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2) 李绍忠 田晋玲 王彩芳 张泽云
薄壁螺纹壳体零件批量加工工艺设计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2) 李绍忠 田晋玲 王彩芳 张泽云
摘要:通过分析薄壁螺纹壳体零件的技术要求,结合零件加工特点和机床装夹方式,设计与机床匹配的夹具,选择方便快捷的装夹方式,解决了加工中易出现的零件容易变形、切削效率不高及良品率较低等问题,保证了产品加工精度和设计要求。
我单位生产的某薄壁螺纹壳体零件如图1所示,该零件材料为40Cr,最小壁厚1.45mm,零件热处理后硬度320~360HBW。产品要求以螺纹为基准,保证与大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外形的跳动要求。该薄壁零件在加工中存在的加工难点是:①要克服切削应力和装夹对零件造成的形变。②要保证零件表面粗糙度质量和相关尺寸精度。③零件形位公差以内螺纹为基准,对夹具设计的要求较高。
图1 薄壁螺纹壳体零件
零件毛坯为钢管,传统的加工方法为:夹紧毛坯加长部位→完成外圆弧形→完成内孔弧形及螺纹加工→切断保证长度尺寸。这样能保证产品质量,也能较好地克服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由于每个零件均带有工艺夹头,应用这种工艺方法在大批量生产中,会造成对原材料的极大浪费。
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大批量生产特性和材质切削特性,确定如下加工工艺路线:①平端面保证长度63mm、车外圆φ104mm和内孔φ78mm。②热处理保证硬度320~360HBW。③半精车端面、外圆柱,消除热处理变形。④半精车另一端面,内孔及内弧形留1mm余量。⑤平端面,车M96螺纹。⑥以M96螺纹和大端面定位,精车内外形,并保证长度。
工艺要点说明如下:
(1)工序③、④为半精车工序,壳体零件通过半精车工序,有效控制了变形,随着零件加工余量的逐渐去除,零件的应力逐渐释放,为后续加工减少形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工序⑤对螺纹及端面进行精加工,为精加工内外形提供精确定位基准。该工序加工时,因为外圆及内孔和内弧形已加工过,零件壁厚已经变薄,卡盘夹紧时,要产生夹紧变形。因此,要求夹紧部位必须与加工部位
(螺纹加工)有一定的间距,并保证一定的夹持力,以防止夹持力不够或因夹持力过大造成的形变。
(3)工序⑥精车内外形,以螺纹和大端面为基准,将内外形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以保证尺寸和形位公差要求。如用卡盘撑胀方式夹紧螺纹底孔,径向受力必然导致零件的弹性变形,尺寸和形位公差无法保证,还易造成螺纹损坏。而以螺纹和大端面为基准轴向拉动夹紧,则不会产生径向夹紧变形和螺纹损坏。因此用螺纹夹具轴向拉动夹紧的方式,能有效地减少零件形变的发生,同时,还有利于零件装夹和卸下,很好地保证了产品的精度要求和生产效率。
螺纹夹具结构如图2所示,由拉杆、过渡套、螺钉销、本体和螺纹心轴组成。
本体与数控车床主轴联接。螺纹心轴的右端螺纹心轴与零件联接,圆柱部位与本体配合,左端小螺纹通过过渡套与拉杆联接。拉杆左端直接与机床油缸联接。使用时,零件螺纹旋入螺纹心轴,机床油缸拉紧拉杆,实现了零件的定位和拉紧;加工完成后,拉杆推出,将零件旋出螺纹心轴,则取下了零件。制作螺纹夹具时,螺纹夹具的本体定位端面由加工机床车成,保证与主轴的垂直度要求。零件螺纹在上道工序对尺寸公差要进行内控压缩,使零件与螺纹心轴联接后径向跳动在产品要求范围之内,以保证零件形位公差的要求。
图2 螺纹夹具示意图
(1)在应用螺纹夹具车内外形时,要注意刀具的副偏角应大于零件圆弧切线角;在零件轴向对刀必须准确,避免车内形刀杆与螺纹心轴端面产生干涉。
(2)精车内外形时,要将粗、精加工工序的刀具分开。精加工刀具刀片前角要稍大,刀尖圆角要较小,保证刀片足够锋利,减小切削应力给零件带来的形变。
外圆刀杆两把,型号为MDJNL2525M15,主偏角93°,安装D型(55°菱形)负角型刀片。粗加刀片为DNMG150608-DM;精加刀片为DNMG150604 -PF。
内孔车刀两把,型号为S32U -SDQCL11,主偏角107.5°安装D型正角型刀片。粗加刀片为DCMT11T304-PM;精加刀片为DCMT11T304-PF。
(3)在加工薄壁零件过程中,切削用量以浅切深、高转速、小进给为宜。主要切削参数(其中n为转速,ap为切深,f为进给量)选择如下。①外圆粗加工:n=500r/min,ap=0.75mm, f=0.25~0.30mm/r。②内孔粗加工:n=500r/min,ap=0.60mm,f=0.20~0.30mm/r。③外圆精加工:n=550r/min,ap=0.10mm,f=0.10~0.15mm/r。④内孔精加工:n=550r/min,ap=0.15mm,f=0.10~0.15mm/r。
(4)为了减小切削热对零件变形的影响,加工中要进行充分冷却。
通过1 0 0多万件的生产证明,此类螺纹薄壁零件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方法、合适的刀具材料及几何角度、合理的螺纹夹具,完全能够解决零件加工中的变形问题,并且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既保证了产品尺寸精度要求,也节约了大量原材料,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蔡春源,汪恺,等.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余光国,马俊. 机床夹具设计[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4] 朱耀祥,浦林祥. 现代夹具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收稿日期:(20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