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体机油泵孔粗加工技术分析

2015-02-20 07:36:10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燃机制造分公司300380刘崇泉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5年18期
关键词:立铣刀机油泵刀柄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燃机制造分公司 (300380) 刘崇泉

发动机缸体机油泵孔粗加工技术分析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燃机制造分公司 (300380) 刘崇泉

摘要:为迅速降低加工成本,以本公司1.3L发动机缸体机油泵孔加工实例为基础,通过对缸体机油泵孔加工过程的技术分析,最终找到有效应对措施,达到延长刀具寿命、降低刀具单台成本的目的。

2013年,我厂对沈阳布卡特委博公司(BW)的4台设备进行升级改造,2014年初投入使用。发现粗加工机油泵孔工位的φ25mm立铣刀单台成本急剧增加,刀具寿命降低到原来的1/2,而同序其他刀具成本没有此现象发生。本文从该工位的加工状况、刀具系统、切削程序及工艺过程进行深入探讨,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加工方式。

1. 加工过程工艺分析

(1)加工现状分析。加工部位:缸体前端面机油泵孔粗加工,缸体材质HT250,硬度195~235HBW,机油泵孔部位如图1所示。加工寿命、费用对比如表1所示。

加工现象:加工过程中,振动明显,声音很大,加工一定数量的工件加工后,机油泵孔侧面有明显的振刀痕产生,手摸非常明显,而且下端尺寸变小,呈喇叭形状。如图2所示。

图1

图2

表1

(2)加工部位分析。①粗加工,加工余量大,轴向端铣加工余量为2.7mm,径向侧铣加工余量为2.7mm,机油泵孔深度14.7mm。脆性金属加工过程中切削力集中在切削刃附近,加工余量大,容易造成切削刃磨损、崩刃。②机油泵孔底面为断续表面,加工难度较大,端铣加工过程中必须保证至少一个切削刃参与切削,否则容易造成较大的振动,引起刀具崩刃,影响刀具寿命及工件表面质量;机油泵孔侧面加工为侧铣方式,机油泵孔侧面往往会出现斜度,刀具的端部侧刃有让刀现象,加工深度越深,这种现象就越明显,φ25mm立铣刀在加工工件的内轮廓侧面时,刀具只有一边受力,因此它受到一个远离工件方

向的水平分力,铣刀在该水平分力的作用下,发生远离工件方向的变形,致使加工出来的工件会出现上端余量小、下端余量大的情况。③加工部位尺寸要求较高,虽然为粗加工,但有尺寸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值Ra=6.3μm,加工侧面与底面结合部位需要清根。

(3)刀具系统分析。现刀具系统为株洲钻石φ25mm整体硬质合金4刃立铣刀+德国钴领液压刀柄(见图3)。

图3

增大株洲钻石φ25mm整体硬质合金4刃立铣刀的刚性,减少振动,可提高工件加工精度、增加刀具寿命且降低刀具成本。

增大刚性的措施:①横截面积增大:不改变φ25mm立铣刀直径,切削刃数量可由4刃变为6刃,增大立铣刀心部直径,排屑槽变浅,立铣刀刚性增强,刃数增多,同时参与侧面铣削的刃数变多,加工过程越平稳,刀具振颤越小;也可改变立铣刀直径,将立铣刀直径变为φ32mm,立铣刀刚性也会得到增强。②缩小刀具悬伸直径比:φ25mm立铣刀在侧铣加工过程中,处于悬臂状态,刀具端部受侧向力产生挠曲变形(挠度δ与悬伸L的3次方成正比);悬伸越小,刚性越大,挠曲变形越小,加工过程中振动越小,尺寸精度越高,振刀痕越轻;φ25mm立铣刀悬伸与直径之比为65mm/25mm=2.6,硬质合金刀体最大悬伸直径比可达6,所以该工位刀具悬伸直径比没有问题。③更改刀具材料:现刀具为整体硬质合金刀具,是目前加工脆性金属的通用刀具材料,现刀具基体WC颗粒直径为0.8~1.3μm,为增强刀具的整体硬度和切削刃的强度,可要求厂家将刀具基体WC颗粒变为超细颗粒,直径为0.2~0.5μm,硬质合金棒材基体颗粒WC直径越小,刀具的强度、硬度越高,但成本相对增加。

外委修磨立铣刀,而且只能修磨一次,造成刀具成本增加。此立铣刀本厂无法修磨,只能外委修磨。φ25mm立铣刀底刃与侧刃都参与切削加工,一旦修磨侧刃,φ25mm立铣刀直径变小,现加工程序按立铣刀刀心为刀位点编制,不具备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为保证工件尺寸精度,若想修磨该刀具,必须用电火花将使用部位锯断,重新开刃,才能继续使用。

液压刀柄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刀柄,采用这种夹紧系统,可使刀具系统径向跳动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3μm以内。大量实践证明,使用液压刀柄的刀具寿命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液压刀柄油腔内的油可增加阻尼,具有优良的减振性能,可降低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振动,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但普通的液压刀柄大多用于半精、精加工。本工位采用的是普通液压刀柄,若是采用强力液压刀柄(见图4),减振效果会更好些。强力液压刀柄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转矩传递是普通液压刀柄的2倍,刚性好、不易变形且能提高机床主轴寿命。目前可与夹紧系统最好的热套刀柄性能相媲美,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刀具系统刚性,保证动力的平稳传递,提高刀具寿命,降低加工成本。

