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芷茜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学院,上海 200050)
服装中的仿生设计及其应用
曾芷茜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学院,上海 200050)
现代意义上的服装仿生设计是一种从自然界寻求和激发创作灵感并具体应用到服装实物创作的设计手法,他将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提炼到服装设计中,使得服装不仅具有某种生物的优点和特性还能给人以回归自然、亲近本源的感受,这种设计方式在数字化、标准化的今天有着重要的作用。
服装设计;仿生学;人与自然
仿生设计学,也称为设计仿生学(Design Bionics),是一门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所涉及的理论和相关学科非常之多,研究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丰富,所以若要就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内容来划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倘若从当今社会中各个设计领域的角度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将仿生设计学的应用类目分为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和广告设计等,几乎任何一种设计门类都可以发现应用仿生设计学的案例。
仿生设计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方法和手段,而是一种设计观念,是人们在面对自然本身时的一种态度。在提倡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地将设计从物向人、再向自然方向转移,仿生设计因其对自然的紧密关注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
服装中的仿生设计是指对服装中各个要素,包括款式、材质、颜色、印花等进行模仿自然界生物体的某一特质的设计活动,是以自然生物体为依据,探索其内在和外在的审美内涵,并以此为设计灵感的一种艺术设计活动。
早前人类的祖先将树叶和羽毛系在身上,以驱赶蚊虫的叮咬和抵御猛兽的袭击;将动物的皮毛披在身上不仅保暖而且显得雄壮威武;将猛兽的牙齿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以示英勇善战,而这些都算是最早的仿生行为。之后的服饰文明时期,服装中的仿生设计就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比如西方19世纪后期兴起的羊腿袖,花瓣状的拉夫领,洛可可时期服装上的贝壳和花卉纹样,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蝙蝠衫、鱼尾裙等都是向自然取经的佳作。当今仿生设计在现代服装上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和丰满,它在服装设计领域深受设计师们的追捧,例如早前Dior还向里昂公司购买了豹纹印花的独家经营权,并将这个图案贯穿应用于一系列的服装上,成为了第一个把动物印花应用于服装设计上的当代设计师。此外Dolce&Gabbana和Roberto Cavalli也是一直热衷于将动物纹样搬移到服装面料上的设计师,虽然这是一种比较基本的将仿生设计应用于服装设计上的方式,不过这种时尚效应至今任然奏效。如今在服装设计中仿生学的应用显然已经不再是那么的传统和单调了,无论是从外观上的比如说造型、颜色、材质、结构、装饰上的仿生,还是内在上的功能乃至于意象都可以运用仿生设计来实现创新并且顺应潮流的发展。
1.造型的仿生。
服装设计上的仿生,常见的有服装造型的仿生,设计师在对自然界进行模仿和取材的时候,最不会忽略的就是“造型”这个重要的元素。最经典的仿生作品莫过于迪奥大师1953年推出的郁金香型外套,这个当时让爱美女性们追捧不已的“new look”一直风靡至今。还有就是他推出的“埃菲尔铁塔式外观”以及设计师皮尔·卡丹在中国的飞檐中吸取灵感,设计出了耸肩飞袖的造型,这些全都是对自然造型特征的模仿。
当然,人们在选取仿造对象时,一般会选择一些外形赏心悦目,寓意美好的生物体,例如蝴蝶让人感觉到轻盈浪漫,金鱼让人感到律动唯美,而蛇让人感到恐惧与野性,把握不同的生物意向和规律能使服装设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感官。
2.色彩的仿生。
自然界中五彩斑斓的颜色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视觉财富,色彩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带给我们丰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设计师从大自然中的那些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青山绿水等未经加工过的色彩中汲取灵感,挖掘大自然中的色彩规律,从中引导人们去体会和感受自然,唤醒人们与自然的情感联系。那些成熟的葡萄和橘子、浓郁飘香的咖啡、绚丽的晚霞、冉冉生辉的日夜星辰等自然色彩被设计师们灵活地运用到了服装色彩搭配中,于是便有了樱桃红、橙色、柠檬黄、橄榄绿、湖蓝、咖啡色、紫罗兰等贴切生动的色彩名词。
如今在服装企业中做设计企划时,往往要先寻找设计灵感图片,这些图片或来自于自然,或来自于人文,或来自于抽象。然后再从灵感图片中提取相应的颜色作为色卡放在一旁,此时一个系列的服装取色就有了着落。来自于生态领域的颜色,因其自身蕴含的自然界美的生命力以及未经雕琢的纯粹感而给人以舒适、放松的美好感觉,而自然界所安排好的色彩搭配及规律则是最好的设计灵感源泉。
3.面料的仿生。
面料的仿生包括材质本身的仿生,纹理和纹样的仿生。材质本身的仿生指仿造大自然中一些稀少的原材料,使之达到与原材料的各种性能和风格极为相似的程度,比如说仿真丝、仿皮草;还有一种就是纹理纹样的仿生,常见的有仿动植物印花,还有就是通过对面料的二次加工,使之达到与大自然某种事物的纹理相类似的方法,比如说牛皮压花蛇纹、鳄鱼纹等。
凌雅丽是一位极其热衷于材质肌理仿生的新锐服装设计师,她总是将图案和纹样用立体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她将面料繁复地堆砌,模拟出或如龙鳞或如雏菊的外观效果,如图1。
4.功能的仿生。
服装的结构和材质都影响并决定着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受到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启发后,设计师便可将服装设计推向更高一个层面。也许你会记得拿到过八枚奥运金牌的菲尔普斯,但你一定不会记得他身上那件帮他提速的“鲨皮泳衣”(图2)。生物学家发现,鲨鱼之所以能在海里快速游动,是因为其表皮有一层粗糙的“V”形褶皱以减少水流的摩擦。“鲨皮泳衣”的超伸展纤维表面完全是按照鲨鱼的表皮结构而研发,实验也的确证明,穿着鲨皮泳衣游泳时水流的阻力减少了3%,这在争分夺秒的游泳比赛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意向的仿生。
意象仿生是仿生设计中的最高境界,是完全摆脱了自然形态的束缚,不注重外观造型的“形”似,而偏向模拟其神韵和神态,旨在表达某一生物体的精神和灵魂的设计手法。这与传统国画中的“写意”手法类似,不刻意揣摩物质的形态,而是将物质的内涵通过作者的高度提炼转化出来,这种“留白”的手法,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从而陶冶人的情操。
比如北京设计师兰玉的服装设计作品“水魅”系列(图3),就是通过模仿潺潺流水的光韵和律动形态,以无形的水表达出了女人内心的柔弱与温婉。
综上所述,仿生设计不仅仅指人们借鉴生物体上的某些特征来解决服装上的某些问题和提高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自我反思。仿生设计的服装在形式上给予人们渴望与自然融合的视觉审美需求,使身处高度工业化环境中的人们获得一席好似与自然拥抱的栖息之地。这种和谐舒适并且亲近自然的设计方式与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不谋而合。并且在未来的服装仿生设计上,应当更多地考虑到“低碳时尚”的理念,使服装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科技的发展将会更广泛地融入服装市场中,服装不再是起美观和保暖作用的覆盖物,而将成为生活的帮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维持生存。
J523.5
A
1671-864X(2015)12-0151-02
曾芷茜,女,籍贯广西柳州市,出生于1991年2月8日,在上海市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学院的服装设计理论与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