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强
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微创手术的临床观察
曹伟强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腔镜下小切口手术(胸骨切迹上径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部皮肤紧张和颈部皮肤感觉减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颈部皮肤美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采用的胸骨切迹上径路(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微创)手术在美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 而且适用范围广, 对于肿瘤体积较小的双侧病变患者来说, 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腔镜;小切口;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多见于女性, 其可引起一系列调节系统的异常。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案选择较多, 理想的手术方案应该是在有效切除病变, 降低手术并发症率和减少对美容的影响这几方面达到综合的最佳效果[1]。目前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较广, 作者对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小切口手术, 并与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 均为双侧良性病变。入选标准[2]:颈部无手术或放疗史;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肿块最大径≤4 cm;无严重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无相应的麻醉禁忌。所有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5.3±9.2)岁;平均病程(13.4±3.9)个月;男12例, 女48例;肿瘤类型:腺瘤20例, 结节性腺肿33例, 腺瘤合并结节性腺肿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5.2±9.1)岁;平均病程(13.2±3.8)个月;男13例, 女47例;肿瘤类型:腺瘤18例,结节性腺肿34例, 腺瘤合并结节性腺肿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联合气管内插管,患者均取仰卧位, 略垫高双肩, 颈部处于稍过伸位置。对照组行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在胸骨切迹上2 cm处, 沿皮肤横纹做长6~8 cm的弧形切口, 游离皮瓣并充分暴露甲状腺肿瘤, 根据病灶的位置, 大小和数量, 确定切除范围, 采用超声刀将病灶连同周围的少许正常腺体组织切除, 然后对残留甲状腺予以间断缝合。止血清洗后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观察组采用腔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在胸骨切迹上1 cm处, 做长约2 cm的横形切口。适度分离颈部皮瓣, 切开白线, 上提吊拉钩, 将5 mm的腔镜镜头小心放入。打开甲状腺外包被膜, 根据具体病情, 采用超声刀进行电切, 电凝等处理, 之后手术处理同对照组。
1.3 指标观察 在患者住院期间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率。术后6个月统计颈部皮肤紧张﹑感觉减退﹑美容满意程度评分以及复发率, 参考朱旬等[3]的文献, 采用主观评分, 每项总分10分, 前两项得分越低越好,第三项得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次观察组发生暂时声嘶1例, 对照组发生暂时声嘶1例, 皮下瘀斑2例, 均未给予特殊干预, 数天后自行消失。6个月后观察组颈部皮肤紧张﹑颈部皮肤感觉减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颈部皮肤美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比较[±s, n(%)]
表1 两组术后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比较[±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b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 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t/χ2P 60 60 132.5±28.4a101.2±21.5 6.807<0.01 58.2±13.5a87.1±19.6 9.406<0.01 8.3±1.8a11.4±2.5 7.795<0.01 1(1.7)b3(5.0) 0.259>0.05
表2 术后6个月相关指标比较[±s, n(%)]
表2 术后6个月相关指标比较[±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bP>0.05
组别 例数 颈部皮肤紧张 颈部皮肤感觉减退 颈部皮肤美容程度 复发率观察组对照组t/χ2P 60 60 3.3±0.8a6.5±1.6 13.856<0.01 3.8±0.9a6.7±1.5 12.841<0.01 7.8±1.6a3.4±0.9 18.566<0.01 1(1.7)b0 0.000>0.05
甲状腺属于内分泌器官, 其病变虽然多为良性, 但还是会明显的影响到患者健康和生活。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适应范围广,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清扫病灶彻底, 术后复发率低的特点, 但其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手术创伤, 以及术后瘢痕等明显不足。由于甲状腺肿瘤患者多为女性, 即使是中老年患者, 其对于美容的关注度还是很高, 因此以减少手术瘢痕长度的微创手术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4]。
微创手术的种类主要是以手术入路来划分的。锁骨下径路术中止血方便, 颈部瘢痕不明显, 但切口离目标较远, 仅适用于单侧病变。腋窝径路将切口移至腋下, 美容效果最好,但径路较远, 操作时间长, 仅适用于单侧病变。腋窝乳晕径路手术切口小, 隐蔽性高, 但显露和处理对侧腺体困难, 且不能暴露腺体上极, 适用范围较窄。本次观察组应用的胸骨切迹上径路皮下分离范围小, 操作简单灵活, 可以较为彻底的切除病灶, 适用范围广, 但颈部仍可见小瘢痕[5]。
在微创手术中, 最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是喉上神经损伤, 其可导致声带松弛, 声调降低。虽然喉上神经的直径小,解剖变异较多, 但本次并没有单纯的追求美容效果而一味减小切口长度。本次切口为2 cm左右, 且腔镜具有放大作用,同时注重精细化操作, 这样虽然手术时间延长, 但可以有效避免对喉上神经的损伤[6], 本次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提示小切口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从本次结果来看,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关于手术时间, 主要是由于小切口形成的手术操作空间决定的。关于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 主要是由于微创性决定的。观察组颈部皮肤紧张和颈部皮肤感觉减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颈部皮肤美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小切口导致的创伤相对更小决定的。两组6个月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提示至少在短期内, 本术式清除病灶的彻底性基本可以和开放手术相当。
总之, 作者认为本次采用的胸骨切迹上径路(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微创)手术在美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 而且适用范围广, 对于肿瘤体积较小的双侧病变患者来说, 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1]司世同.甲状腺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比较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7):211-212.
[2]吴学民, 梁金荣, 董金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体会.浙江创伤外科, 2011, 16(1):40-41.
[3]朱旬, 邢春根, 金涛, 等.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比较.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41-43.
[4]王存川, 任亦星.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现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11):1077-1078.
[5]王昆.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应用和进展.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19):1583-1584.
[6]邹汉青.喉上神经监测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7(4):276-2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47
2015-07-15]
510445 广州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