图4

(4)切削程序及工艺分析。此加工程序不带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增加刀具半径补偿功能(FANUC数控系统,左刀补G41),编程方式改为直接按工件轮廓轨迹编程。当刀具直径发生变化时,可利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用手动方式在控制面板上输入新的刀具半径,不必修改加工程序。此优化使修磨刀具利用率增加2倍以上,降低加工成本。

图5

工艺路线。现状:立铣刀刀具底刃和侧刃同时参与切削,粗加工加工余量较大,切削条件恶劣。刀具切入工件加工路线(见图5),从B点插铣至轴向深度尺寸14.7mm,沿BO直线继续加工至所需轮廓,沿圆A逆时针加工轮廓与底面,铣削整圆后,移动到B点退刀。BO加工阶段,

φ25mm立铣刀切入切出工件轮廓时,一半顺铣一半逆铣,每刃承受的余量较大,尤其是切出阶段承受拉应力(硬质合金的抗压程度是抗拉强度的4倍),对刀齿寿命有很大影响;沿圆A加工阶段,此加工方式为顺铣加工方式,很合理,刀具切出时的薄切屑保证了刀具寿命,但脆性金属加工,以减轻刀具振颤为主。

优化加工路线(见图6)。可将原加工路线B点插铣和直线BO铣削(见图5)优化为螺旋插补铣(刀具作圆弧插补的同时Z轴同步作轴向运动),加工路线沿圆弧BC(见图6),采用圆滑切入方式。此圆弧BC段保证了φ25mm立铣刀从机油泵孔侧面切出时,切屑厚度为零,减轻了φ25mm立铣刀切入、切出轮廓时产生大的切削振动,可以允许较高的进给速度及提高刀具寿命。

切削参数。整个加工过程,存在底刃和侧刃同时加工的现象,加工过程噪声很大,机床振动严重,正常加工立铣刀振动越小越好,为提高刀具寿命,保证工件的表面质量,需合理匹配加工参数。加工参数如表2所示,优化加工参数如表3所示。

切削三要素对刀具寿命影响。切削速度V、每转进给f及背吃刀量ap。只变化其中一个要素,若切削速度提高20%,则刀具寿命下降50%;若每转进给提高20%,则刀具寿命降低20%;若背吃刀量提高50%,则刀具寿命降低20%。

按表3更改切削速度及每转进给量,减轻了刀具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延长了刀具寿命,同时调整该工序其他刀具来弥补节拍的不足,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

背吃刀量。如果降低切削速度与每转进给量,改变不了φ25mm立铣刀加工过程中的振动问题,则可进一步改善背吃刀量。受工艺系统刚度和强度限制,可将加工过程分两次走刀,为保证节拍可提高进给速度,因大量试验表明,加工余量越小,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可以越高。第一刀让φ25mm立铣刀侧刃参与切削;第二刀让φ25mm立铣刀底刃参与切削,如图7所示。

对走刀方式进行优化,背吃刀量与切削力大小成正比,减小背吃刀量,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提高刀具寿命,降低加工成本。

图6

图7

2. 制定改善措施

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为降低刀具成本,本厂采取应急式措施,解决机加工刀具成本问题。现制定了由快到慢的刀具改善计划:

(1)对刀具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原切削速度太高,降低33%,为保节拍调整同工序其他刀具参数。

(2)对刀具加工路线进行优化。采用圆弧切入方式圆滑切入加工部位,同时采用螺旋插补铣方式。

(3)着手对加工程序进行改进:①采用新的编程方法,增加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增加修磨刀具的使用次数,降低刀具成本。

表2

表3

3. 实施效果

根据以上多方面的技术分析,现对刀具的加工参数及切削程序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加工过程平稳,噪声明显降低,刀具成本从11月份起大幅降低,工件质量得到了改善。换刀频次、修磨次数及单台费用如表4所示。该刀具原外委修磨,现用厂内德国瓦尔特五轴数控工具磨床修磨,进一步节约了刀具成本。

4. 结语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由快到慢的解决方式,制定了可行的刀具改善计划,使刀具成本由单台费用5元降到1.5元,该刀具单台费用降幅70%,若按全年10万台产量计算,该刀具可节约资金35万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了该刀具成本过高的问题。

表4

收稿日期:(20150705)

猜你喜欢
立铣刀机油泵刀柄
高速钢立铣刀崩刃断裂分析
BT40刀柄性能检测装置开发
FANUC窗口功能在加工中心立铣刀崩刀检测中的应用
一种整体式立铣刀刀体间隙的磨削轨迹算法
泰珂洛:Meister硬质合金立铣刀
维根斯:德国KEMMLER系列刀柄、配件
基于IGBT的刀柄热装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可调式机油泵及其节油潜力(二)
可调式机油泵及其节油潜力(三)
Capto C5刀柄关键尺寸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