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岛内社会对于是否要加入由中国大陆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而争论不休。赞成者的理由包括:加入亚投行可为岛内产业界带来更多商机,尤其是对于工程与建筑业及金融业者商机最大,台湾地区可以利用此次机遇,进一步融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未来岛内经济发展避免边缘化,无疑深具意义;反对者的疑问则是:为何台当局的决策如此急促?是否存在“黑箱作业”?
从上述岛内社会对加入亚投行的争议来看,对于台湾方面参与亚投行的正面利益应无疑虑,而反对者的声音主要来自于决策仓促、缺乏监督。事实上,如果对于加入亚投行决策过程与两岸关系略有了解的人,对于上述问题都很容易理解:首先,去年10月,中国大陆与20余个经济体达成成立亚投行备忘录;11月,台“行政院”即责成“财政部”进行参与亚投行的利弊分析;12月,台“财政部”发函相关部会提供意见,并于今年3月初完成初步评估报告;3月31日,台湾方面正式递交加入亚投行申请意向书。由此时间表来看,实际并不存在决策仓促之说,且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只是递交申请意向书,表达台湾方面有意愿参与,暂无以何种名称及模式加入的问题,更谈不上监督的问题。
融入全球区域经济整合、参与国际经贸组织一直是岛内国、民两党喊得震天响的政策之一,参与亚投行显然是目前台湾方面加入全球经贸链、避免经贸边缘化的重要一环。岛内某些反对人士对两岸事务一直抱有“逢中必反”“遇中必黑(黑箱)”的情结,将容易判断利弊得失的议题,习惯性的直线思维、混淆视听、徒增困扰。对于嘴上言必称“爱台湾”的反对人士,理当省思,不要凡事因为由大陆主导就一味反对,否则“爱台湾”之情,也会变质为“害台湾”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