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静 吕响 倪玲玲 李净
鱼腥草薄层鉴别方法研究及对照图谱的建立
王淑静 吕响 倪玲玲 李净
为了建立鱼腥草鉴别方法和对照图谱, 采用薄层色法对鱼腥草的不同组分进行鉴别, 并对影响色谱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吸附剂、展开剂等)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薄层鉴别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 可用于鱼腥草的定性鉴别。
鱼腥草;薄层鉴别;对照图谱
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消炎、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1-3],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中国药典》2010版药典一部该品种项下鱼腥草鉴别有显微鉴别、甲基正壬酮鉴别。为进一步加强中药材进厂检验的质量控制, 本文对鱼腥草的鉴别项进行了研究, 增加鱼腥草对照药材的鉴别实验,提高了该品种的质量标准。现报告如下。
CAMAG TLCVISUALIZER(瑞士卡玛薄层成像系统), 超声波清洗器KQ-500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鱼腥草对照药材(批号121046-201105,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鱼腥草[4](为本公司进厂原药材, 经鉴别均为产地为湖北、四川、安徽等地)自制硅胶G板(薄层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预制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厂有限公司), 默克板铝板(DC-Fertigfolien ALUGRAM®Xtra SIL G( Precoated TLC-sheets ALUGRAM®Xtra SIL G/Plaques finies CCM ALUGRAM®Xtra SIL G, Made in Germany, LOT: 006153);试剂均为分析纯。
2.1 鱼腥草的薄层鉴别 取干鱼腥草粉末1.0 g, 加乙醇10 ml,超声处理[7]10 min, 静置, 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鱼腥草对照药材0.5 g, 加甲醇5 ml, 超声处理20 min, 滤过, 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2.2 薄层色谱法试验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薄层色谱法试验[5], 分别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4∶1∶0.1)为展开剂, 上行展开18 cm左右, 取出, 晾干, 在紫外光(365 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鱼腥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至少显三个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3.1 展开剂的选择 文献报道所用的展开系统有甲苯系统、三氯甲烷系统、氨水系统等, 通过对比试验, 结果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4:1:0.1)为展开剂, 展开后, 在紫外光(365 nm)下检视, 分离效果较好。
3.2 薄层板的选择 分别用手铺板、预制板、默克板三种薄层板进行鱼腥草对照药材的鉴别实验, 上行展开10 cm, 默克板展开的效果最好, 主斑点的Rf 值最大。
3.3 展距的影响 选用默克板(10 cm×20 cm),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 考察不同展距对薄层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展距在16~18 cm, 色谱主斑点Rf增大, 在原点附近的主斑点也被很好的分离, 分离效果更好, 且专属性强。在与鱼腥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至少显三个相同颜色的蓝色荧光主斑点。见图1。
图1 鱼腥草薄层色谱图
3.4 通过上述实验条件的选择, 采用默克板, 上行展开16~18 cm结果的重复性较好, 此方法为提高鱼腥草药典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并作为本公司药材进厂验收的内控质量标准, 加强了该品种进厂检验的质量控制, 保证了提取物和制剂(连花清瘟系列药物等)的产品质量[6-9]。
[1]和殿峰. 鱼腥草的药理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22):5520-5522.
[2]胡汝晓, 肖冰梅, 谭周进, 等.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中国药业, 2008, 17(8):23-24.
[3]姚森, 周玖瑶. 鱼腥草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1):237-239.
[4]张顺辰. 鱼腥草与其混淆品的鉴别.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1): 168.
[5]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34-35.
[6]孙艳杰, 王皓, 肖楠. 鱼腥草鉴别方法的改进.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3):229-230.
[7]黄锁义, 万承俊, 邹永芳, 等. 超声波提取鱼腥草总黄酮及鉴别.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11):2261-2262.
[8]罗璇, 李小芩, 杨岳, 等. 复方鱼腹草软胶囊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29(7):702-704.
[9]车晓彦, 贺亚玲, 尹靖先, 等. 复方鱼腥草片的鉴别和含量测定.华西药学杂志, 2005, 20(1):66-67.
Research of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houttuynia cordata and establishment of control TLC fingerprint
WANG Shu-jing, LYU Xiang, NI Ling-ling, et al.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
In order to establish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control TLC fingerprint for houttuynia cordata,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as applied for identification i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houttuyniacordata. Optimization was made on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dsorbing material, developing solvent, etc)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contained convenience and good repeatability. This method also provided creditable results, and it could be applied in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for houttuynia cordata.
Houttuynia cordata;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Control TLC fingerprin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222
2015-05-18]
050035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