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绿色物流发展探究

2015-02-18 09:30:38
物流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绿色

曹 阳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工商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1464)

1 绿色物流简介

绿色物流可以被定义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以先进物流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模式的物流活动。目前,绿色物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物资运输、资源存储、包装、流通加工等活动中。绿色物流理论是一种建立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理论,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物流绩效评估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其核心理论。总体来讲,绿色物流中的“绿色”包含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分销和绿色消费等含义,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物流外部性并尽可能降低物流外部性对物流环境造成的危害,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绿色物流是一项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的综合性技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善,对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以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面对新形势,为了全面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必须建立大市场大消费的经营模式及与之相符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倡绿色物流,倡导节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这对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中深入推进绿色物流的理念,完善绿色物流的政策制度并建立全新的物流体系对我国的物流资源、物流环境和物流市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绿色物流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ISO 14000成为了大多数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入场券。现在ISO 14000 的应用已经不仅局限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也到处存在着它的身影。ISO 14000的两个核心理念就是污染预防和改造持续,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相关生产活动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体系,保证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取消了大部分外国股权的限制并积极进入外国物流市场。为了使我国的物流业真正走向国际,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坚定、全面、深入地发展绿色物流。

2.2 绿色物流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战略,它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计划和政策制度的制定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物流与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是长期困扰并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可以把绿色物流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发展,将物流活动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协调进行,使物流活动能够促进环境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满足企业生产活动和人们需要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行,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创造条件。

2.3 绿色物流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外国物流企业广泛进入国内市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物流企业要想在这种形式下仍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立刻着手解决其生产活动中所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全面改进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利用绿色物流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这不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绿色物流大力强调“低投入,大物流”的运作模式,这不但能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实现绿色化,满足节能、高效、低污染等生产要求。因此我国各物流企业要加快绿色物流的发展脚步,以更快地迈入国际市场。

3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资料显示,绿色物流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核心。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大国都出台了以绿色物流为核心的法规制度,为全球市场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发展正处于蓬勃上升期,现在已经有近两万家物流公司且行业产值可达到380 亿元以上并将继续大幅度增加。但是我国的物流服务业起步较晚,绿色物流发展还十分不成熟,存在着技术不够先进、绿色化规模不够大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研究发现,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物流“绿色化”程度,不仅要从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等“硬件”方面入手,也不能忽视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软件”。总的来说,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3.1 发展理念“绿色化”程度低

绿色物流理念薄弱是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也是导致我国绿色物流技术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的关键因素。当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关于绿色物流的政策并组织一系列物流“绿色化”活动的时候,我国全社会的物流绿色化意识还十分淡漠。首先,党中央的物流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政府的物流绿色化思想还没有形成,制度决策部门无法制定出全面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规划,虽然有些城市制定了本地的物流发展战略,但其中对绿色物流的涉及甚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其次,生产人员和消费人员都不具备较强的绿色物流观念。生产人员的生产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化的产品并进行绿色化的服务,而消费人员需要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和绿色保障,贯通这两方面的重要环节就是绿色物流环节,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绿色物流业的发展也只能止步不前。

3.2 政策环境“绿色化”氛围低

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一直是我国进行各项生产活动的基本准则,为此我国也制定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政策制度,但是其中与物流业相关的制度还很少,非绿色化的物流活动频频出现,屡禁不止。由此可见,我国在绿色物流的政策制度方面还十分匮乏,不仅缺乏对物流企业绿色化强制管理的制度,同时缺乏对物流活动的监督、规范和控制制度。政策制度是规范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遗憾的是,现在我国物流业仍没有统一的发展标准,物流企业的界定也不够明确,这直接导致了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另外我国物流行业大多数部门都具有其行业标准,但是国家标准很少且各项标准之间不具有关联性,物流标准的认定与国际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综上所述,政策制度的不完善是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3.3 物流设施的“绿色化”水平低

物流设施是企业进行物流活动的必备条件,基础物流设施如码头、配送设施、运输设施等的绿色化程度对绿色物流的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尽管我国物流设施的绿色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严重束缚了我国绿色物流业乃至整个物流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为物流业发展的硬件条件,我国的现代化物流水平较低,典型问题就是我国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比重极低。例如在运输设施建设的投资方面,我国的运输密度(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为0.13km/km2和0.001km/人,而美国的运输密度可达到0.69km/km2和0.02km/人,远远领先于我国。其次,作为物流业发展的软件条件,我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很不完善,甚至有些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网络,不能独立完成物资的高效调度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时并不能充分运用现代化物流技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最后,我国物流企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小,这也意味着物流设施的质量差、企业的运作效率低和综合实力低,抑制了绿色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3.4 物流人才“绿色化”技能低

