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媛媛(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开放服务研究∗
董媛媛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网络开放服务范围较小的问题,提出在尊重出版商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将网络注册用户纳入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服务范围,并对开放公共资源进行必要使用限制,构建出版商认可、双方共赢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开放服务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服务
[分类号]G253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4G296)研究成果。
近些年,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如火如荼,在政府经费支持下,许多省市级高等院校图书馆都通过引进、自建等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公共数字资源馆藏。高校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扩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有利于推进读者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然而,由于知识产权限制等诸多原因,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数字文献资源尚不能面向师生无限制开放,这些资源或仅限馆内使用,或只为持证读者提供网络服务。
图书馆引进公共数字资源的服务方式与服务范围,主要通过与出版商签订的资源转让合同进行约定。出版商拥有其转让资源的知识产权,一般仅对资源进行非排他性使用授权,通常要对资源的使用范围进行必要限制。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双重任务,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展,其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到馆或持证读者。高校图书馆花费大量资金、人力成本引进和建设的数字资源如果仅仅局限在馆舍内服务,其价值、效用将大打折扣。出版商不允许资源无限制开放不等于图书馆就放弃了争取资源有限开放的权利。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著名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每个读者有其书”“节约读者时间”等观点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同样适用。高校图书馆在引进数字资源的采购谈判中,应立足现有著作权法律法规,在尊重出版商知识产权权益的前提下,努力争取自己所代表的读者公共利益,寻求双方新的利益平衡点,最大限度扩展引进资源的开放服务范围,积极推进自建资源无限制开放。
为概括了解国内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状况,笔者选择东北三省及广东、浙江东部沿海两省各地区数家不同级别普遍开展公共数字资源建设的高校图书馆,通过登录各地图书馆网站、电话咨询等方式对各地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建设及服务情况进行调查(以地区为调查单位)。
1.1数字资源建设情况
调查的5个省级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均较为丰富。虽然不同的省级图书馆在公共资源数量方面存在差异,但引进的公共资源都涵盖了国内较有影响的重要学术类、素质教育类及科普类数字资源,如《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中文电子图书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数据库》《VERS考试资源系统》《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酷客音乐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等。在外文数字资源方面,东北地区省级图书馆引进较少,浙江、广东省图书馆外文资源相对较多,如浙江省高校图书馆外文数据库达35种,而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仅有1种外文数据库。各省级高校图书馆引进的中文数字资源基本能够满足本地区不同层次在校师生用户需要。
通过登录图书馆网站进行统计,5个省级高校图书馆引进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量分别为(同方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均按1种计):辽宁25种,吉林29种,黑龙江27种,浙江84种,广东71种。另外,各省高校图书馆都自主开发建设了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及本馆馆藏特色的专题数据库,5个省级高校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分别为:辽宁18种,吉林20种,黑龙江23种,浙江21种,广东12种。
相对省级高等院校图书馆,地市级高等院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不均衡现象更为突出。调查的5个省会城市高校图书馆引进公共数字资源数量分别为:沈阳8种,长春36种,哈尔滨0种,杭州38种,广州24种;自建资源数量分别为:长春19种,哈尔滨15种,杭州16种,广州5种。其他非省会城市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量分别为:大连引进18种,自建38种;锦州引进两种;吉林市自建两种;牡丹江无数字资源;宁波引进45种;深圳引进52种,自建6种;中山市引进3种,自建6种。经比较,数字资源数量较多的省级高校图书馆和市级高校图书馆,在引进资源种类方面无显著差异,各图书馆的自建资源内容特色鲜明。
1.2数字资源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服务方式,即仅限馆内阅览,允许持证读者馆外远程登录使用,面向所有网络用户开放限制并发用户数,网络无限制开放等。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读者认证授权访问系统,实现引进资源在广域网上面向持证读者开放。上述调查提及的5个省级高校图书馆、12个市级高校图书馆,除未引进数字资源或引进数字资源较少的哈尔滨、锦州、吉林市、牡丹江、中山市图书馆外,其他省、市高校图书馆均对持证读者开放数字资源远程访问服务。吉林省、深圳市、沈阳市高校图书馆等对远程开放公共数字资源的种类进行了限制,部分公共数字资源不允许馆外访问;杭州市高校图书馆所有公共数字资源在杭州地区范围内实现了无限制开放,即杭州地区范围内网络用户无需注册、认证,均可不受限制地访问利用杭州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广东省高校图书馆部分试用资源不设限制,允许非持证网络用户在馆外注册后访问。
