,虽然在资产的某一阶段实现了成本费用的最小化,但是从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成本反而会很大,这是当期供电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提升策略
1.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统筹管理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信息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责于组织结构,在现有的组织机构中,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基本上都是平行机构,即使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都提升较快,但由于缺乏横向间的配合,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无法有效的完成,因此,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类似于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机构来负责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协调各部门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2.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前,供电企业各部门都普遍使用管理系统来进行业务的管理,对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就目前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对接所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应组织技术力量将不同领域的且相互独立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实物管理、资产采购等信息数据库进行集成,确保信息出入口径的一致性,改变目前资产管理各模块不统一和不兼容状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系统集成除了能提供资产管理的相关固定资产报表外,还能生成各种管理报表及其查询功能的报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很多程度上减少资产管理的随意性,比如就当前资产是否具备报废退役的条件,可以根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中的运行数据来进行判断,最大程度上减少资产报废处理的人为主观性,实现固定资产从规划设计、申请采购到资产处置整个流程的闭环管理。
3.着力培养资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视数据收集和积累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供电企业首先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资产管理队伍,定期进行培训、轮岗、学历教育,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各资产管理人员要重视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数据的收集和积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绩效和评价、收采购资产的可靠性、运行故障等都需要大量设备运行数据来进行验证,因此要注重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数据越充分、越准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型的分析结果就越能接近实际情况,与此相关的决策就更为科学。
4.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固定资产流程再造
电网资产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涉及的管理部门越多,部门间的协调难度就越多,就会造成管理流程不畅,工作效率不高,因此,要从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企业、部门、班组在资产管理中的所创造的价值的步骤包括哪些?哪些步骤在不影响资产管理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精简?哪些步骤是维护固定资产有效运营不可缺少的步骤?哪些步骤是冗余且不创造价值的步骤,通过分析识别出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以精简流程、提高效率为目标,力求增值环节最大化,非增值环节最小化,对固定资产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梳理,消除因为资产管理节点运行不畅所造成的工作延误,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对业务人员能够有效的业务指导,通过流程的固定化、规范化来确定在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中本部门的职责,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因业务人员个人对资产管理制度的理解差异,部门与部门之间衔接不到位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执行力,通过流程的规划设计,得到一张在固定资产业务处理过程中所涉及部门认可的、优化的,上下游关系清楚的业务管理流程,防止因程序的缺失或标准的不一致情况所造成的业务处理的非规划化,从而形成规范统一的企业固定资产运作模式。
四、结语
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其所产生的折旧费、修理费等费用对生产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资产密集型的供电企业来说,实行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必然,但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应在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海涛.加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1(5).
[2]任利园.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特点分析[J].电力经济,2008(6).
[3]黄滢屏.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民营科技,2010(2).
[4]高健.浅析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新途径[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
[5]牟雪娜.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6]房海梅.略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公司云浮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