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金成林 清王绍斌
特约编辑:艾 华
【导读】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柿产区,柿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调查广西境内柿树品种、栽培、加工及销售等情况,分析了柿产业生产模式、品种结构、栽培管理、加工及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国是柿树的原产地,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以外,其他地区均有柿树分布,其中以广西、河南、河北等三省栽培最多,产量占全国半数[1];广西柿树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又以恭城和平乐两县最为集中、综合效益好,其他县多为零星种植、经济效益差。如何保持广西柿产业的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柿产业整体竞争力、增加广大柿农的收入,值得相关科技工作者思考。
一是广西柿产业面积、产量、产值和人均生产柿果量等均居全国首位。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11年广西柿总产量为672 800 t,其后依次为河南496 000 t、河北470 500 t、陕西341 900 t等。据广西农业厅统计数据,2014年广西柿总面积 4.27万 hm2,其中恭城县 1.24万 hm2、平乐县1.06万 hm2、来宾市 0.54万 hm2、蒙山县 0.08万hm2;总投产面积3.73万hm2,其中恭城县0.99万 hm2、平乐县 1.03 万 hm2、来宾市 0.43 万 hm2、蒙山县0.05万 hm2;总产量79.7万 t,其中恭城县33.06万 t、平乐县 21.45万 t、来宾市 9.42万 t、蒙山县1.2万t;总产值9.33亿元,其中恭城县6.61亿元、平乐县4.29亿元、来宾市1.88亿元、蒙山县0.18亿元;每667 m2产量,全区平均为1 423.55 kg,恭城县月柿为 2 500 kg、甜柿1 500 kg,平乐县月柿为1 385 kg,来宾市牛心柿为1 459 kg,蒙山县月柿为 1 500 kg(见表1)。
二是广西柿主栽品种有恭城月柿和华南牛心柿,均为涩柿类品种。恭城月柿出自广西恭城县,又名水柿、饼柿,已有400多年栽培、加工历史,平均单果质量达160~250 g,大果能达400~500 g,果形扁圆,色泽金黄,果实成熟期9—10月,为地方良种;华南牛心柿产自桂林市平乐、阳朔、恭城及来宾市武宣等县,果顶凸似牛心,故名牛心柿,平均单果质量170~196 g,最大可达372 g,果皮橙红色,具果粉,果肉汁多,无核,鲜食爽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达16%~18%,是传统的出口名优特产,果实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此外,恭城县还有少量甜柿品种,如“早秋”“太秋”“夕红”“东京红”“次郎”“富有”等。
表1 2014年广西柿各主产区基本情况
三是广西柿产品多为简单加工,深加工产品少。恭城月柿为加工品种,产品有脆柿、冻柿、柿饼、柿醋、柿酒等。加工后柿果升值1~3倍,估计全区柿加工总产值在20亿元以上。恭城县主要加工企业有广西桂林恭城丰华园食品有限公司、广西桂林汇坤农品有限公司、桂林联发食品有限公司等,其加工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国内市场。平乐县主要加工柿饼,企业较多,但多数为手工作坊生产,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一是品种单一。主栽品种为恭城月柿,其次为牛心柿,少量日本甜柿。如平乐县恭城月柿约占栽培面积的95%,其余5%为华南牛心柿。品种过于单一,从国庆到元旦的90天内要加工或销售20多万t柿果,市场风险大。近几年来,市场上一度出现鲜柿果仅售0.5元/kg的赔本价。
二是栽培技术不规范。2011年4月28日,恭城县技术监督局、恭城县农业局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广西地方标准《恭城月柿生产技术规程》由广西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但在月柿产区仍普遍存在栽培技术不规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保花保果、环割、整形修剪、施肥等技术环节,以至于不少果园落果严重,或环割不当造成树死亡,或老果园严重乔木化,果农又缺乏矮化密植技术,加大了果农的采收成本[2]。
三是加工技术落后。广西柿主要是涩柿,无论是脆柿、柿饼还是冻柿,必须加工后才能食用,尤其是柿饼,现代化的加工生产线严重不足。如平乐县至今没有一条现代化柿饼加工生产线,基本上是手工作坊生产,加工工艺落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柿饼加工无标准,有的甚至进行熏硫防腐,产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没有统一包装,商标意识薄弱。由于市场监管缺失,少数果农或商贩为了柿饼外观好看,非法进行染色、上粉,削弱了当地柿饼品牌的创建工作。
四是病虫害发生严重。近几年来,柿病虫害发生愈来愈重,柿顶腐病[3]、炭疽病、褐斑病、蓟马、介壳虫、桔小实蝇等每年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局部造成严重损失。如平乐县、恭城县2007年开始发现桔小实蝇为害,由于农户对该虫害不够重视而疏于防范,导致虫害逐年加重成灾。2013年多数农户的月柿减产30%左右,部分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
五是技术力量不足。以平乐县为例,全县仅有水果科技推广人员9名,其中县农业局3名、乡镇人员6名,根本无法担负起全县近2.7万hm2的水果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普及工作。
六是组织化程度低。现有的柿经济合作社数量众多,但多数没有发挥预期的功能。如平乐县合作社很多不能正常运转,没能组织好社员进行月柿栽培新技术的统一学习和执行标准化的果园管理,因而也无法有效推动行业发展;许多农户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技术培训的次数及接受能力存在差距,更多地制约了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调查发现,能保证物力、人力和科技投入的农户,每667 m2柿果产量可达到3 t以上,商品果率可达到85%,产值可达5 000元;投入少、管理差的农户,每667 m2柿果产量1 t左右,商品果率仅有40%,效益低下,这类果园占到全县栽培面积的25%。
