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影响力因素评价体系及策略研究

2015-02-10 12:09:17戎蕊兰月新戴艳梅赵丽娟
现代情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评价体系影响力

戎蕊 兰月新 戴艳梅 赵丽娟

[摘要)基于网络谣言呈现出的独有特征,构建了网络谣言影响力因素的评价体系,选取抢盐事件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微观角度提出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为政府实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监控预警和防范治理提供有效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网络谣言;影响力;因素;评价体系;对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10.005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0—0025—06

1 现状分析

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为网络谣言的滋生蔓延和大范围传播提供条件。网络谣言不仅损害国家形象、败坏个人名誉,增加政府公共治理的难度,还会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陈强等(2010)提出了网络谣言的概念和特点,并从网络谣言自身、网民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3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及消解过程;兰月新(2012)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利用MATALB数值仿真,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控制网络谣言传播的因素、对策,为政府应对网络谣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王锁明(2012)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探讨网络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通过及时把握社会情绪、加强社会心理建设、提高网民素质三方面阐述网络谣言的预防和治理;苏国强等(2013)通过分析疾病传播和网络谣言传播的相似机理,建立传染病模型来研究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为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参考;陶鹏(2013)从政治层面探究了网络谣言的成因,通过规划政府主体行为,加强对新型虚拟社会组织的管理,健全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规范等途径,在多种主体共同参与下运用多种策略对网络谣言实施有效的综合性治理。上述学者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网络谣言的成因、特性、传播规律和政府对策进行研究,但对网络谣言影响力因素的研究却是少之甚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评价体系影响力
天才影响力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40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9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学探究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31:32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30:04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0:1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