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思考

2015-03-15 07:18:11谢宗棠刘宏霞
关键词: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财务管理

谢宗棠,刘宏霞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思考

谢宗棠,刘宏霞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在当前本科毕业生日渐增多的大环境下,文章从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加实践课时等培养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原有的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专业调整的基础上新增了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本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至今已有17年时间.在不到17年的时间里,全国已有857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1].财务管理专业之所以有目前的规模,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使得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出现如此快的速度.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专业建设体系不完善、师资结构不建全等.尤其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量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涌入劳动力市场,将导致劳动力市场过剩等问题.

1财务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

1.1 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同时,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为:就业面广、适用性强,也是一个“越老越付钱”的职业.受高薪、高就业率的诱惑,财务管理专业仍是近年来就业领域的热门专业之一.然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人数比较大,高就业率与高失业率并存.据不完全统计,2014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2],总体签约率偏低,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金融、会计或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多的去向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小型企业、外资小型企业、外资大中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而目前,由于受国际形势影响,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出口增长受国际经济影响,增速乏力.据统计,我国GDP每下降1%,将会使就业岗位减少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1%,将会有30~50万人失业.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加,近几年,就业趋势也日趋饱和,就业形势已不如前几年那么乐观.而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尤其是民族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一毕业一般要从基层做起,更多毕业生就业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中小企业的出纳或会计.

1.2 人才能力分析

企业往往在招聘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时,关注的视角从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职业素质、必要的资格证书,依次递减.从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看,有资料显示[3],毕业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包括:资本运作能力、政策分析判断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筹划能力,其中最受关注的能力为资本运作能力.而从企业所关注的工作经验而言,有75%以上的企业更关注所招财务人员的工作经验,一般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对于应届本科生的愿意接纳的比例不到25%[3].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寻求一份好职位,除了学好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强化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而在职业素质方面,企业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注重财务人员的道德操守、灵活的经济头脑、法律意识和人文素质等[4].其中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道德操守是职业素质要求最高的.在资格证书上,企业关注最多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对于中级会计师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及其他相关证书包括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都被认为有一定考虑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具备相关金融、资产评估、税务等知识,以及较熟练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等,从而在宏观角度管理公司的大型投融资决策、进行资本运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的培养目标界定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5]财务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应用学科,其培养目标应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各民族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上(见表1),大多都要按照1998年教育部规定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未能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并结合各民族地方的人才需求优势对人才进行市场定位,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培养“通才”,而非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表1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2 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首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会计学专业课程区别不大,且内容上多有重复.各民族院校大多缺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结果使许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大都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类工作.在财务管理各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所用的软件大多为会计类软件,整体缺少如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类软件,使学生在毕业后缺乏相关能力的培养.其次,财务管理各课程本身也存在着重复,如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这三个课程间存在着内容交叉,特别是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都源于成本会计.最后,各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普通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在每次培养方案在进行修订时都进行调整,导致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多次变动,各门课程间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将严重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2.3 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目前,各民族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各专业方向的老师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教师,这个构成中缺少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大多民族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也与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专业教学体系雷同,从而缺乏自身特色,没有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自身要求安排课程.此外,各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共同的特点是青年教师比重较大,同时,大多教师不具有实际的财务工作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用型的要求.

2.4 实践教学不到位

可以说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更多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其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目前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缺陷:一是实践教学课时偏少,时间安排不当,例如西北民族大学往往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这段时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一方面要找工作,另一方面又要面临各种考试.二是实践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往往采用实习来代替实践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安排复印、送材料等简单工作,很少从事财务管理岗位相关的工作,这样严重脱离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宗旨.三是缺少实践型教师,很多年轻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使得实践教学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空间较小.

3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3.1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本科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民族院校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应以立足民族地区,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同时能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最终培养目标的创新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突出民族院校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以民族地区社会需求为导向,分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找到民族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与民族地区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焦点.二是注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在突出民族院校办学特色、财务管理人才准确定位下,培养出民族地区所需的、掌握各种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要求的提高,民族院校也需要对财务管理教学体系进行更为合理化的调整,从而保证培养出更具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在课程体系完善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2.1突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特色

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界定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5].所以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除了开设金融学、会计学等基础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投资管理、财务分析、风险投资等理财方向的课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3.2.2融合相似课程

为了解决财务管理相关课程体系重复的问题,可以将同属性的课程归为一类.例如,为了克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重复问题,可以将三者授课内容进行统一调整,可以将成本会计内容并入管理会计的课程中进行讲授,成本核算部分重点以企业成本核算内容与方法进行讲解;同时删除如预算管理、存货管理和投资管理等重复内容.

3.2.3增设实验性课程

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民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必须具有财务分析、风险管理、投资管理等应用能力.所以民族院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时要加大实验课的比重.

3.3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民族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师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从而激发老师的创造力,并最终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重要环境.二是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三是鼓励老师参加与本专业相关各类考试,如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考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四是大力引进博士学位教员的比重,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3.4 进一步增加实践课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民族院校既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又要进一步按社会要求,结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践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增加实践课课时,进一步加大本科生ERP沙盘以及创业实战训练课程的课时,将原来的课堂讲授变为实验课,让学生在计算机软件上操作.创业实战训练课程以游戏的方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能够体验不同岗位,熟悉各岗位职责要求,并最终胜任岗位工作的初级目标.二要在民族地区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各民族院校应积极与民族地区企业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平台,如在银行、证券交易所、管理咨询公司、中小型企业等单位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财务问题,组织学生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

参考文献:

[1] 程艳,王晓梅.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49-251.

[2] 曹海英,祁丽,张倩. 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5,(3):45-46.

[3] 王明惠,朱朝枝. 基于就业导向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9-99.

[4] 王东,王伟.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绥化学院学报,2012,(1):65-6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26-330.

[作者简介]谢宗棠(1978—),男,甘肃民勤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经济与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甘肃省科学基金项目(148ZCR012);2013年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JG-1670665102)和(13JG-1670665130).

[收稿日期]2015-08-2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2(2015)03-0092-04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9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34:02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28: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3:18:36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