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华 颜 金(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四化两型”建设中信息化与政务信息公开研究
陈能华颜金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四化两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政府顺应时代之需,尊重人民的知情权,依托现代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湖南省近年来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相关的机构设置、制度机制、方式渠道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然,也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为推进“四化两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以信息化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政务信息公开。
〔关键词〕“四化两型”政务信息公开信息化
1.1信息化对政务信息公开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我们早已迈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中心,也是最大的信息中心,掌握着大量重要的经济社会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资源实现社会共享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就成了重要的课题。信息化极大地拓展了政府的发展空间,也对政府尤其是政务信息公开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改变传统管理模式,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更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1]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介上充斥着海量信息,而且信息可在短期内长距离、大范围传播,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政府一方面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掌握主导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各种信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把握社会脉搏,保持社会稳定,防止不良信息大肆传播造成社会危害。另一方面,要建设透明化政府,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满足公民的知情权,主动向社会民众提供自身和社会经济信息。在为公众提供便利的同时,提高驾驭能力和管理的有效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
1.2信息化为政务信息公开带来了便利
首先,信息化为政务信息公开带来了全新的方式和技术支撑。信息化使得电子政务、电子公告牌、一站式信息发布平台等成为可能,大大扩展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媒介载体、方式渠道和技术手段,突破了传统方式如户外政务公告栏、政府咨询刊物等的局限。其次,信息化提高了政务信息公开的效用。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政务信息公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大范围、批量化发布信息。公开的政务信息覆盖面更广,公众获取更便利,为社会共享所产生的效用大为提高。再次,信息化降低了政务信息公开的成本。信息化使政府能够借助于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通过虚拟、远程甚至自动化的方式交流和传播政务信息,既节省了交通成本、办公费用和人力投入,也可大大减少公文处理费用及其他物力投入。
1.3信息化背景下政务信息公开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快信息化政府建设,应对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的挑战。信息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瞬息万变,信息具有“朝似黄金晚似土”式的时效性。在“四化两型”建设中,政府用新技术武装起来,可以提高运作效率,更有回应能力和驾驭能力;把掌握的信息依法及时供民众分享,以转化成社会效益。第二,有利于落实公民的政治知情权,促进信息民主。在信息化政府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政务信息公开渠道,扩大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覆盖面,民众在政务信息的获取上更平等,提高了政务信息的普及和人民享有信息的公平性,有助于扩大公民的政策参与,促进社会公平。[2]第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80%的社会信息都集中在政府手中。以信息化为依托扩大政务信息公开,可以使资源为民众所用,广集民智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第四,有利于防止权力腐败,建立新型政群关系。权力有自我膨胀的倾向;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既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度和约束性,也提高了公众的信任度和积极性,极大地方便和激励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助于政府与公民间新型互动协作关系的形成。第五,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信息化支撑下的政务信息公开,简化了行政程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必然会对政府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产生冲击,促使政府打破层级和部门限制,进行职能整合,向网络组织转变。[3]
湖南省政府的信息化一直走在前列,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排15位,2008年排10位,2009年上升至第6位,居中部第一。[4]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政府信息化建设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得到重视
政务信息公开事关政府部门的利益,加之有些官员存在认识偏差,势必给政务信息公开带来阻碍,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把关。湖南省领导高度重视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始终将其视为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和服务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原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多次强调要不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切实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水平。省长徐守盛到任不久就强调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把各级政府正在做的事明明白白地向全省上下通报,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5]正是在领导的带领之下,各级干部对政务信息公开的认识不断提高。
2.2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在落实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础上,湖南省根据本省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有章可依顺利进行。2009年10月颁布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2010年初,省政府部署启动了《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的起草工作,2011年5月正式出台,其中专列有“服务公开”一章,对各类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及其监督、考核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厅组织协调、纪检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2.3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不断健全
为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2007年4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政务公开工作处,2008年5月1日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时有5名工作人员具体从事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为加强对省政府门户网站工作的领导,2008年7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湖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归到省政府办公厅管理。目前该中心有20多名工作人员,具体从事维护省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参与全省政务信息发布的工作。[6]其他各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等也有一些设有专门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例如湖南省邮政管理局设有政务公开办公室。
