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紫燕,路 尧,王翾潞,宁亚灵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
·工作论坛·
地震应急技术部门在地震中的作用简述
程紫燕1,2,路尧1,2,王翾潞1,2,宁亚灵1,2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030025)
摘要:地震应急技术部门负责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维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在地震发生后,负责提供应急指挥场所和震区基本情况、辅助决策建议、地震应急专题图等文件、图件。在国内最近几次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政府和社会民众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产品。
关键词:地震应急;应急技术;辅助决策
0引言
近年来,国内几次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对地震应急工作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地震中,基于“十五”项目建设的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首次得到了应用,并发挥作用。地震应急技术部门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锻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产品,改进服务,提高质量。在2013年7月22日的漳县、岷县6.6级地震以及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7.0级地震等数次地震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更是在政府抗震救灾早期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技术部门根据地震情况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按照不同的工作流程、方式和任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1地震应急服务
地震应急服务的对象包括决策部门和社会民众,重点是为政府救援决策提供依据,以便更好、更快地组织救灾。地震应急服务内容的涉及面也较广,包括地震专业相关知识,如历史地震、活断层数据、本次地震相应的信息等,外延还囊括经济、人口、建筑特点、气象条件等公用领域的内容。
地震应急服务立足于政府决策部门时,目前可提供灾情预评估报告、辅助决策救援建议、震区基本情况报告以及各类专题图。可为政府部门及时了解震区情况、如何部署安排救灾提供相关依据。
地震应急服务立足于社会民众时,可对外发布相关的震区烈度预估图等不涉密的专题图,提供12322电话咨询。让民众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地震烈度情况,判断可否回家,还可根据这些信息安排自救互助。
2地震应急技术部门的主要工作
地震应急工作是在地震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逐步成型的,概括起来主要历经了大震中学习应急、总结反思研究地震应急对策、地震应急概念确立、地震应急工作体系化建设等4个阶段,目前基本形成了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地震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军警民共同参与的地震应急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以法律法规为保证、应急预案为基础、应急指挥机构为核心、应急技术平台为支撑、应急救援队伍为保障的地震应急工作体系[1]。
应急技术部门的具体工作可分为应急准备阶段和地震应急阶段两部分。
应急准备工作是应对突发地震的基础工作,可以有效应对地震来临的突发情况,提高迅速反应能力、地震应急保障能力。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涉及面广,不仅涉及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还涉及地震现场指挥部;不仅包括指挥大厅会议功能的硬件,还包括评估系统软件;不仅要做好详细的预案及工作流程,更需要准备好流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物品;不仅要准备好各种应急图件,还要为及时提供各种图件资料做准备。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做得越全面、越充分、越到位,在地震应急阶段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能最大化的为政府、社会、公众提供有力产品,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就山西省地震应急中心而言,地震应急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保障指挥大厅灯光、音响、屏幕等会议功能;提供基于“十五”项目和“山西地震安全信息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的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产生灾情评估意见和辅助决策意见;制作各类专题图件;及时的动态的震情推送;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见图1)。
在地震应急准备阶段,除按照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关于应急系统运维的要求,完成日常的大厅设备维护、软件运行维护、数据收集整理更新和应急通讯车维护等任务外,还要结合山西省地震局组织的数次演练、模拟地震发生后部门实际工作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反复修改,不断做出改进,完善应急准备工作。
图1 应急技术部门工作内容Fig.1 Working content of an earthquake emergency technical department
3应急技术部门在地震应急响应中的作用
四川省地震局在“十五”期间所研制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汶川特大地震后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诸如震后专题图件等产出速度较慢、数据产品不能够满足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需求和存在着震情与灾情信息传递不通畅等问题[2]。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经升级完善改造后,在芦山地震中表现十分突出。芦山地震发生后20分钟,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就初步估算此次地震“人员伤亡约百余人,受伤约数千人,经济损失约33亿元”。除经济损失结果差异较大外,其他结论均与后来确定的灾害损失比较接近。震后40分钟,该系统产出21幅反映震情、灾情以及与紧急救援有关的震区基本情况的专题图[3]。
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应急响应过程中,获取及时可靠的灾情信息是实现快速、准确的调集各类救援力量赶赴重灾区开展救援的基本保障。震后,甘肃省地震局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对灾情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评估,在7月22日9时召开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了可能造成100人左右遇难,2 000人受伤,震中烈度为Ⅷ度及Ⅷ~Ⅸ区分布范围的预评估结果,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快速地判断灾情、调配救援力量及物资等指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应急响应,从国家到各级政府的科学管理、科学应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被誉为“地震应急响应的甘肃模式”[4]。
