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2015-03-11 06:21:10王美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2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瘢痕剖宫产

王美英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王美英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5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分别为(10.5±2.6)﹑(11.2±2.4)d, 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8.3±3.2)﹑(18.5±3.5)d;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71%, 高于对照组的66.67%;子宫切除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4.8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可在临床中推广。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为临床中极其危险的异位妊娠, 临床常用保守方法治疗, 但效果差强人意[1]。为进一步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院对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现将其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5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41岁, 平均年龄(27.5±5.3)岁,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1~76个月, 平均(23.4±17.5)个月, 其中1次剖宫产者16例, 2次剖宫产者1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43岁, 平均年龄(28.1±5.5)岁,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2~75个月, 平均(23.5±17.7)个月, 其中1次剖宫产者18例, 2次剖宫产者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202)治疗, 50 mg/次, 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甲氨蝶呤(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692)肌内注射治疗, 米非司酮用法及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甲氨蝶呤依照患者体表面积进行用量确定, 50 mg/m2, 1次/d。以上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2周治疗, 并于疗程结束后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

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清HCG转阴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效率及子宫切除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2]经上述治疗后, 患者血清HCG降低>20%或持续下降, 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可视为治疗有效;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妊娠破裂造成腹腔出血, 且血清HCG出现持续增高现象视为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血清HCG转阴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5±2.6)d, HCG转阴时间为(11.2±2.4)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3±3.2)d, HCG转阴时间为(18.5±3.5)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血清HCG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有效24例, 无效4例, 其中子宫切除1例, 治疗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有效18例, 无效9例, 其中子宫切除4例, 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 也是较为危险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手术临床应用的增多, 该病发病率也表现出上升趋势, 对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影响较大。以往常用清宫术及子宫切除术等进行治疗, 但在治疗过程中若盲目开展刮宫术, 容易造成患者子宫破裂情况下大出血,威胁患者生命[3-5]。另外, 多数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 因此选取更为有效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提升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有效率及保护患者子宫意义重大。

米非司酮为临床新型抗孕激素药物, 其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结合, 同时并不具备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抗刺激素活性, 能有效促使滋养细胞坏死, 从而终止妊娠。甲氨蝶呤为叶酸类抗代谢药物, 是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其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中的应用, 能够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子宫内膜绒毛, 从而促使胚胎细胞坏死﹑脱落。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于治疗结束后开展宫腔镜电切除术切除妊娠组织,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清HCG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效果显著, 临床推广价值高。

[1]图娜拉, 戴晓怡, 刘芳.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单次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 45(12):1458-1460.

[2]付雪梅.低剂量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终止哺乳期瘢痕子宫内早孕药物流产160例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8):4697.

[3]周斌.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疤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5, 2(4):167-168.

[4]张祖威.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中山大学学报, 2011, 32(5):689.

[5]赵真, 董白桦, 苏士利. 10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治疗效果评价.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1):75-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17

2015-08-04]

451100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瘢痕剖宫产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