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5-03-11 06:21:18何惠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2期
关键词:偏瘫电动康复训练

何惠燕

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

何惠燕

目的探究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 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 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价值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 由于局部缺血性供应不足, 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1]。临床上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侧重于恢复偏瘫的肢体功能,而忽略了对患者的平衡功能的训练。本文选取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的临床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6例。观察组中男15例, 女11例;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57.4±6.9)岁;病程3~7 d, 平均病程(5.8±0.6)d;左侧偏瘫16例, 右侧偏瘫10例。对照组中男14例, 女12例;年龄40~74岁, 平均年龄(57.9±7.2)岁;病程3~7 d, 平均病程(5.9±0.8)d;左侧偏瘫17例, 右侧偏瘫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床上肢体的摆放位置及侧卧位﹑体位的转换﹑翻身训练﹑床边坐站训练以及双下肢屈伸运动等。坚持训练2次/d, 持续时间为30 min/次, 总共训练时间为1个月。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具体包括:①将训练的相关注意事项和训练的原理向患者讲述,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②将电动起立床移到患者的床位旁边, 帮助患者转到起立床上, 并使用固定带将患者的髋部﹑膝部和胸部进行固定。训练初期的1~2 d内, 电动起立床的倾斜角初始角度为45°。训练15 min后, 调整倾斜角度, 将角度调整到55~60°, 训练时间为30 min/次。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训练后身体的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起立床的倾斜角度, 适当延长训练时间。经训练7 d后, 患者可在直角倾斜的起立床上维持30 min的训练。③在训练的过程中,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将固定在身体部位上的固定带解除。同时进行交替练习和负重练习, 2次/d, 30 min/次, 总训练时间为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 满分为56分, 所得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好;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上肢最高分为66分, 下肢最高分为34分, 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情况进行评定, 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越强[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1个月的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评分项目 例数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BS 24 21.4±5.5 45.6±5.4ab 19.7±5.6 38.6±4.7aMBI 24 22.8±4.7 50.8±12.6ab 21.7±3.6 44.1±7.5aFMA 24 31.6±16.4 51.3±17.5ab 28.9±18.2 44.5±20.8a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初期常表现为身体肌力较弱, 再加上长时间卧床, 缺乏必要锻炼, 极易导致患者的关节僵硬, 造成负重能力和平衡性﹑稳定性下降,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病初期的平衡功能并从卧位过渡到直立位已成为临床上对早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重点。相关报道显示, 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3]。在训练的过程中,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和恢复情况选择不同的倾斜角度进行训练, 可避免长期卧床出现的并发症。患者在站立负重的过程中, 可提高肌张力,稳定机体平衡[4]。

结果显示, 经1个月的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的报道结果相类似, 说明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训练恢复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改善其日常生活情况,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石福宏, 胡俊祥, 周晓燕.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1, 32(15):2992.

[2]潘素兰, 邓秋兰, 张冲.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医学, 2011, 4(8):741-743.

[3]蔡亦强, 郑兢, 吴赛珍.早期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12):924-92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3):146-1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208

2015-07-9]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偏瘫电动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电动自行车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20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8
MINI 电动概念车
车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46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北京汽车(2017年3期)2017-10-14 02:15:52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