一是自然环境优势。柿丰产栽培要求的年平均气温为涩柿≥10℃、甜柿≥13℃,最适气温为13~19℃。日本甜柿太秋、次郎等品种在福建、浙江等省均已引种成功[4-5],广西桂中、桂东北、桂西北、桂北等地均具备相似的气候条件,适宜涩柿和甜柿的种植;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广西桂林市、河池市、百色市、来宾市、柳州市等地有较多的荒山荒坡待开发利用;广西区位优势明显,往北可通达内陆省份、往南可通达东盟各国,有利于柿产品销售。
二是种质资源优势。除了恭城月柿、华南牛心柿等优良品种外,“太秋”“夕红”“次郎”等甜柿品种的引种表现良好。此外,当地野生柿及砧木品种丰富。
三是人力、技术资源优势。广西适宜柿种植的区域相当一部分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当地相当部分的农户外出打工,如发展柿产业能让农村致富,这部分农民将会留在农村发展柿产业,如恭城、平乐等柿产区,农民种柿收入稳定,很少有出去打工的。广西柿种植有400多年历史,果农经验丰富,同时有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
四是品牌优势。1996年恭城县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 “中国月柿之乡”称号,2001年12月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01年恭城月柿被评为“中华名果”,是广西唯一获得柿优良单株奖的县。2008年全县0.67万hm2月柿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全县0.27万hm2月柿果园获得了出口注册果园。桂林恭城丰华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脆柿、柿饼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出口欧盟注册果园资格。2014年11月经质检总局考核批准为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2003—2014年,当地已成功举办11届“恭城月柿节”,农业观光旅游业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乐县经过多年的努力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如以月柿为主的七大类水果累计22.6万t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裕丰园”柿子获“绿色食品”贴标资格;广西水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首届全国安全优质农产品十大生产基地”;大塘口月柿生产基地获欧盟良好农业规范(EUREPGAP)认证,该村“柿花林”牌柿饼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宏森水果专业合作社180 hm2生产基地7 500 t鲜果获东盟出境果园登记备案,获得出口东盟的资格等。这些品牌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广西的柿产业。
一是合理布局生产基地。由于恭城月柿面积大而甜柿面积太小,牛心柿只宜鲜销不宜加工,因此应稳定恭城月柿,重点发展甜柿,适当发展牛心柿。即恭城、平乐、蒙山等地应维持恭城月柿现有种植面积,年均温在16℃左右的全州、龙胜、资源、兴安、南丹、乐业、环江、三江等地可以重点发展甜柿;金秀、象州、武宣等县可适当发展牛心柿和甜柿。
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目前,恭城县的甜柿种植规模已达667 hm2,品种以日本甜柿为主,而平乐、蒙山等县则几乎没有调整种植。在科学引种和区划试验的前提下,增加甜柿种植,使其种植面积不少于柿总面积的30%,有利于柿园旅游观光、现场采摘等增值项目的实施。
三是加强科技工作。政府应重视柿科研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同时作为全国最大的柿产业区,亟待设立国家柿产业体系广西柿综合实验站,依托国家柿产业体系的技术力量服务于广西柿产业,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新技术推广与培训,无论是新兴柿产区,还是传统柿产区,都应大力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农收益。
四是改进柿饼加工工艺。改造手工加工、作坊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柿饼品质。平乐、蒙山等县应积极引进月柿加工和销售企业,提高柿饼加工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是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传统产区可以把现有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新产区可结合观光农业的兴起,打造新品牌。
六是加强农村社会化组织建设。建设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的职能,加强科普培训,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提高柿树管理水平。
[1] 艾呈祥,秦志华,辛 力.2013年中国柿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果菜,2014,34(2):10-13
[2] 林 清.浅谈恭城月柿的整形修剪[J].大众科技,2015,17(5):108-109,112
[3] 全金成,王绍斌,龙品基,等.柿顶腐病病因及发病规律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186-190
[4] 卢义华.太秋甜柿在福建永定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3):107-109
[5] 吴业东,张 霞,张海松.次郎甜柿在杭州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J].中国南方果树,2012,41(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