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磊
基于生理病理特点的中医儿科护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
任磊
目的探讨基于生理病理特点的中医儿科护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效果。方法100例急性上消化出血患儿,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实验组使用全方位的中医儿科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护理,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的中医儿科护理对于患儿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生理病理;儿科;中医护理措施
近年来, 由于环境污染﹑饮食问题等, 且从根本上由于宝宝的发育还不完善, 抵抗力弱, 容易受到外来的病菌袭击引发一些症状。这些症状都会给宝宝自身带来一些不适。儿童本身的抵抗力就弱, 患病的儿童在各方面都会比大人更难受, 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使患儿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身体不适等症状, 增加患儿的康复几率。从饮食﹑活动﹑治疗等各方面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中医儿科护理, 使其尽快康复[1]。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100例患儿进行治疗, 为找出进一步治疗该病的方法和护理的措施,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4年本院需住院治疗的患儿100例, 均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实验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4.42±2.32)岁, 病程2~5周。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4.21±4.25)岁, 病程2~5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疾病史﹑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使用全方位的中医儿科护理, 具体为:护理中要调整好儿童的饮食, 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要注意儿童的腹部保暖, 保护好患儿的臀部, 减少饮食量, 使患儿的肠胃得以休息。户外活动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护理中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 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抢救。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若发现异常, 应报告医师。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 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指导饮食宜忌。根据病情, 对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 使其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积极配合治疗。关心患儿, 做好心理护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 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脾虚大便稀溏时, 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2]。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生命体征稳定, 不再出现病情症状,心情愉悦, 患儿不再哭闹;有效: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很少出现症状, 心情比较愉悦, 患儿不再哭闹;无效:生命体征不稳定, 还有症状出现, 心情不好, 患儿依旧哭闹。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n(%)]
儿科疾病有很多种, 而儿科护理也不是千篇一律, 由于患儿的不同年龄阶段或者有不同的生理或者病理的特点,护理方法也当因人制宜。最常见的儿科疾病有以下几种:肺炎喘嗽(小儿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泄泻(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它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3]。护理中鼓励食用易消化﹑富营养食物, 如瘦肉汤﹑鸡蛋羹等。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的知识, 以配合治疗。关于小儿生理特点,古代医家论述甚多, 可归纳为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两方面, 理论上创立了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此外, 小儿五脏功能生理特点, 还表现为“肝常有余”及“心常有余”。小儿不仅发病容易, 而且变化迅速, 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更为迅速, 更显复杂, 具体表现为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的特点。
通过对100例急性上消化出血患儿的治疗, 全方位的中医儿科护理对患儿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患儿进行抢救和治疗的过程中, 全方位的中医儿科护理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通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16-17.
[2]张红, 孙凤英.现代护理伦理学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8):103-104.
[3]胡玉转, 李丽仪, 陈凤娣, 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 2012, 27(21):51-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70
2015-08-07]
463000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