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捷
摘 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证券公司的业务也要随之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型,与此同时,加强证券公司的监督管理模式,从而使其在更快速的发展中,仍然得以安全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监督模式
一、前言
证券公司自上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兴起,至今为止,已经得以迅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格局与模式的不断革新,证券公司也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与创新。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整体综合现状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证券公司。我国证券公司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加强业务的转型,并加强其监督模式的改革。我国证券公司对转型需要进行研究,必须针对所处的形势进行,依照自身条件准确的进行战略定位。依照规模的不同,就证券公司当前形势来看,不同规模的证券公司需采取不同的转型方式。而我国证券公司的监督模式也需要多方面同时加强。
二、证券公司业务转型发展策略
(一)大规模证券公司实现全业务链并与海外相结合。就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研究所而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和立场开展战略部署,不但要同国内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还要同证券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相协调,顺应发展潮流,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与研究,从而争取国内及国际市场研究的先机,取得话语权与主动权,并赢得定价权,最终有效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当前,中国正在不断的崛起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资本都对中国市场及其关注,故境外机构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资产配置,且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也相继在资本市场召集对冲基金的中国分析师,同时,中国资本也在进一步输出。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为我国研究机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然而,同国际投资银行相比,我国大型证券公司的研究机构仍处于萌芽阶段,仍需要不断的发展与改革,作为当前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研究所,申万证券研究所如今拥有三百多名员工,其中,证券分析师占六成左右,数量远远超过中小型证券交易所的规模,因此在证券投资研究方面占据极大的优势。纵观当前国际市场,国外大型投行往往具有上千人的研究团队,同这些大型的投行相比,原本的优势却成为了劣势。此外,这些大型的国际投行引领着世界经济的走势,对大宗原材料等研究都具有相当的优势,而我国的证券公司却将研究的核心放在国内,而忽视了国际化的大背景,虽然对一些国际经济形势稍有涉猎,但常常把针对性放在历史数据的研究上,而对前瞻性的研究则处于空白。因此,要切实扩大证券公司中研究团队的规模是当前研究转型的重中之重,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研究所的整体实力,才能使用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研究组织建设中取得实效。
(二)中小规模的证券公司要开拓与其自身优势相匹配的差异化业务。就我国中小型证券公司研究部门而言,想要得到切切实实的转型,比大型证券公司更加举步维艰,就目前我国内部市场的容量而言,大致有近20家证券公司的研究所已经达到当前机构投资者的预期,能够符合他们的投资需要。这些中小型证券公司的研究由于规模的限制,无法面面俱到,因此要摒弃“大而全”的模式转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差异化研究。研究部门不但要能够对整个市场的发展有总体的把握,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选择研究的重点领域,要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公司即将重点拓展的某一市场,或是放在某些重点领域上,然后逐渐将自身的研究优势发掘出来,做到在所研究的方面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通过研究在内业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力,能够全面、有效的推动公司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公司业务的拓展,同时也能够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我国的部分证券公司研究所已经在差异化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平安证券于2012年对研究团队进行战略缩减,重新调整与部署了研究体系,对研究重心进行转移,将面面俱到的研究模式转向差异化研究,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大金融等16个核心领域。这样的转变是研究所差异化研究的一种创新,有效凸显出平安证券针对中小市值与新兴产业的研究方向;
日信证券研究所则在2011年通过改组进行研究模式转变,通过组建新的管理团队,研究出新的发展思路。于是,日信证券一方面注重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则有针对性的选定特定领域开展研究,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根据日信的发展思路,其不断成立的专门的研究小组就内蒙古上市公司专项开展调研工作,同时还将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出来,利用强化区域特色研究在我国券商业内以及客户中获得了较高的识别度;华宝证券则将研究重心放在钢铁行业及周边领域,基于其主要客户为国内钢铁龙头企业宝钢集团,华宝证券在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钢铁行业等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调研,也在业界在这一领域形成了特色,获取了相应的知名度。基于上述事例可见,中小型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差异化研究与服务,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在行业中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专注于特定行业与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一些建树,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我国证券公司监督模式的加强策略