2.4政务信息公开渠道不断扩展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不断推进。湖南省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战略,提出了建设一流政府门户网站的政策构想,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网上办事能力不断提升。省政府门户网站经过2010年的改版升级形成了由7大频道、78个二级栏目、240个三级栏目组成的新架构,日平均浏览量达300万人次。第二,积极开展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2010年对57个省直部门行政审批和办事服务项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新编制的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分类科学合理、内容完整规范,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公众查阅和获取政务信息。第三,积极创办政府公报。到2010年底,全省13个市州和71个县市区政府创办了政府公报,并免费发送到基层社区和群众手中。第四,认真落实新闻发布制度。2010年全省共举办各类新闻发布会近600场,比2009年增加了200多场;省政府新闻办就突发事件发布信息160多件。第五,不断探索完善决策公开和听证会制度。据统计,2009年度,全省共举行决策听证会227次;2010年全省各市州和省直部门共举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80余次,并汇编发布了听证会典型案例。[7]
2.5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不断强化
为了保证各项政务信息公开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湖南省政府自上而下制定了工作考核机制、社会评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一系列保障机制。连续几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都组织开展对全省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专项检查,以监督和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省政府各部门公布了其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联系电话、负责人和联系人;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明确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职责。全省各级政府办公厅与法制、监察、审计等部门在政务信息公开中形成日益增强的合力。
湖南省近年来在推进信息化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众明显感觉到政府的透明度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公众主体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提高,对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四化两型”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以及公众的期望相比,我省现阶段政务信息公开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1部分政府机关和人员对政府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公开认识不够深入
虽然省委省政府对政务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公开高度重视,还是有部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信息化意识、服务意识、民主透明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政务信息公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使命感。因长期受“官本位”意识和封闭型权力运作方式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权力私有化观念根深蒂固,习惯于“暗箱操作”并将信息保密,没有认识到政府权力和政务信息具有公共属性,公民享有知情权。在有些基层政府官员那里,政务信息公开与否、公开多少都是自己的权利,随意性大,公开是对公众的恩赐。[8]有的干部甚至认为政务信息公开只会给自己添麻烦,存在应付、抵制心理,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不重视、不配合,搞形式主义敷衍塞责,甚至加以阻挠。
3.2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政务信息的主动公开方面,一是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只公开一些机构设置、办事程序等信息,而对行政审批、财政支出明细、重大决策等公开不够。二是存在形式主义和公开的信息空泛化现象,只公开一些笼统的信息撑撑门面,不想公开的统统塞进“其他”项中,成为隐藏信息。三是本该主动公开的以维护稳定、避免负面影响为借口不予公开或被动公开。四是信息更新不及时,除非上级检查。依申请公开方面更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规范。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收到的申请数117件,2010年减少到21件,明显退步。
3.3政务信息公开渠道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一些政务信息公开渠道没能发挥应有的效用,有些部门的门户网站还停留在“出专栏、搞窗口”的低级层面上,还有不少链接为空,成为假摆设,浪费了民众的点击时间,欺骗了民众的情感,激起不满情绪。在2010年度的全国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从2009年的第6位降到了第7位。“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还有待推进,不少地方的便民信息查询点设备陈旧,多年未更新。部分单位的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粗糙笼统,分类不科学,体系混乱,不便于公众查阅。不少地方的决策听证仅就一些一般性已定性的决策举行,民众从中得不到实质性的信息。
3.4政务信息公开协调机制滞后
目前,还没有正式出台关于各部门政务信息公开协调的规定性文件,各部门各单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缺少协作。在有些涉及多部门的政务信息的发布上,容易出现混乱,不是出现空洞就是出现重复,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冲突,也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一致性和权威性。政务信息公开协调机制的滞后,还为各级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提供了便利,导致责任追究困难,也影响了各级各部门间的沟通,不利于信息的共享,阻碍了合力的形成。
3.5政务信息公开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政务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从自身利益上来讲,政府没有主动公开的内驱力,而更容易发生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权力寻租的现象。[9]因此,既要建立驱使政府工作人员主动公开政务信息的激励机制,又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加以保障,目前这些都还相当欠缺。近来省政府出台规定把政务信息公开与工作考核挂钩,这是一大进步,但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当前政务信息公开的社会评议和责任追究机制还属空缺,省政府有关规章对政务信息公开的监督和问责做了规定,但大多原则性的,缺少可操作性配套制度安排,使得政务信息公开往往取决于领导的主观意愿,仍处于粗放状态,离制度化、法制化还有距离。
3.6政务信息公开人员和经费保障不足
人员方面,政府办公厅下设的信息研究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0多名,其他有些政府组成部门也有专设政务信息公开机构并配备有工作人员。但人手明显不够,满足不了需求,而且多为兼职人员,缺少专业信息人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贯性。有些部门还没有专设机构和人员,遇到需要临时抽调人员突击应付。经费方面,政务信息公开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专门信息人才的聘请,政府公报的印发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一笔专门的财政预算。但目前很少政府部门专设此项支出,使得政务信息公开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
4.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公开的认识
