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黎舟
摘要:目的 研究P16、Ki-67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宫颈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从我院接诊的宫颈上皮瘤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宫颈单一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等,采用化验的方法测得患者体内的P16、Ki-67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分别观察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CINⅢ)、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CINⅡ)、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CINⅠ)、宫颈单一增生鳞化患者和尖锐湿疣患者检查结果发现,P16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0%、90.92%、85.18%、0.00%、1.01%,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0%、100.00%、100.00%、30.01%、1.88%。两种指标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16、Ki-67指标与宫颈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联系,指标值越高,患者的宫颈癌的发生几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对患者进行指标化验有助于准确把握病症的发展阶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P16;Ki-67;应用价值;诊断作用
宫颈上皮内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学者发现宫颈上皮内瘤主要是由HPV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宫颈癌变的前期病症。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恶化,通常进行一系列变化,即由宫颈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然后发展为浸润癌的过程。临床症状表现为白带增多并带有血丝、阴道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息肉等[2],人们的肉眼往往对病情的发现率较低,需要借助专业检测仪器进行化验。P16在医学上被称为肿瘤抑制基因,而Ki-67则作为细胞生成的重要表示因素。本研究通过对观察P16和Ki-67指标在宫颈上皮瘤患者的病情程度的显示情况,说明了其在病变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接收的62例宫颈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宫颈活检和阴道镜检查,其中CINⅢ患者10例、CINⅡ患者12例、CINⅠ患者13例、宫颈单一增生鳞化患者12例、尖锐湿疣患者15例。患者年龄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5.63±3.2)岁、病程(3±3.4)年。患者的年龄、病龄、各类宫颈疾病患者的人数等一般资料基本相等,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在患者接受治疗前,采用阴道镜对62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且对每位患者做高危型HPV DNA检测[3]。
1.2.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二步法,抗原修复用时,使用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配合高压锅加热修复法。试剂来自DAKO公司,鼠抗人P16及Ki-67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羊抗鼠单克隆抗体为第二抗。试剂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均按照说明书进行,记录实验操作结果。
1.2.2高危型HPV DNA检测使用的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 产自美国的Digene公司,从本院的检验科制定专人负责HC-Ⅱ检测操作和分析工作,通过对宫颈活检标本例行石蜡包埋切片,检测患者的(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等13种种高危型HPV DNA。
1.3疗效判定 ①根据组织中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将P16阳性为细胞核或者细胞浆的着色程度分以下四个等级,即>50%为强阳性(+++),>25%且≤50%为阳性(++),≥5%且≤25%为弱阳性(+),而<5%为阴性(-)。根据细胞核着色的显示状态(细胞核着色为阳性)将细胞核蛋白Ki-67着色程度同样分为四个等级分级,即>50%为强阳性(+++),>25%且≤50%的为阳性(++),>5%且<25%的为弱阳性(+),<5%则为阴性。②高危型HPV DNA检测以诊检测出HPVDNA≥1.0 pg/mL为判断是否呈阳性的标准。③经检查后,对患者进行治疗,由陪护人员关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从而证明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检查数依次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公司推出的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对两组数据进行P值检测,如果P<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16指数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患者宫颈病变程度与P16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16的阳性表达强度愈强,宫颈病理严重级别越高,P16表达阳性越强,CINⅠ患者、CINⅡ患者、CINⅢ患者、宫颈单一增生鳞化患者和尖锐湿疣患者的强阳性的比例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Ki-67指数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患者宫颈病变程度与Ki-67的阳性表达强度同样呈正相关,宫颈病理的严重程度随着P16的阳性表达增强而加深,选取的五类病症患者的强阳性的比例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研究表明,研究中P16在尖锐湿疣的上皮组织中大多呈阴性表达,而在宫颈上皮瘤和宫颈单一增生鳞化组织中呈强阳性或阳性表达,且宫颈病变程度随着表达的强度的大小而相应的加深或减轻[4]。P16与高危型HPV DNA的负荷量呈正相关,病毒含量越高,P16值越高,且高危型HPV DNA的也会随着CIN等级的升级而不断升高。Ki-67指标值过高,表示CIN病理的严重性,是对患者健康状态发出的预警信号[5]。Ki-67与与高危型HPV DNA的负荷量也呈正比例关系,病毒负荷量大促使Ki-67表达过度。由此可见,P16和Ki-67指标表达与CIN病变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预测价值极高,能够为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可能作为诊断和评定CIN病症治疗效果的衡量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卢舒静,江雪娟,罗立敏,等.台州市路桥区已婚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01):37-40.
[2]赵子龙,杨勇,任玉峰.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6):.1374-1375.
[3]程玲瑗.P16和Ki-67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不成熟鳞化及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11):52-53.
[4]田琦,孟刚.p16、ki-67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7):3378-3379.
[5]张燕,王一,王建华,等.p16、Ki-67在440例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病理诊断价值[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03):171-175.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