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修治 戴哲凡 魏红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黄修治 戴哲凡 魏红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患者66例, 按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采用B-Lynch缝合术30例, 采用Hayman缝合术36例, 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能达到有效止血, Hayman缝合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Lynch缝合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组术后24 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yman缝合术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Lynch缝合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Lynch缝合术相比, Hayman缝合术手术时间短, 止血效果更显著。
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孕产妇死亡中有50%源于产后出血[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70%~75%产后出血是由宫缩乏力引起[2]。对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如按摩子宫、促宫缩治疗无效, 既往临床常采用宫腔纱条填塞、结扎盆腔血管等。子宫压迫缝合术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系列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 包括B-Lynch缝合术、Hayman缝合术、Cho缝合术、子宫下段压迫缝扎术等[3]。本院自2009年采用B-Lynch缝合术及Hayman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对其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4年6月, 本院对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患者施行B-Lynch缝合术或Hayman缝合术止血共66例, 其中初产妇43例(65.2%), 经产妇23例(34.8%), 年龄18~43岁, 平均年龄(28.6±4.9)岁, 孕周31+5~42+6周, 胎儿体重1850~4300 g, 均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66例患者中采用B-Lynch缝合术30例, 采用Hayman缝合术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产次、新生儿体重及手术指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种术式缝线均选用1号薇乔线。实施手术前先行子宫压迫试验, 如经加压后子宫出血基本停止, 则行B-Lynch缝合术或Hayman缝合术。
1.2.1 B-Lynch缝合术 从子宫切口右侧中外1/3处、切缘下2 cm进针, 穿透黏膜层进入宫腔, 从切口上缘2 cm处出针;经右侧宫底中外1/3处将缝线绕向至子宫后壁, 与子宫前壁切口相对应位置进针进入宫腔, 横向至左侧后壁与右侧相对应位置出针, 然后将缝线向上绕经左侧宫底中外l/3处至左侧前壁, 与右侧相对应位置分别于左侧子宫切口上、下缘缝合。在助手对宫体加压的同时收紧缝线, 检查无出血即打结,然后再缝合子宫切口。
1.2.2 Hayman缝合术 将子宫托出腹腔, 从子宫切口右侧中外1/3处、切缘下2 cm处由子宫前壁进针到后壁出针, 然后绕到右侧宫底中外1/3处打结, 打结时助手双手对宫体加压;左侧同法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止血效果 两组患者均达到有效止, 有效率均为100%, 无子宫切除及产妇死亡病例。B-Lynch组术中平均出血(1560±330)ml, Hayman组术中平均出血(1260±177)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用聚血量垫称重法统计术后24 h出血量, B-Lynch组患者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272±41)ml, Hayman组患者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277±45) m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B-Lynch组平均手术时间(118±27)min, Hayman组平均手术时间(91±16)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s, ml)
表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s, ml)
注:与Hayman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 术后24 h出血量B-Lynch组 30 1560±330a 272±41 Hayman组 36 1260±177 277±45 P<0.05 >0.05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s, min)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s, min)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B-Lynch组 30 118±27 Hayman组 36 91±16 P<0.05
2.3 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均无晚期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 术后42 d行妇科彩超检查均未见异常。B-Lynch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有20例, Hayman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有22例,月经均恢复正常。B-Lynch组及Hayman组各有2例再次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术, 术中子宫未见明显异常。
剖宫产术中如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首先予以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加强宫缩。大部分患者如经上述处理后,子宫收缩好转, 子宫出血减少。但有少部分患者子宫收缩仍较差、子宫出血较多, 如不积极处理, 可能导致休克、弥漫性凝血功能障碍(DIC)等, 危及患者生命, 必要时需行子宫切除术。为保留患者子宫, 既往常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 如宫腔纱条填塞术、盆腔血管结扎术等。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5], 但如果宫腔纱条填塞不紧可能导致隐匿性出血, 而且宫腔纱条填塞增加宫腔感染的风险[6]。术后拔除宫腔纱还可能存在拔纱困难, 拔除宫腔纱后可能出现子宫再次大量出血, 必要时需再次手术行子宫切除术。盆腔血管结扎包括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髂内动脉结扎及卵巢动脉子宫支结扎, 其中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临床应用较多,但其疗效欠佳。
本研究中, 对于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B-Lynch缝合术及Hayman缝合术均能达到有效止血。但Hayman缝合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Lynch缝合术, 且Hayman缝合术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Lynch缝合术。分析其原因, Hayman缝合术与B-Lynch缝合术相比, 操作比较简单,手术步骤少, 故手术时间短, 能较短时间达到止血效果, 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不管是行Hayman缝合术还是行B-Lynch缝合术, 子宫均能达到有效压迫止血, 因此, 术后24 h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 Hayman缝合术与B-Lynch缝合术相比, Hayman缝合术操作简单, 即使是低年资的医师也容易掌握。对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Hayman缝合术疗效显著,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值得应用和推广。
[1]梁娟, 李维敏, 王艳萍, 等.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5):257-260.
[2]盛敏毅, 应豪, 段涛. 宫缩剂不敏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诊治.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8):564-5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073
2015-04-21]
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Y025)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