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

2015-02-03 14:28:54罗福强曾孜
医学信息 2015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

罗福强+曾孜

摘要:当前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步入成熟阶段,不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医院内部管理系统(如HIS、LIS等)的完善和应用层面,以解决内部信息孤岛、降低医院管理风险、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面向大众、面向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将成为方向和趋势。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则是以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关键词:虚拟医院;互联网医疗;专家云;以技养医;以服务养医

当前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步入成熟阶段,不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医院内部管理系统(如HIS、LIS等)的完善和应用层面,以解决内部信息孤岛、降低医院管理风险、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面向大众、面向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将成为方向和趋势。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则是以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以满足各主体方的利益,形成多方共赢的架构,医院以模式创新,服务创新,通过为数量更多的用户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来获得新增收益;医生则以其技能、知识产权和良好的口碑信誉度受益;用户患者则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并获取各种保健知识。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值得探索、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首先需要依托实体医院的各种资源和条件(临床医疗资源、科研资源、教育资源和医疗设备条件等),并将这些资源逐步进行虚拟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其次是虚拟医院完全以面向大众提供服务为理念,为各种用户提供相对应的咨询、服务并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最后,随着虚拟医院的实施和扩展,不断的服务创新,制定统一的协议和标准,形成宏观的面对面的服务支撑体系,以实体医院集群(实体医院区域化、协同化、资源共享化),通过互联网载体和技术手段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医疗服务,非常有利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完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和利用效率,缓解当前社会看病等、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建立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的第一步也是虚拟医院的核心基础即转化并建立相对应实体资源和条件的信息数据源(形成一个数字健康的科学图书馆,计划从传统中医出发),并保存在私有云服务中心端(私有云方式更能保护医院及医生知识产权)。这个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是不断扩展和进化的(包含各种自由分类与自由组合,例如病种、疑难杂症、医患互动、病友区交流等等),它为医疗工作者、病人和所有权限用户提供医学信息资源,包含数以千计的电子教科书、经验册子、视频影像资料等。第二步是建立用户档案(包括所有体检记录、就诊住院记录、用药记录、电子病历等)、定位服务模式(包括面向大众可提供的各种服务,服务模式不段创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端数据、无线传感器、随身设备、医疗及健康类的手机应用程序研发与应用)。第三步是协调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区域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共享,以综合实力强的大医院为中心,协同区域周边以及市县的中小医院、社区医院,中心医院以解决疑难杂症等大病重病为主,其他医院提供术后等辅助康复治疗,所有协同均可在虚拟医院完成,真正做到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理念。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使医院有了新的平台,开辟以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式获取回报,可从一定程度上响应国家的医疗改革政策,改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以服务养医的方式。

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主要的技术关键点在于如何支持"千万级别"用户数的同时访问,服务创新将会在未来有更多的APP和电子模块出现(这些创新应用将通过数据信号使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加了解),如何在这些应用不断升级、互通,又不影响用户群的正常使用,保证整个虚拟医院大平台平稳的运行。我们采用前轻后重的架构,轻量级的客户端,而大量数据计算与交换在后台服务器完成,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将业务逻辑相同的应用或算法集成到一个服务器处理,最后集群这些处理不用业务的服务器,当出现新的需求时,只需扩展处理运行新需求的服务器即可,实现网络协议可扩展,数据储存可扩展,同时有利于于将复杂的稳定的业务逻辑固化成模块,处理效率更高。这样的设计架构好处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小如果更新失败或宕机对用户使用的影响(只会有小部分用户受影响),同时便于我们找到并解决这些异常或问题。

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是值得探索、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我们应用方案是先在某领域(计划从对互联网医疗反应稍落后的传统中医)医院或专科医院试点(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病种),从小规模做起,待系统稳定后,再逐步扩展(规模扩展、服务扩展)。虚拟医院在投入实施以后的最终目标是人人都可随时关注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习各种治未病、护理的小知识,便捷的就医指导和就医过程;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增加收益,代替以药养医的旧模式;医生通过其技能和知识产权获得应有回报,彻底摒弃重复检查、重复开药等现象;我们也希望能未来该平台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自动化的日常监控报表(包括各项财务报表等)、疾病监控、医疗费用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服务,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提高统一调度卫生资源的效率,从而提升卫生行政整体管理水平。

虚拟医院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商业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应用集成创新四个方面。在医院(医生)与患者之间增加第三方服务机构,运维整个虚拟医院并提供各种扩展支持,使整个就医保健流程更高效更快捷,从侧面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动态数据定义技术,作为虚拟医院的主要技术创新,指针对当下主流的关系与非关系数据库,在经过安全认证和授权情况下,从云端(通过ActiveX插件)分析本机数据库类型,并将所需的数据字段打包加以语义修饰后加密传输到云端,云端解码后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和利用。服务创新①指以虚拟专家系统配合人工的服务,专家系统既是信息存储仓库,又是知识分析专家,可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给用户提供针对性意见和指导;②金融服务创新(可与主流支付平台合作),用户可存入资金到虚拟医院账户,就医保健过程中的所有结算费用均可通过虚拟医院完成,无需在医院排队付费,更节省时间,还可扩展到医疗保险的应用。虚拟医院的系统架构采用前轻后重,同逻辑多模块固化方式,可较好的规避系统异常带来的损失。从数据利用的角度来看,流程大致为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信息回收的一个闭环过程。信息收集环节的信息量巨大,信息内容繁杂,可通过各种终端上传到云服务端,私有云包含的信息则是通过主动授权机制和动态数据定义技术经加密处理后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数据分析首先根据信息内容进行多级分类(按用途、按主体类别、按时间、按病理、按病种等等)并分配权重标识和利用率索引,结合领域专家根据分析建立多种数学模型,动态生成智能报表,还可提供各种模糊搜索以满足医院、医生和用户各种不同的需求。数据利用指信息的反馈,将分析后的数据反馈到应用主体,主体之间包括大量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使这些分析后的数据更明了,利用价值更高。最后是信息的回收,指通过数据的利用将会产生大量新的结果即信息,这些新信息又重新以初始收集的方式上传到云端,整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将产生规模效应和效益增倍。

编辑/王海静

猜你喜欢
互联网医疗
基于价值共创角度研究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科技资讯(2017年7期)2017-05-06 11:58:10
“互联网+医疗”建设模式探析
医学信息(2017年8期)2017-04-26 23:09:46
基于Web医疗数据的互联网医疗用户研究
计算机时代(2017年4期)2017-04-26 12:30:19
“互联网+医疗”中信息安全的探讨
价值工程(2017年9期)2017-04-18 09:25:55
居民互联网医疗认知调查
“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探究
乌镇的互联网医疗需求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互联网医疗分析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7:08:53
“互联网医疗”仍有许多风险和困难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