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娟 刘和平
(1.天津第五中心医院,天津 300450;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目前我国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心电监护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它促进了普外科各项业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但在使用中也存在效能发挥、心电图波形识别判读等问题。据文献报道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1]。外科大手术伴随着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也在增多,术后患者病情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会加重病情的进展,影响患者康复。正确识别异常心电监护波形,提高护士观察患者病情的能力,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医护观察病情的目的[2]。有研究报道急诊科医护人员对心电图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70%[3]。2011年3月普外科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对普外科护士进行心电图波形识别能力专项考核,根据考核中的问题对护士进行心电监护波形识别能力全员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对在我院普外科(乳腺专业、胃肠专业、肝胆专业、泌尿专业、血管介入专业)工作正式在编护士71名,年龄23~48岁、护龄2~24年。中专6名,大专40名,本科 25名。护士30名,护师32名,主管护师9名。护士接触心电监护技术时间1~11年。所有护士均在接触此项工作前或仪器更新时接受心电监护相关知识培训。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由科室组建培训小组,由4名护士长担任培训小组成员,制定评分标准,设定培训形式,请心电图专家集中授课2次,每次两小时,两次内容相同,现场答疑2次。时间安排:根据班次安排护士学习,每个人课时均等,并有临床实践,保证每一名护士学习机会,并把病区内的患者异常心电图波形及时冻结和打印记录,留给护士学习。培训小组把正常心电图曲线和常见的异常心电图波形制成图谱,图谱分为波形和文字说明两部分,便于护士辨认和识别。根据培训小组安排护士到心电图室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培训后的考核时间为讲课后的1个月。培训小组成员对护士进行心电监护仪波形的识别能力培训前后考核,考核时没有文字说明,只用波形图谱辨认,在图谱旁写上文字说明,考核与培训内容一致。
1.2.2 培训内容 请心电图专家以ppt的形式讲解心电图理论知识,识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重点学习常用异常心电图波形(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课堂上专家以互动形式教会护士如何观察辨认异常心电图波形,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特别要学会辨认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如成对室性早搏、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并现场答疑辅导。培训后把异常心电图波形图谱发给每个人进行辨认学习,强化护士的识别能力。
71名护士心电图波形识别考核成绩由培训前的 (45.49±24.53)分提高到培训后的(97.46±5.53)分。
3.1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心电监护仪能及时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保证患者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护士是直接操作者和观察者,心电监护波形的识别能力决定监护仪是否能发挥最大效能。培养护士掌握心电监护仪的正确操作,观察及判断心电图的能力势在必行[4]。我科年轻护士较多,护理队伍年轻化,本科生比例为35.7%,基础护理的培训已经常规化,专业技能的培训还需加强,部分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心电图等相关知识薄弱[5]。因此加强护士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是护理管理者的任务。我科此次培训以全员培训形式,培训中发现个别护士因班次倒不开未参加,由培训小组根据科室情况另外安排时间由专家个别讲课辅导,确保每一名护士的学习机会不错过,通过培训达到提升护士对异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能力。
3.2 加强普外科护士对异常心电图波形辨别能力的培养 培训前发现普外科护士对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的特点掌握不熟练,对几种常见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大部分护士能够识别,少数护士不能识别。由于对异常波形识别不熟练,无法做出快速反应,影响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甚至延误抢救时机。外科病房大手术伴随着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逐年增多,术后患者病情的各种变化,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提高心电监护波形的识别能力。我科注重护士的视觉培养,设计的8种易辨认异常心电图波形的图谱,人手一册,可随时查阅。每个病房均有打印在A4复印纸上塑封后放在护士台适当的位置上的图谱,强化护士视觉与辨别能力的记忆,目的是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培训后护士注重心电监护波形的观察,识别率有很大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2例心律失常患者,立即报告医生,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3.3 制定心电图知识专业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与考核 此次考核中发现不仅低年资护士心电图知识薄弱,部分高年资护士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根据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普外科把心电图知识培训纳入岗前培训内容。为巩固护士所学心电图知识,更好地观察病情,在岗护士每年由科室进行考核,内容为正常与异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发现异常如何处理等。并表彰在临床工作中细心观察患者病情,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护士,科室给予奖励。目的是提高护士观察患者病情的水平,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给患者提供急救和治疗的机会,及时抢救危重患者。降低护理风险。
普及心电图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水平,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推动优质护理深入开展,是每个护理管理者的职责。加强护士在心电监护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提高护士观察和分析、判断病情的能力,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根据临床护理的发展,临床教学的进展,在职护士的培训需求,设计和安排在职护士的培训课程,邀请业内的资深专家讲课,完善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长期的任务。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修订版2010:8-12.
〔2〕 刘玲.护士正确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对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80-1681.
〔3〕 朱明莉.急诊科心电图检查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4):550-552.
〔4〕 那建华,张振香,郑蔚.培养实习护生心电监护能力的尝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94-95.
〔5〕 董许英,金丹,顾群丽.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5B):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