(一)以自律监管为主,以行政干预为辅的监管模式选择。假设要让市场发挥自我发展与调解的功能,首当其冲的便是废除原本不合理、不恰当的审批项目,让企业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然而,对不恰当的审批取缔或废止并不意味着让企业自生自灭,自由发展,而是对证监会的职权进行转移,让证券会将更多的关注重心放在怎样建立健全同投资着利益休戚相关的机制体制上来,如证监会应规范证券公司年度报告的形式与格式,并明确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时间与渠道。假设证监会可以彻底摆脱繁杂的审批事务,就能够有更多的人力与物力投入行政执法上,可以及时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从而使得证券市场朝着更为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为迎合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式,同时使得我国证券监管模式能同国际证券市场的总体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我国必须根据整体的战略和部署,分批次逐步开展混业经营的试点改革与探索,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且符合目前我国基本国情的金融监管机制与模式。从立法角度来看,我国当前开展混业经营主要借鉴于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模式。然而,从分业经营并不能直接转换为混业经营模式,这种转变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积淀,只有通过试点改革,着实取得有效的经验与成果后,才能够逐步在我国业内推广,最终总结并建立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混业经营模式。如今,我国仍在分业监管朝着混业监管的过渡时期,新的监管体系尚未最终形成。就当前我国金融结构进行判断,混业经营的发展方向主体还是朝着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的形势发展,通常包含三种主要类型:一是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二是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三是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及券商间形成战略同盟,在同盟各方自身发展的前提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以获得共同发展。
(三)建立一元化的监管模式。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缺乏一定的体制机制,使得市场规范度不够,因此政府部门不仅要对其进行管理与监督,同时还肩负着培育市场的重要责任。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其侧重点并非对证券市场中从发行到交易整个市场行为实现全面的监管,甚至连各环节的操作细节都一一理清,使得监管方同市场之间关系过于紧密,以至于证券风险稍有不慎变会转嫁到监管部门之上。因此,监管的力度加强前提在于市场同监管者之间必须维持一定的距离,让证券的风险仅仅存在在市场上,而不会给作为监管者的政府造成为难局面。这种监管方式不仅不会弱化监管,更能够促使监管者更为高效的进行证券监管。在分业经营朝着混业经营的变革当中,监管部门也应当适时而为,转变立场,与时俱进的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有效发挥其监管的职能,确保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安全、健康。如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已设立了监管联席会议制,从制度上确保监管的多元化。从客观上来说,我国暂不对法制体系进行变革,仍然沿用多元监管的体制依然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而在未来,国外一元化的监管模式将是我国开展监管的发展方向。
(四)建设与证券监管相适应的配套的制度措施。当前,我国对证券所运用的监管制度建设以及措施都是基于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及证监所确立的目标。就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看来,假设要对证券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就必须针对目前市场中所凸显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对问题加以解决。对立法与配套制度进行创新不失为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通过创新,能够切实保障证券市场监管得力,保证交易的效率和公平。
同时,要对所披露的信息的重要性具有完整的认识,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相关程序,从而使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完整、有效。要对上市公司对主要数据指标公布的时间进行严格规定,以确保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使得信息不回由于披露时间的不同使得一些指标泄密;针对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应严格依照规定的格式与途径进行,无论是年报摘要还是季度报告,都需要通过网络、书面等规定方式公之于众。除上市公司主动对外公开信息之外,还需建立相应的查询机构,让投资者能够依照自身需要获取相应信息,从而有效了解并掌握上市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以便投资者分析市场,进行正确投资。这样,信息系统能够在监管部门同投资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确保上市公司始终处于阳光监管之下,从而让监管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 帅隽.我国证券公司经幻业务转型财富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文琪.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战略转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