专业人才是绿色物流业向前发展的策划者和领导者,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业的“绿色化”水平。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对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可达700 万以上,而2013 年物流企业的招聘总数仅为34万,可见人才稀少是我国绿色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又一严重问题。调查发现,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主要体现在研究管理,规划设计以及专业操作方面,同时现有的一些专业人才中的一部分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而是由软件和计算机人才转行而来,并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的实际“绿色化”需求。再则,物流企业中既懂物流管理又懂物流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是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4 构建新型绿色物流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是我国领导人在纵观国内外经济形势后所作出的一个长远性决定,它既是提升我国物流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又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积极贡献。物流“绿色化”发展既是全球物流业发展的大势,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针对当前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发展理念、政策环境、物流设施和专业人才四个方面入手来构建新型的绿色物流发展模式,模式构建如图2所示。

图2 绿色物流发展模式构建

4.1 确立解放思想发展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

针对我国绿色物流思想观念淡薄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全社会物流观念的转变,确立绿色物流发展的全新理念并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物流“绿色化”意识。首先,政府应该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改善并设计绿色物流发展的整体布局,强化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设工作。这方面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战略计划,例如德国政府大力提倡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的时候秉承绿色化理念,特别是在建造和使用物流基础设施时,应采取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尽可能制约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公路运输的发展,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其次,绿色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势在必行,就像中国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守振所说:在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面,“绿色化”是其不二选择。因此物流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解放思想,积极开展绿色物流的创新活动,紧密围绕“绿色化,解放思想和可持续”的理念经营企业,彻底摒弃“环保难,绿色贵”的思想。最后,在物流运作和管理方面,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造,通过对器械、技术和流程的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降低能量的消耗和资源的浪费,提升“绿色化”水平。

4.2 健全绿色物流的政策环境

绿色物流是一项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健全的政策环境,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绿色物流政策制度。全面改善物流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桎梏,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想进行绿色物流发展的规划设计。首先,政府要制定出与我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相符的绿色物流发展的宏观政策和配套制度,构建满足绿色物流发展需要的政策环境。其次,政府要通过政策环境的构建制定一些额外政策,如绿色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进一步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最后,在经营环境方面,政府要从系统构建的角度调整物流产业结构,通过扶持第三产业,降低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环保基金等措施加快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脚步。

4.3 强化物流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建设

为了解决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绿色化程度低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加大绿色设施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要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从整体战略布局出发,对物流规划进行统筹协调,寻找贯通各种规划的关系纽带,将物流规划、运输场站的建设规划以及仓储的设计规划进行有效连接,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第二,对现有的物流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和全面改造,从规模、布局和功能方面完善设施结构,提高物资利用率,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综合效能。第三,加大设施建设投资比重,特别是运输设施投资比重。加大航空、管道、水运等运输设施的建设力度,在资金需求较大的建设项目上,政府可利用投资、赞助等方式辅助企业。在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上,政府应当增大资助力度,在经营性设施的建设上,政府和企业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当扩大投融资渠道。最后,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4.4 加强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绿色物流是一个全新的物流模式,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工作,不仅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绿色物流的科研工作,还要努力培养绿色物流方面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无论从理论还是应用方面来说,物流的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发展绿色物流必然要从产学研三个角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要将研究、教学和企业三者紧密结合,在教学中重视实践,并利用企业检验研究成果。一方面政府要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包括与绿色物流相关的课程,对专业人才进行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教育,以便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级人才。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社会上对物流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工作,加大认证的力度,确保工作人员的质量。同时,企业也可以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培养具有国际思维的专业人才。总之,人才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才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5 结语

发展绿色物流是国际物流业的大势所趋,为了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加快绿色物流的发展速度,提升物流的绿色化水平。要从思想理念、政策制度、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制定绿色物流发展战略,在“解放思想,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等原则下制定完善的绿色物流体系,尽可能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影响力,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化和深入化奠定基础。

[1]陈宁.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14).

[2]王丽娟.绿色物流与绿色营销的互动与策略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4,(5).

[3]郝瑞.浅析绿色物流在连锁超市中发挥的作用[J].新经济,2014,(Z1).

[4]王桔.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研究意义和方法[J].物流技术,2012,(10).

[5]于书敏,郑翠翠.基于循环经济的吉林省绿色物流评价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物流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3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
物流技术(2010年13期)2010-01-12 0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