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首先要培养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民主和服务意识,抛弃传统官本位和权力私有化意识,树立民本位行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明白政务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义务。[10]其次要培养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等法规文件的宣传,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学习,列为公务员普法考试的内容。再次要培养群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社会宣传,形成参与型社会风气,引导人民群众积极维护和行使政治知情权,参与政务信息公开监督。
4.2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建设
第一,要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立健全一站式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专栏的内容和形式,及时更新信息内容,保持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杜绝空链接和空白网页,进一步提升网上办事能力。第二,要按照系统化、标准化和电子化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目录,使之更全面更明细;建立电子政务信息索引系统,方便民众查询各类信息。第三,要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查阅场所的建设,及时进行必要的设备更新。第四,要强化新闻发布会制度,各级各部门要专设一名新闻发言人;推广和完善决策公开和听证会制度。
4.3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的协调机制
信息化社会是高度复杂的社会,政府的政务信息往往具有很大的关联性、综合性,涉及多个部门。尤其是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的政务信息,影响面广,信息发布中的丝毫差错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避免信息发布的不一致。首先要在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协调规范;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信息公开协调机构,实行首脑负责制统一指挥协调。
4.4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的激励、评价、监督、问责机制
没有激励、评价机制,就难以形成政务信息公开的驱动力,促使公开主体积极主动;没有监督、问责机制,就难以形成对政务信息公开的约束力,保障其落实到位。为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必须将激励、考评、奖惩、整改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激励机制,作出明确的赏罚规定,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情况与工作奖惩、职位升降挂钩,做得好的给与精神表彰、物质奖励或职务升迁;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和评价机制,将组织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评价标准体系,就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等制定量化标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作用;[11]建立问责机制,对监督考核结果加以实质利用,对不规范者督促其整改,对重大不公开过失责任者要追究责任。
4.5加大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和资金投入
人力是根本,财力是支撑。首先,要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队伍建设。建立职业规范和能力标准,吸收一批信息技术人才,建立一支系统、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使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其次,要强化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队伍的培训,提高其信息化处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为政务信息公开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再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的资金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设立政务信息公开的专项经费,确保政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各环节及政务信息公开各渠道都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来稿时间:2014年12月)
参考文献:
1.徐晓日.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94
2.李洋,柴中达. 信息化与我国政府治理变革.管理世界,2005(2):146
3.刘刚,娄策群. 政府信息化对行政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55
4,6.湖南省政府办公厅. 2009年度湖南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2010-03-24
5.湖南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湖南省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的通知.2010-07-28
7.湖南省政府办公厅. 2010年度湖南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2011-03-22
8.汪悸,张漪. 推行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党政论坛,2007(8):25
9.袁东生. 以制度创新推进政务公开. 中州学刊, 2010 (6):16
10.张志,泉东. 政务公开与权力制约——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东岳论丛,2004, 25(5):174
11.鞠连和,王亚范. 中国现实的政务公开运行体系的四大支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43
〔分类号〕D63
〔作者简介〕陈能华,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颜金,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讲师。
A Study on Inform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Public in Construction of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Amphitypy"
Chen NenghuaYan Jin
( Public Management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amphitypy"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comply with requir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to respect the right to know of the people,rely on moder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network technology,to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public through various ways.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deepening rerorm Hunan province pay high attention to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public that related institution setting, system mechanism, way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re are some remains to be improved . In order to advance construction of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amphitypy"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need to promote and enlarge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public by information support.
〔Keyw ords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amphitypy"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publicInformat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