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输液复苏妊娠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2015-03-07 12:07:26杨保珍谭燕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失血性限制性

杨保珍 谭燕玲

限制性输液复苏妊娠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杨保珍 谭燕玲

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输液复苏方法治疗妊娠失血性休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52例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抢救方法, 实验组患者使用限制性输液复苏方法,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输液量、输血量、实验室指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输液量为(455.67±109.29)ml, 输血量为(538.98±109.97)ml低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 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限制性输液复苏对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应用。

失血性休克;妊娠;限制性输液复苏;休克

限制性输液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已经有广泛的应用。而对孕产妇来说, 由于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高容量及高凝血状态, 且出血控制困难, 出血量不易计算, 导致妊娠失血性休克发生发现和处理均较为困难, 如不能及时给予临床干预会导致抢救难度加大, 死亡率增高[1,2]。对妊娠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使用限制性输液复苏方法是否可以减少出血量,减轻器官损伤等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分析了限制性输液复苏对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共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失血性休克, 并排除合并有内科疾病、慢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羊水栓塞等疾病患者。

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6例, 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7.11±3.09)岁;出血原因为:产后宫缩乏力12例, 前置胎盘4例, 胎盘残留4例, 异位妊娠5例, 不明原因1例。实验组26例, 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27.84±3.26)岁;出血原因为:产后宫缩乏力11例,前置胎盘5例, 胎盘残留3例, 异位妊娠6例, 不明原因1例。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2~3条静脉通路, 持续心电监护以监测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积极液体复苏治疗, 包括早期快速地补足液体, 维持患者的收缩压在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以上。

实验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患者首先给予急诊止血手术准备, 并输注平衡液1000 ml、羟乙基淀粉500 ml,止血前将患者收缩压控制在80 mm Hg, 尿量为25 ml/h以上。限制患者的晶体输入量并积极控制输液速度。止血后对患者输液和输血。

患者其余抢救方法:积极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为4~6 L/min,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在血压达到控制水平后要给予早期手术治疗。对产后出血的患者给予纱布填塞方法、子宫动脉结扎方法;胎盘早剥给予全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异位妊娠患者给予保守性手术或输卵管切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输液量、输血量。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确保所有实验数据录入准确。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 其输液量为(455.67±109.29)ml, 输血量为(538.98±109.97)ml低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输液量、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s), n(%)]

表1 两组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输液量、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s), n(%)]

组别 例数 输液量(ml) 输血量(ml) 凝血酶原时间(s) 并发症实验组 26 455.67±109.29 538.98±109.97 11.23±1.98 2(7.69)对照组 26 1487.88±443.82 872.98±233.76 14.67±4.32 7(26.92) t/χ2 9.972 22.876 7.873 5.242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妊娠失血性休克多为产后出血处理不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为孕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且由于产后出血发病较急, 且出血量大, 病情进展快, 严重者容易导致死亡。导致妊娠失血性休克的原因较多, 主要包括两大类:妊娠相关合并症(异位妊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和与妊娠无明显关系的全身疾病(如肝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3]。本次实验中主要研究了与妊娠相关合并症导致的失血性休克, 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对妊娠失血性休克的应用价值。

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救治关键在于容量复苏。使用常规的早期足量液体复苏, 可以导致患者的肠道屏障损伤, 使肠源性细菌移位, 会加重休克发展;早期大量液体复苏还会导致脉压增大, 将已经形成的凝血块破坏, 增加出血量, 并产生持续的免疫抑制, 这种方法需要输注高于失血量几倍的液体, 会加重酸中毒。

使用限制性输液复苏的方法, 可以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 提高血浆摩尔浓度, 使液体从细胞、细胞间毛细血管壁向血管转移, 并将血容量扩大, 提高回心血量, 并快速地升高血压将循环稳定, 且限制性液体复苏还会促进血流动力学增强, 改善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 并改善微循环, 提高脏器灌注, 限制休克的持续发展, 且临床研究还发现, 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可以将平均动脉压快速升高, 减轻患者的休克后细胞内水肿, 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并增加患者脑灌注压[4]。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减少输血量和输液量, 避免血液稀释以提高生存率。患者血压维持在稳定的平衡, 改善组织低灌注现象, 提高生存率。动物实验中发现, 限制性输液复苏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 减少氧自由基介导下肠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降低炎症介质介导下的持续损伤[5]。

本次实验对比分析了常规输液方法、限制性输液复苏方法对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从临床实验结果中看出, 实验组患者的输液量、输血量更低, 凝血酶原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使用限制性输液复苏对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可以快速恢复患者的血压, 改善微循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应用。

[1]陈静华, 彭会平, 张莉, 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97例临床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8):61-62.

[2]钱海虹, 程忠平.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12):944-946.

[3]刘坤.6%贺斯联合自血回输在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麻醉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1.

[4]赵会民, 杜鹏飞, 朱海彬, 等.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失血休克的早期效果及机制. 中国急救医学,2014,34(3):247-250.

[5]杨翠英, 张淑婷, 吴晓瑜, 等. 限制性输液复苏在产后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医学,2014(5):576-5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86

2014-11-24]

2014年度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江科2014-78号-11)

529200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失血性限制性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失血性贫血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山东医药(2015年15期)2016-01-12 00:39:57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