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首次发现具有“手性”的电子态——Weyl费米子

2015-03-09 06:04:09中新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15期
关键词:费米子手性中科院

中科院首次发现具有“手性”的电子态——Weyl费米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具有“手性”的电子态——Weyl费米子。

1929年,德国科学家H. Weyl指出,无“质量”(即线性色散)电子可分为左旋和右旋2种不同“手性”,这就是Weyl费米子。但长期以来,人们从未在实验中观测到Weyl费米子。

2014年,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首次预言在TaAs、TaP、NbAs和NbP等材料体系中可实现2种“手性”电子的分离。研究人员首先制备出了具有原子级平整表面的大块TaAs晶体,随后利用上海光源“梦之线”的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Weyl费米子首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这是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手性”Weyl费米子的半金属能够实现低能耗的电子传输,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面临的能耗问题,同时,Weyl费米子也受到对称性的保护,可用于实现高容错的拓扑量子计算。 (中 新)

比利时“校际微电子中心”(IMEC)与荷兰霍尔斯特中心共同启动“直觉物联网”项目,将以产业联盟形式开展相关研究。该项目的目标是利用IMEC与荷兰霍尔斯特中心的经验,与工业伙伴合作,共同开发“直觉物联网”芯片技术。

猜你喜欢
费米子手性中科院
用旋转引力场分辨中微子的费米子类型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分子催化(2022年1期)2022-11-02 07:10:30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科技传播(2019年23期)2020-01-18 07:57:10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新农业(2018年3期)2018-07-08 13:26:56
“三重简并费米子”的特点和发现的意义
巧妙的实验设计“捕获”马约拉纳费米子(三)
——记上海交大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捕获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重大成果
利奈唑胺原料药中R型异构体的手性HPLC分析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纯手性的三联吡啶氨基酸—汞(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