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

2015-02-03 11:08:56徐展
醒狮国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天人客观规律头颅

徐展

窥天之形,寻天之道,天人相感,终至合一。这一场问天之旅,让我们在心中得到了只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小结。而现在,我们回到有文字记录的最初源头,再一次看看,天是什么,与人何干?是否,还有另外不同的答案?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天”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的小人,本义为“头”,后引申为“天”,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头”的意思很早就消失了,但我们仍能从一个词中找到它的影子,那便是“刑天”,他的名字就是被砍掉头的意思。与天相争,大逆不道,因此刑天被砍断了头颅。但即使失去头颅,他依然和最初的巨人盘古做着一样的事情,挥舞着巨斧坚持战斗。于是到了后世,引申意义,刑天成为勇猛将士的象征,各朝各代之中,更是被比喻作战斗之神。几千年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诗赞颂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敢与天争的刑天,象征的竟然是这样一种精神:永不妥协!这是令人惊异的。如果,自古以来要求人以天道为基础,中规中矩的践行才是合理的发展模式的话,那又为何倡导这样的精神?与天相比,人是多么渺小,人与天的交集又是多么转瞬即逝,那么,人又何必与天相争呢?

答案,我们可以从《荀子》一书中找到。中,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就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他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荀况又大胆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他说:如其把天看得非常伟大而仰慕它,怎么不把天当作一种物来畜养它,控制它?如其顺从天而颂扬它,怎么不掌握和控制天的变化规律来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时坐等它的恩赐,怎不因时制宜,使天时为生产服务?荀况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把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到最高峰,成为中国唯物主义思想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荀子的思想,也影响着今天的我们。人类的确是脆弱的,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但是人类并不会因为不够坚强而向命运屈服。看到人类理想的斗神———刑天便可知晓,从一开始就被舍弃的是“认输”二字。不是不相信,只是有自己的选择。正因为人类还没有坚强到不依靠梦想而活下去,才会在神话中将砍掉头的“天”化为“人”,因为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奋斗。不仅仅是在东方,西方亦是如此。东方的斗神化作希腊神话中的西绪福斯,无怨无悔地走向那块注定会跌落的石头,也就走向了自己的命运。一次次徒劳推起巨石的他的身影是悲壮的,但是,也无声的展现了人的选择,人的尊严。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人与天争,不是因为狂妄无知,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我行,我们行!

近代,陈独秀在《告少年》一诗的结尾写道,“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毛泽东也在《奋斗自勉》一文中倡导:“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不怕条件简陋,不畏艰难困苦,与天共同奋斗,与地共同奋斗,与人共同奋斗,能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天人合一共同前进,才能体会到奋斗的真意和无穷快乐!相信,这样的奋斗精神,自有一种应天顺人,遵循自然规律的意思在内,也是敬天爱人、天人合一的真谛所在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人客观规律头颅
“三件大事”历史性胜利所彰显的客观规律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荀子天人观研究述论
浅析唐朝敦煌壁画中天宫伎乐的表现形式
北方音乐(2020年3期)2020-04-20 10:58:46
“通”的哲学
船山学刊(2018年5期)2018-12-20 12:19:08
油菜花
大观(2018年8期)2018-01-23 18:02:37
如何学好语文
论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的天人之“和”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1
嵇康·绝响
扬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 23:29:21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
世纪桥(2015年2期)2015-04-03 16: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