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2015-03-08 12:12:36凌华詹群亮谢淑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头颅胎龄脑损伤

凌华 詹群亮 谢淑华

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凌华 詹群亮 谢淑华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情况。结果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 P<0.01);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 P>0.05);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脑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 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发育有保护作用, 可改善早产儿远期的脑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 脑损伤

随着产科和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小早产儿得以存活, 在存活的早产儿中脑损伤问题日益突出, 有文献报道约5%~10%存活的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1]。近年来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抑制炎症反应, 促进血管生成, 保护器官缺血, 对神经有营养、保护和促进发育的作用[2,3]。作者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分为两组, 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 发生脑损伤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7月~2013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中心住院的64例早产儿, 符合以下入组条件:胎龄28~34周,出生体重≤2500 g, 出生时无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红细胞增多症、严重感染等情况, 住院时间>14 d。其中男31例, 女23例;顺产37例, 剖宫产23例, 急产4例;日龄30 min~48 h;随机分为两组, 各32例。观察组平均出生胎龄(31.92±1.80)周, 平均出生体重(1.71±0.29)kg,对照组平均出生胎龄(31.69±1.75)周, 平均出生体重(1.68± 0.27)kg,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生后48 h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50 U/kg, 隔日1次,3次/周,静脉注射, 持续2周, 除使用EPO外, 两组早产儿的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1.2.2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NBNA)、头颅MRI检查, 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进行头颅MRI检查;评估两组早产儿NBNA评分及脑损伤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NBNA评分为(38.02±1.76)分, 对照组为(36.45±2.22)分, 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 P<0.01)。

2.2 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脑损伤12例(37.50%), 对照组出现脑损伤15例(46.8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 P>0.05)。见表1。

2.3 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脑损伤5例(15.62%), 对照组出现脑损伤18例(56.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 P<0.01)。见表2。

表1 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脑损伤情况比较(n, %)

表2 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脑损伤情况比较(n, %)

3 讨论

3.1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 是血中早期被认定的促进血细胞生长因子之一, 它通过与红细胞膜上特异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促进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4]。由于早产儿红细胞自身寿命短、生长迅速、医源性失血、营养素缺乏、血EPO水平低下等因素使早产儿贫血成为临床常见的现象[5]。目前已经证实EPO在预防和治疗早产儿贫血中的作用和安全性。近年来EPO的非造血作用逐渐被认识;国外有学者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现EPO及其受体, 并在动物模型实验证实EPO发挥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有研究证实[6,7]:EPO对脑损伤有治疗作用, 特别是新生儿脑损伤, 早期应用EPO可以使脑损伤减轻或避免。

3.2 早产是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早产儿发生脑损伤及其神经功能损伤后遗症的发生率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成反比;EPO能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减轻脑损伤, 与EPO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有关:①通过抗凋亡作用维持神经细胞的生存;②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③减少NO产生;④减轻炎症反应;⑤调节神经细胞的生成;⑥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此外, 还可能与EPO提高早产儿的血红蛋白, 改善其脑组织及全身组织的氧合状态, 促进了早产儿的整体发育有关[8]。

3.3 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减少急性脑损伤方面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 因能够刺激神经形成、血管发生和再生神经元的移行, EPO可能有益于晚期的脑功能恢复, 但其治疗的最佳时间、最佳剂量和给药次数等需要进一步证实和研究[9]。本文观察组32例早产儿在生后48 h内使用EPO,250 U/kg, 隔日1次,3次/周, 持续2周, 在胎龄纠正40周时其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 P<0.01);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行头颅MRI检查, 观察组脑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 P<0.01)。

总之,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发育有保护作用, 可改善早产儿远期的脑损伤。

[1]宋燕燕, 孙新, 赵小明, 等.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效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6):456-457.

[2]龙小雅, 崔红, 韩伟娟,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1):53-56.

[3]Gonzalez FF, Ferriero DM. Therapeutics for neonatal brain injury. Pharmacol Ther,2008(120):43-53.

[4]熊涛, 屈艺, 母得志.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新生儿脑损伤.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56-760.

[5]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5.

[6]McPherson RJ, Juul SE. Recent Trends in Erythropoietin-mediated Neuroprotection, Int J Dev Neurosci,2008,26(1):103-111.

[7]何金水, 黄仲玲, 杨鸿, 等, 早期应用rhu-EPO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586-588.

[8]王迎红, 朱长连, 程秀永, 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59-60.

[9]韩露艳, 王丹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3):215-2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05

2015-01-15]

515011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头颅胎龄脑损伤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幸福(2019年21期)2019-08-20 05:39:10
油菜花
大观(2018年8期)2018-01-23 18:02:37
嵇康·绝响
扬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 23:29:21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47
早产儿胎龄和体重对儿童糖尿病的预测作用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