高等院校图书馆大都拥有其自主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特色馆藏数据库的知识产权,可以自主决定这类资源的服务方式。经调查,高校图书馆自建资源仅部分提供网络开放服务,大多数特色馆藏资源库仅限读者馆内使用。如吉林省高校图书馆20种自建数据库中,提供开放服务的只有《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杨靖宇将军专题数据库》《吉林省编年纪事》等6种数据库;浙江省高校图书馆21种自建资源中,开放了《浙江藏书史》《风景浙江》等15种资源,而《民国期刊》《浙江省新编地方志全文版》《越剧资料库》等6种特色馆藏资源仅限馆内访问;大连市高校图书馆17种自建特色馆藏资源库中除5种书目、题录数据库外,《远东文库书影数据库》《明清小说全文数据库》《馆藏稀见方志全文数据库》等特色全文资源均不提供馆外访问服务。
引进资源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学位论文等商业数字资源,市场较为成熟,读者需求量大、利用率高,成为各类文献机构的引进重点,出版商对这些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较为重视。高校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后要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服务,必须与出版商进行艰苦谈判,谈判的核心内容即购买价格及用户数量。
目前,市场上数字资源种类繁多,定价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可概括为固定价格、基于用户使用量定价、基于并发用户数定价、基于用户规模定价4种模式。固定价格模式不考虑机构规模、读者数量,实行无差别定价,一般仅应用于小型数据库资源;基于用户使用量的价格模式按照用户下载使用文献的篇数或数据量(字节数)计算费用,用的多,付费多,用的少,付费少,因无法避免个人滥用将导致的较高支付,机构很少选择此价格模式,多应用于个人用户;基于并发用户数定价模式对授权机构同时在线使用资源的人数进行限制,并发用户数越多,产品价格越高,《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主要采用此种价格模式;基于用户规模的价格模式根据机构潜在用户规模进行差别定价,机构用户越多,价格越高[1]。
事实上,无论何种价格模式,都是出版商单方的定价策略。出版商将资源转让给机构用户时,为更多地维护自己的利益,通常在合同条款中都要求对资源使用的物理范围进行限制,如仅允许在机构的IP范围内使用。相对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教学科研类图书馆用户具有分散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如果要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必须耗时耗力地到图书馆来,其本身是极不经济的,也不符合数字资源使用的方便性和易得性原则。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从笔者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方式的调查来看,出版商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授权转让时,已逐步把资源服务范围从物理区域(机构IP地址)限制转移到合法用户(持证读者)限制。
3.1现有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服务模式的主要问题
高校图书馆是实现公民平等享有基本文化服务权利的制度保障。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在传统条件下,由于距离、空间及不同图书馆条件差异的限制,人们很难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互联网的发展扩展了图书馆服务的空间,使人们平等共享图书馆服务成为可能。
然而,由于高校图书馆经费来自于本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服务对象也主要面向本院校师生用户,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调查显示,公共数字文献资源更多地集中在省级高校图书馆及中心城市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即便面向持证读者提供网络开放服务,但由于中心图书馆的持证读者多为在校师生,大多数都是研究课题、论文需求的读者,事实上很多爱好文学、自然科普等课外资源的学生被排除到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文献服务之外,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3.2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开放服务策略
3.2.1扩展引进资源的开放服务范围
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服务范围可划分为4个层次,即仅限馆舍内服务,面向网络持证读者开放,面向网络注册用户开放,在互联网上无限制开放。网络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不应仅局限于到馆办证读者,图书馆应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将网络实名注册读者纳入服务范围,这样将会使大量边远地区读者受益,对高校图书馆推进均等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图书馆在解决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向网络实名注册读者开放了大量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工具书、音视频、数值事实等数字资源,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全国各个角落,在扩展数字资源服务范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将网络注册用户纳入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服务范围,实际上是扩大了图书馆网络用户的规模,必须取得资源商的理解和支持,获取其授权。相对于到馆办证,用户网络注册可随时进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馆藏数字资源为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几乎相当于无限制开放,出版商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通常会要求提高资源转让价格。在不过多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欲扩展引进资源的服务范围,必须对开放资源进行必要限制,构建出版商认可、双方共赢的合作新模式。
