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刘守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把鎏金嵌花提手、玳瑁刀柄的将官指挥刀。尽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刀鞘已锈迹斑斑,但刀刃依然锋利,发出阵阵寒光。这就是第29军军长宋哲元使用过的指挥刀。
望着这把指挥刀,似乎看到了宋将军携刀和29军大刀队在长城英勇杀敌,高喊着“有进无退,死而后已”的场景。那是怎样一个场面啊!长城两侧,乱山之中,刀光闪闪,炮声隆隆,坡坡岭岭,杀声遍野,天昏地暗。面对29军的大刀,日寇惊恐万状,夜不能寐,连睡觉都头戴钢盔,脖戴“铁围巾”。29军的大刀杀出了一条血路、一条生路,杀出了中国的士气和尊严。
1930年10月,宋哲元率余部退据晋南地区。12月,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西北军余部进行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1931年6月,南京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军事控制,着手整编全国陆军,将宋哲元部改编为陆军第29军,下辖2个师,6个旅。“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29军全体将士,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坚决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电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其爱国之心,抗日之殷情,誓死之决心,充分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慨和痛恨。
1933年1月2日,日军第8师团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山海关沿线的中国驻军发动猛攻。次日下午攻陷临榆县城,山海关失守。10日,宋哲元接到张学良电令:“第29军所辖各部应即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第29军在宋哲元的指挥下,迅速构筑防御工事。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3月4日,日军进占承德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从东北踏进了华北。3月8日,宋哲元接防长城线喜峰口到宽城附近阵地,随即指挥第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在敌我装备悬殊的条件下,第29军大刀队发挥神威,经过激战,毙敌6000余人。喜峰口、罗文峪挫败日军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宋哲元在喜峰口召开中外记者现场会,曾挥起此刀表达了自己坚决抗战的决心。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威武雄壮的歌声唱遍了全中国。
1937年日军占领平津(今北京市、天津市)后,为躲避日军搜查,此刀被转送到宋哲元三弟宋慧泉家中,后来此刀保存于天津市公安局。1983年,宋慧泉之女宋木兰领回此刀后送到宋哲元外甥女李惠兰家保存。1985年7月,李惠兰将此刀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