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锐林 杨 捷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7)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且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等问题日益暴露并成为人类发展的拦路石。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新动力,世界各国都试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约束,从而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武汉工业化进程正处于重化工业时期,产业结构偏重型化,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能耗较高,排污压力较大,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但是武汉拥有雄厚的科技教育资源和创新人才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科技资源聚集地,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创新能力应成为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重心。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要求体现出“自主”二字,偏重于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即中小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自主创新过程中,从技术构思、研究、开发、工程建设、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等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结合内外部各种资源、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来实现。自主创新具有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开发的率先性、知识资本的集成性三个特点:第一,技术突破的内生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并不是指企业在研究开发上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面面俱到,但企业必须拥有其中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或主导技术必须由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获得;第二,市场开发的率先性,即领导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跟进者形成技术锁定,从而能够稳固其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第三,知识资本的集成性,即通过整合内部和外部各种创新所需的资源,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知识和能力上的内外部支持力量,这是自主创新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是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进行规范化,从而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起到导向和监控作用。
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综合评价的共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和影响因素是多层次的,且结构复杂,要使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全面、科学、系统地反映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准确反映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本质特征,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纳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内涵和科学的解释,指标在表达上也应精确明了、科学规范,能客观揭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
2、系统性原则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从总目标层出发,进行要素分解,逐层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注意评价指标的整体性;同时还要保证各项指标之间的层次结构清晰;以据此设计出系统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
3、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设计既要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状况,又要保证指标数据易于收集和获取,以便于进一步的实际操作,最终保证评价结果是真实有效的。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保证:一是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数据资料尽可能通过查阅全国性和区域统计年鉴和各种专业年鉴获得,或者在现有资料上通过简单加工整理获得,或者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获得;二是数据资料可量化,定量指标数据要保证其真实、可靠和有效,而定性指标和经验指标应尽量少用,或尽量选取那些能通过专家间接赋值或测算予以转化定量数据的定性指标(如等级);三是评价指标不能过多,应尽可能简化。
4、代表性原则
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有一些要素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另一些要素的影响相对要小很多。因此,为了尽量简化评价操作过程,要选取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具有充分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以实现准确的综合评价。
5、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比较复杂,设计反映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时,要综合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定量指标可以根据统计和测算得到实测值,而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只能通过专家判断然后将判断结果定量化处理。
本文从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出发,结合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身的特点,兼顾指标信息的易于获取性与可靠真实性,构建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目标评价体系结构,其中一级指标为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级指标主要从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外部环境支持和自主创新产出三方面评价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级指标是将二级指标分解成15项具体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解释如下:科技创新投资总额,包括企业内部开展技术活动经费支出、联合研发经费支出和研发外包经费支出,其中内部技术活动经费支出按用途分为劳务费、原材料费、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建设支出、技术装备购买与自制支出、用于技术活动的建筑物建设支出和其他支出等。科技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指企业年度科技创新投资总额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科技人员数量,指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研发技术人员、生产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等四类人员数量的总和。科技人员占总人数比重,指科技人员数量所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实验与试验设备数量,指企业为研究开发、不断追去技术创新所购置的各类机器设备、试验测量仪器、运输工具、工装器具等的数量。实验与试验设备结构,指企业实验与试验设备总数中,10万元以上的设备台数所占的比例。企业创新文化氛围,指领导的创新理念及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企业对科技人员素质的培育,主要包括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能加强科技人员素质的各项工作。政府政策对企业创新贡献率,政府政策包括风险投资、融资担保、贴息贷款、税收减免、技术及市场信息服务、人才服务与培训和国家、省、市、区项目经费的支持的创新基金、火炬计划、863计划、其他各类科技计划等。该指标用政府政策为企业带来的累计价值来描述。财政资金投入总额,指企业得到政府部门资助的资金总额,包括创新基金、技改资金、科研经费、产业化专项资金等。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指企业得到的金融投资、风险投资或银行贷款等总额。与外部科研单位的合作程度,指企业与外部科研单位联合研发项目数量、质量以及对企业自出创新能力的影响。市场竞争程度,指一定武汉城市圈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创新成果种类数量,指创新成果中国家级、部省级、地市级三类的具体数量。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指创新成果的销售收入减去创新成果的成本支出的余额。
现实已经告诉我们,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我国企业整体的发展,关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也会最终带来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进行规范化,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将起到导向和监控作用。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因此很有必要在对新情况作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同时,随着自主创新理论和评价方法研究的深入,关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会越来越重要。
[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陈菲琼、傅秀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ODI和内部学习网络的动态仿真[J].科学学研究,2010(1).
[3]陈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基于区域创新体系[J].现代商业,2010(4).
[4]江蕾、李小娟: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加勺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
[5]于敏、许艳菊:提升武汉城市圈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11(5).
[6]胡艺: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6(1).
[7]耿智琳:武汉城市圈自主创新型企业合作文化的构建[J].科技创新与管理,201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