①通过IP控制、身份证居住地验证等方式,将网络服务的注册用户限定在高校图书馆所属的行政区域内,对注册用户可远程下载资源的数量进行必要限制。如《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授权深圳市高校图书馆对持证读者网络开放服务时,限制读者每月可以下载文献465篇,以保护出版商利益,而对馆内用户则没有使用量限制。
②如果引进的数字资源是采用基于并发用户数的定价模式,图书馆可要求出版商对各类服务方式并发用户数进行总量计算,即对馆内读者、网络持证读者、网络注册读者的总并发用户数进行限制。
③如果引进的数字资源是采用基于用户规模的定价模式,可对同时使用资源的网络注册用户数量进行必要限制。如辽宁鞍山市高校图书馆直接在主页公示了20个临时账号名,最多同时允许20名网络非持证读者远程访问数字资源。
由于对馆外注册读者数字资源使用量进行了限制,当读者在馆外利用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无法满足需要时,通过出版商统一的资源服务平台,读者可能选择出版商面向个人用户的收费服务,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有利于增加出版商的收益,实现出版商、高校图书馆和读者三方的共赢。
3.2.2推进自建资源的无限制开放
在“公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调查很多省市高校图书馆的自建资源达到了一二十种。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资源来源主要包括版权资源和失去版权保护的历史特色馆藏。图书馆利用版权资源进行数据库建设面向用户服务,必须取得权利人的授权。图书馆采用不受版权保护的馆藏历史文献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不需要经过授权,并对这类自建数据库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在互联网上无限制开放。然而,经调查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开放程度并不一致,大多数自建资源与引进资源采取同样的服务模式。如浙江省高校图书馆《新编地方志全文版》《浙江图书馆馆藏拓片数据库》均仅限馆内访问,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的《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只为持证读者开放网络服务。
图书馆对拥有知识产权的自建特色数据库,可以自主决定其服务方式,对一些用户面较窄的数据库经过审批后也可采取收费服务的方式以补偿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目前,图书馆大部分提供馆内服务的自建特色资源并不向读者收费,图书馆对这些资源进行使用范围限制大多出于优势资源保护等方面考虑。高校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机构,其所有文献资源包括自建数据库均由政府投资,理应为社会所共享,只要这些资源不涉及国家安全、保密等不宜开放的内容,应尽可能取消使用限制,最大限度面向公众开放。
3.2.3建设公共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文化部、财政部于2011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包括‘公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内的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其中“公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建设内容是“构建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实现数字资源无障碍共建共享,采取资源互换等方式实现各级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为全国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通过集中采购、统一认证等方式,实现商业数据库资源的共享”[2]。目前,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各省级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虚拟共享网络正在实施建设之中。
现有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多采用分散管理的模式,缺乏统一的资源发布平台,读者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需分别登录到不同图书馆,不利于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如黑龙省高校图书馆网络开放服务的《东北招幌》数据库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自建资源,该数据库图文并茂,对东北地区历史上各种商业招幌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整理和介绍,是专家学者、普通大众了解相关领域民俗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但由于这些数据库的内容属于深层网络信息,很难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到,不易被读者发现,影响资源的推广和使用。
省级高等院校图书馆应以国家公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对本省公共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建设省级高校公共数字资源分享平台,并将本省各级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数字资源纳入平台进行统一揭示,以使读者在同一平台下,实现对不同馆数字资源的访问和授权使用。在不改变现有高校图书馆引进商业数字资源授权使用范围的前提下,对本省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有利于提升高等院校图书馆,尤其是省级和中心城市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戴建陆,等.数字资源集团采购价格模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9):163-165.
[2]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方案[EB/OL].[2014-04-20]. http://www.nlc.gov.cn/newtsgj/yjdt/2010n_4724/9y_2180/ 201109/t20110926_52163.htm.
董媛媛女,1982年生,馆员。
收稿日期:(2015-01-22;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