在地震发生后,应急技术系统迅速启动,各省局提供的资料产品虽各不相同,但在抗震救灾指挥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在四川芦山地震和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中,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提供了迅速有效的服务。
震例显示,在地震发生后,如果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能第一时间准确地提供预评估结果,在早期乃至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都能为决策部门作出正确、有效、及时的部署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在震后,迅速准确地提供灾情评估意见,政府就能更加有效地调度救灾力量,救灾成效就会更加显著,而灾情评估提供不够及时,误差范围大的,政府在前期的救援决策上就会有偏差。
山西地震应急中心担负着山西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负责该系统的运转及震后产出相应的各种资料,是局应急指挥部下属应急协调组的重要组成部门,负责应急系统保障及通讯保障。虽然近几年在山西省内未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山西地震应急中心在山西省地震局组织的各类演练中,模拟地震发生后的情况,从地震发生后应对流程的细化工作开始,逐一对产出报告、不同版面和内容的专题图、给政府汇报材料模板的制作进行修改、完善。在演练中熟悉工作、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模拟实战。
4地震应急技术部门工作发展方向
(1) 改进完善应急技术系统。
地震灾害预评估结果的产出是支撑整个辅助决策建议的基础,如何能更快速、方便地产出接近实际的预评估结果,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改进的方法一是改进软件计算方法,分时段计算需要的结果,减少人工参与的部分,实现从触发计算地震结果到产出数据、文件、图件的全自动过程;二是更新软件服务器,提升运算速度。硬件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购买可扩充的设备,既可节约部分经费,又可以满足计算速度对硬件的要求。
(2) 更新完善数据。
应急基础数据涉及全省许多行业的各方面,是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运行的核心部分,是应急技术系统计算结果的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实时性都关系着指挥系统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3) 完善地震灾害评估模型。
地震灾害预评估结果的产出依据地震灾害评估模型计算,该模型对地震灾害评估已经有所不足,整理总结国内外地震灾害实例,研究和改进地震灾害评估方法、模型和算法也是应急技术部门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4) 提高地震应急技术服务产品的种类和质量。
地震应急技术部门服务政府和社会民众是以文件材料和专题图件为表现形式的,多次地震后,应急技术部门提供的资料尤其是专题图都为震后救援决策提供了帮助。如何将资料以最佳的内容、最直观的形式提供给政府和社会民众,也是地震应急技术部门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5) 建立协作单位信息共享。
地震应急不仅是地震部门的重要工作,更需要各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协同保障,涉及电力、油气、交通、民政、水利等许多领域,地震应急准备期的基础数据更要依托其他部门的支持合作。数据常态的更新和共享机制的建立则显得尤为重要。
5结语
地震应急部门作为地震应急工作具体事务的承载部门,肩负着落实应急救援行动、协调联动相关部门、综合评估灾情损害、指导开展专业救援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职责,不断提升其管理效能、专业技能、科技化水平是最大限度发挥该部门在地震应急救援中关键作用的有效途径,也是防震救援事业综合实力提升、社会服务保障效能提高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侯建盛,李民.地震应急管理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2008(1):14-19.
[2]范开红,陈维锋,林洋.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升级完善介绍[J].四川地震,2013(3):10-13.
[3]韩渭宾,陈维锋.从芦山地震看四川地震应急工作进展与尚需加强的环节[J].四川地震,2014(2):30-33.
[4]许建华,张俊,赖俊彦,等.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应急响应措施及特点分析[J].灾害学,2014(3):188-191.
Functions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Technical Department in Earthquake
CHENG Zi-yan1,2, LU Yao1,2, WANG Xuan-lu1,2, NING Ya-ling1,2
(1.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Shanxi 030021, China;2.State Key Observatory of Shanxi Rift System, Taiyuan, Shanxi 030025, China)
Abstract:An earthquake emergency technical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and preparation work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After an earthquake, the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site for emergency command, basic situation of the region struck by the earthquake, sugges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thematic maps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In the past several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which had greater impact, it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 product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public.
Key words:Earthquake emergency;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ology; Auxiliary for decision making
作者简介:第一程紫燕(1982—),女,山西省代县人。2004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4-11-15
中图分类号:P315.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265(2015)01-0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