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赟 张成辉 郭锰 张长松 卫立辛 惠双 李明 王博 岳恺
CIK生物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疗效观察
徐赟 张成辉 郭锰 张长松 卫立辛 惠双 李明 王博 岳恺
目的分析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生物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疗效。方法40例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0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CIK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化疗, 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进行化疗, 观察两组化疗效果及化疗后副作用情况, 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100.0%和恶性胸水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和75.0%,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临床效果良好,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毒副反应可耐受, 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CIK生物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疗效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0%, 已成为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有研究结果显示,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且毒副作用小,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手术、放化疗后辅助治疗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1]。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了CIK生物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本院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的病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0例。研究组男13例, 女7例, 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0±12.56)岁, 病程1~9年, 平均病程(4.10±1.28)年, 胸水量大量的有12例, 中量的有8例。其中左侧胸腔积液有10例, 右侧胸腔积液有5例, 双侧胸腔积液有5例;对照组男13例, 女7例, 年龄23~70岁, 平均年龄(46.5±14.0)岁, 病程1~9年, 平均病程(4.32±1.14)年。胸水量大量的有13例, 中量的有7例。其中左侧胸腔积液有11例, 右侧胸腔积液有5例, 双侧胸腔积液有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胸腔积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CIK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 具体方法:抽外周静脉血50 ml行CIK培养扩增激活(14~16 d);抽血当天开始进行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化疗, 吉西他滨1000 mg/m2, d1, d8, 顺铂25 mg/m2, d1~5, 回输CIK,4周为1个疗程,共化疗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 吉西他滨1000 mg/m2, d1, d8, 顺铂25 mg/m2, d1~5,4周为1个疗程,共化疗4个疗程。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密切观察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 以便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乳腺癌疗效[2]于化疗前、化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判定疗效。疗效评价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的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改变(SD)、进展(PD), 有效率=(CR+ PR)/总例数×100%。
1.3.2 恶性胸水 根据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 显效:经过检查, 患者的胸腔内部积液完全消失, 并且时间保持在>1个月。有效:经过检查, 患者的胸腔内部积液缩减了一半以上, 并且时间保持在>1个月。无效:经过检查, 患者的胸腔内部积液缩减的量不足一半[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和恶性胸水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2。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 研究组Ⅲ、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间乳腺癌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间恶性胸水治疗效果比较[n(%), %]
表3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n(%)]
随着化疗药物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推广应用, 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化疗耐药仍然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胸水在乳腺癌晚期中比较常见, 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众多并发症之一。恶性胸水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胸膜转移结节侵犯并且阻塞毛细血管和淋巴管, 胸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血液有形成分, 血性胸水大约占到75%。
吉西他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选择性靶向化疗药物, 能够迅速通过胃肠道吸收, 持续口服可提高其在癌变组织内含量,从而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并且有效杀死S期癌变细胞,同时抑制癌变细胞从G1期向S期转移, 并最终控制癌变恶化。而顺铂属于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 通过核苷切除和错配修复拮抗肿瘤,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明显协同作用[4]。
但是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方案, 患者总有效率并不高, 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0.0%, 恶性胸水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5.0%, 且患者Ⅲ、Ⅳ度毒副作用发生率高达15.0%。
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是一种新型的免疫细胞, 其增殖能力较强, 主要表达CD3、CD56两种蛋白因子,它既具有T 淋巴细胞的抗瘤作用, 同时又不受MHC限制, 可有效抵抗肿瘤细胞引起的效应细胞Fas-Fasl凋亡。它具有杀伤力强, 杀瘤范围广, 毒副作用小, 无严重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 还可有效清除手术、放化疗后残留的癌细胞, 可预防肿瘤转移及复发, 与放化疗联合能迅速患者其临床症状, 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具有免疫调节和细胞修复的功能, 被称为新一代的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5]。
本研究通过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 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主要作用机制是化疗前患者造血功能尚可, 其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性质较为稳定, 此时抽外周血行CIK细胞培养, 可得到较多的且具有较强杀伤力的CIK细胞, 化疗后常出现白细胞下降, 免疫力降低, 于化疗1周后进行CIK细胞回输有利于化疗引起的细胞免疫缺陷,并且CIK还可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效果良好, 且毒副作用少。
综上所述, 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临床效果良好,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毒副反应可耐受, 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1]庞春淼, 吕艳, 孙雯雯, 等. 负载干细胞抗原的DC联合CIK细胞对乳腺癌荷瘤鼠肿瘤杀伤研究. 天津医药,2014(6):554-557.
[2]柯章敏, 汪毅, 刘柳, 等. CIK对地西他滨增敏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杀伤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4,54(7):9-12.
[3]马磊, 伍思培, 邓旭斌, 等. D-CIK治疗抑制进展期乳腺癌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初步研究. 海南医学,2014(13):1884-1887.
[4]王征, 翟晓建, 叶新平, 等. 细胞免疫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重庆医学,2014(15):1937-1939.
[5]郭凌云. 乳腺癌患者DC-CIK细胞治疗应用询证护理的体会.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3):72-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077
2014-12-05]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三病区(徐赟张成辉 郭锰 惠双 李明 王博 岳恺);常州市肿瘤医院临床肿瘤学实验室(张长松);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免疫与基因治疗中心(卫立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