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谨防猪流行性腹泻

2015-02-10 18:30:46谢锦富
养殖与饲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胃肠炎流行性哺乳

谢锦富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畜牧局巨龙畜牧站,四川凉山 615601

冬季谨防猪流行性腹泻

谢锦富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畜牧局巨龙畜牧站,四川凉山 615601

近年来,规模化养猪不断发展,疫病频发,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腹泻性疾病,不仅造成了猪消化吸收障碍,影响了生长,还可能造成大批死亡,本文就冬季常见的猪流行性腹泻病作一介绍,供广大养猪朋友参考。

冬季;猪;流行性腹泻

在冬季,猪腹泻性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猪流行性腹泻是其中一个发生因素,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1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腹泻、呕吐、脱水。

1 病原体

本病病原是猪流行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目前未发现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在低温下可以长期存活,常见的消毒药物如氢氧化钠、福尔马林、含碘的消毒剂、季胺盐类化合物等均可杀死病毒。

2 发病机理

病毒感染猪后,在肠道绒毛上皮细胞内繁殖,尤其是小肠,病毒的增殖使得肠上皮细胞变性、绒毛萎缩、脱落,吸收表面积的减少,引起急性的吸收不良,此时肠内的高渗环境引起肠内液体增多,出现腹泻、脱水甚至酸中毒而死亡[1]。

3 发病特点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较重,其他季节成散发,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生长猪发病率高,以哺乳仔猪发病最为严重,病猪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传播是主要途径,病毒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或用具而传染其它猪。新发病的猪场常呈现暴发性流行,发过病的猪场呈散发性,猪场更新种猪时(即从未发过病的新母猪替代老母猪时),可能会有新一轮的暴发。有的猪场当年发过病后,下半年由于发过病的肉猪已基本出售而没有发过病的新仔猪还可能会发生猪流行性腹泻,但病情常比首次暴发时会轻些。

4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5~8 d,以水样腹泻、呕吐为特征,猪日龄越小,症状越重,猪舍墙壁、笼具和地面会沾满粪便,有一股特别的臭味。1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几天内就可能因脱水而死亡,死亡率较高。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1周,并逐渐恢复正常,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较轻,偶尔出现呕吐或腹泻症状,然后慢慢自愈。妊娠母猪可出现流产。

5 剖检变化

剖检主要见于胃肠道病变,哺乳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小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呈半透明。较大的猪可见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2]。

6 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在寒冷季节,仔猪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及剖检后的胃肠道变化可初步诊断,本病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痢和轮状病毒病相似,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常发于7日龄以下仔猪,症状较重,传染性胃肠炎发病较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急,症状重,轮状病毒病发病日龄稍大,很少死亡,仔猪黄痢发生于7日龄内仔猪,黄色稀便是特征,少有呕吐症状。也有人采用pH试纸检测粪便酸碱性以鉴别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的粪便一般为碱性,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呈酸性,可参考应用,确诊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7 预 防

1)改善环境,尤其是舍内温度和消毒。猪舍温度要达标,尤其是产房和保育舍。妊娠舍不低于15℃、产房23~25℃,保育舍第1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产房仔猪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可用红外灯或电热板,第1周为33℃,以后每周降2℃。饮水温度不能低于20℃。母猪进入产房前,产房要提前加温。猪舍要保持卫生、干燥的环境,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平时至少1周要对猪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母猪产前一定要清洗并消毒乳房,消毒液可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

2)免疫。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苗或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后海穴注射,即尾根与肛门中间凹陷的小窝,进针深度按猪龄大小为0.5~4.0 cm,3日龄仔猪0.5 cm,随猪龄增大而加深,成猪4 cm,进针时保持与直肠平行或稍偏上。后备母猪免疫时最好先免疫1次,在初产前1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3]。

3)仔猪出生后灌服含有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的微生态制剂后再哺乳,有利于肠道有益菌群的建立,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繁殖,可预防传染性胃肠炎。

8 治疗

本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能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本病。

1)抗病毒可使用康复猪血清或干扰素,控制继发感染使用安普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腹泻严重的给予补液,如口服补液盐或腹腔补液5%~l0%葡萄糖盐水+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酸中毒和脱水。药液的温度必须在38~40℃之间,太凉可能造成仔猪肠痉挛更加剧腹泻症状。

2)其他疗法。使用微生态疗法如口服促菌生、乳康生、调菌生等。饥饿疗法,让仔猪不吃奶或禁食,再配合对症治疗,可参考应用。

[1] 汪传辉,汪兆洪,沈玲琳.猪流行性腹泻的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2(11):101-102.

[2] 李功铨,许平.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8):63.

[3]孟庆利.规模猪场秋冬季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2(11):17-18.

羔羊哺乳要“五定”

1)定时。合理安排哺乳时间。1月龄内的羔羊,每3 h喂1次;1~2月龄时,日喂4次;2~3月龄时,日喂3次;3月龄后,日喂1~2次。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适当增加每次的喂量。

2)定量。喂量以满足羔羊的营养需要为前提。哺喂过多可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泻;过少则营养不足,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初期每只羔羊每次喂250 g左右,可根据个体、运动量和年龄大小酌情增减。一般说来,每昼夜的哺乳量以不低于体重的16%为宜。

3)定温。人工哺乳的奶温应接近或稍高于母羊体温,即以38~42℃较好。

4)定质。哺喂羔羊的奶汁要求新鲜、清洁,以刚挤出的鲜奶为最好。对于低温保存的奶品,喂前应进行加温和搅拌,使乳汁混合均匀。

5)定期消毒。为了防止疾病发生,每次哺喂后都要将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每隔2 d用沸碱水消毒1次。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2015-10-25

谢锦富,男,1977年生,助理畜牧师。

猜你喜欢
胃肠炎流行性哺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会哺乳的树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0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