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每至清明,人们都会祭祖探亲,对逝去的人进行缅怀,感悟人生的价值。
关于死亡这个话题,陶渊明有一段异常豁达的议论:“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在过去的一年间,我们送别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界、艺术界大师、巨匠。他们的离开,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损失。大师的离去总是让人扼腕,我们时常用“一个时代的终结”来形容它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其实,仔细窥察,除了血脉相连的子侄,或者亲受衣钵的后学,对于一般公众而言,大师们身上负载的,更多的是符号般的意义。往者已矣,来者可追。纪念逝者,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缅怀那些逝去的大师。
章宗义,1924年3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艺名六龄童,绍剧表演艺术家。
专工武生,以演孙悟空著名,人称“南派猴王”。86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之父。章宗义幼时痴迷于社戏,并在观看中偷师学艺,六岁就开始登台,很得观众喜爱。但遭遇受伤和“倒嗓”之后,章宗义决定转型,开创绍剧猴戏。他拜猴子为师,终至演艺大成,并先后受到陈毅、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赞扬。1987年由章宗义自编、自导、主演的《孙悟空大闹乾坤》获浙江省第三后戏剧节荣誉奖。曾是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浙江绍剧院院长,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4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一),章宗义病逝于浙江绍兴,享年89岁。
路学长,生于1964年6月25日,中国大陆第六代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8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专攻绘画,198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0年9月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任导演。1991年拍摄电视剧《梅女》《小分队》。1995年,编剧并执导电影处女作《长大成人》,入围第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1999年编剧并执导电影《光天化日》,获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特别奖。
2002年,编剧并导演电影《卡拉是条狗》,该片被评为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2004年,编剧并执导数字电影《租期》。2007年,执导电影《两个人的房间》。
2014年2月20日,路学长因病去世。
吴天明,1939年12月5日生于陕西三原,中国大陆男导演。
1960年考入西影演员培训班,197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84年执导影片《人生》获巨大轰动,好评如潮,获得了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88年导演了电影《老井》,获得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第七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1994年吴天明执导《变脸》,获得1995年华表奖最佳对外合拍片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2年执导张瑞敏原型创作电影《首席执行官》。
2012年在《飞越老人院》中饰演老周。2013年9月凭借电影《百鸟朝凤》在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
2014年3月4日中午,吴天明因心梗离世,享年75岁。
张贤亮,男,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另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张贤亮曾经说,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写性的,第一个写饥饿的,第一个写城市改革的,第一个写中学生早恋的,第一个写劳改队的……发生在张贤亮身上,有关“第一”的故事很多。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79年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
林树中,别名光望,字树中,男,汉族,1926年5月生,浙江平阳人,著名学者、具有国际影响的美术史论家,弘一法师的再传弟子,悲鸿弟子,俞剑华学派的传承人。与王朝闻、金维诺、王伯敏并称为中国美术学四大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高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美术学科评委,文化部美术学博士生指导教师专家评议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校外职务评审委员,美国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日本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顾问,北京画院“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和“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
2014年12月1日,在江苏省南京逝世,享年89岁。
李泰祥,生于1941年2月20日。音乐创作横跨古典、实验与流行。自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毕业后相继担任过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湾电视公司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以及省立交响乐团指挥等要职。
1956年获得台湾省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63年,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与前辈作曲家、音乐学家许常惠成立“制乐小集”。1973年,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奖学金,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访问,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现代音乐中心进修。1976年,开始举办“传统与展望”音乐会。除了创作严谨的古典音乐外,李泰祥还致力于音乐推广,在艺术与大众音乐之间开辟新空间,创作出以首席弟子齐豫的成名曲《橄榄树》为代表的诸多“大众艺术”歌曲。1979年,凭《欢颜》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奖;1983年,《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专辑荣获金鼎奖优良唱片奖。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他奋力抵抗病魔仍持续本土民歌与管弦乐曲的创作。1997年,获得金曲奖特别奖。2008年获得最高文化殊荣第12届台湾文艺奖。2013年4月,获得第32届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14年1月2日晚,因甲状腺癌病逝,享年73岁。
高凌风,生于1950年2月28日,台湾摇滚歌手、演员、主持人。
1969年组建第一个乐队,1974年签约歌林唱片公司,并推出首张国语专辑《女朋友》,1975年主演银幕处女作《剪剪风》,1982年推出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成为经典曲目。2001年重返演艺圈,在台湾综艺节目《2100全民乱讲》及《全民大闷锅》等模彷秀节目中模仿前台“行政院长”张俊雄和佛光山星云大师等名人。演艺事业之外,高凌风还涉足商场,并曾经多次参与政治选举。
2014年2月17日晚间7时50分,高凌风因血癌病逝于新店慈济医院,享年63岁。
张冰玉,本名张团珍,又名张平。1926年6月20日出生于台湾,女演员。
1962年主演台视推出的第一部国语电视剧《欢乐家园》,也因此被誉为“台湾第一位电视剧女演员”。1969年以《小镇春回》夺得第七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和第15届亚洲影展最佳女配角。1994年出演《倚天屠龙记》中的灭绝师太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14年10月25日,获第49届台湾金钟奖“特别贡献奖”。
2014年12月4日,张冰玉病逝,享年88岁。
周梦蝶,1921年2月10日生于河南省淅川县。熟读古典诗词及四书五经,由于家境及大环境的变迁,中途辍学。1947年在武昌参军,后随军到台。1952年取庄周梦蝶的典故,以笔名周梦蝶发表诗作,后加入“蓝星诗社”。1959年起在台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厅门口摆书摊,专卖诗集和文哲图书,并出版生平第一本诗集《孤独国》。
周梦蝶在台湾诗坛上的确是个奇特的诗人,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就连在台北武昌街摆书摊时也专卖那些冷僻的哲学、诗集、诗刊等文学读物,所以当1959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孤独国》出版后,人们送其雅号为“孤独国主”。1962年以后,他每日静坐街头开始礼佛习禅,对来往行人不为所动,俨如一入定老僧,成为台北街头一景。1965年文星书店出版了他充满禅味的诗集《还魂草》,由于他写诗精雕细琢,苦苦吟思,所以人们又送给他一个雅号“苦僧诗人”。1980年他因患胃溃疡而住院开刀,同时也结束了他近20年的书摊生涯,专心在家习禅、礼佛、写字。2014年5月1日下午,有“孤独国王”之称的周梦蝶,病逝于新北市新店慈济医院,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