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
“道”在老子哲学体系中的很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指自然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被称为“天之道”。老子认为,天下是个神圣的器物,世间万物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在老子看来,天道运行有如下几个特征:客观性,平衡性,无利害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我们知道,儒、道两家的天道观都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究竟什么是道呢?道是难以言说的,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一章),不过道是可以通过一些事物表现出来的。道是一种无需理性推论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硬要把道概念化,固定化,总会有失偏颇。大道运行,终会有迹可循,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高级范式,将天道观的很多内容加以理论化、体系化,并且使之具有了可操作性。对道德的研究将拓宽天道观的理论视野,天道观视域下的道德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参照系,道德也因此丰富了天道观的内涵,并使之更接地气,不再是玄之又玄虚无缥缈的东西。
最近读《道德经》《论语》,觉得后者平易近人,前者玄妙飘渺。《道德经》讲的是朴素的宇宙观和处世方法,更接近于自然。《论语》则有更多道德教化的成分。对于道德,我的理解是:道即真理,德为规范,道德是对欲望的理性控制。道德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手段,在统治阶级眼中,道德往往有工具理性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尊崇道德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其美德教育源远流长。尧舜禹不仅是政治领袖,也是道德楷模。儒家礼乐教化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出文质彬彬的君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仁,那么仁究竟是什么呢?“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对仁的解读。爱人,就是要有爱心去关怀他人。道德的出发点往往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如果出发点是利己,则很难与美德挂钩。那么,你就要说慎独是一个反例了。所以,对于道德就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利他性,而是大众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体系结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结构中,人们在安于自己所处的结构现状的同时也有着一颗躁动突破的心。既定道德结构存在被突破的风险,于是理性被越来越多地加以强调。但我们始终不能忽略的是人类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那么,在欲望和理性之间,道德应该是怎样的角色呢?调节者,这是我能想到的比较合适的词。道德是集体化了的价值结构,欲望和理性是相对个人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越来越得到尊重,个人欲望和理性也在斗争中不断加强,那么,作为集体化了的价值结构的道德,其发展何去何从呢?是终将消解还是会不断强化呢?这是一个问题。其实,这一问题已在国家和民族关系问题上初见端倪。根据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国家有一天是会消亡的。目前我们国家采取的是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民族融合的趋势在加强,那么,各民族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会发展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还是差异越来越大?总之,民族是大于国家的,社会在发展,个人也在发展,个人的发展将被作为一个群体得到尊重。因此,当个人的品德被作为一个群体的价值结构得以尊重时,个人欲望和理性的界限便消除,那时,欲望即理性,个人品德即为道德体系,道德的工具理性作用便丧失了。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这是康德的名言,他启发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还要关注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道德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我们遵循的道德准则是否真的值得我们终生孜孜以求呢?很多我们为之流血甚至献出生命去捍卫所谓的真理的行为真的是值得推崇的吗?比如说刘胡兰还有文革中的某些狂热分子,他们所追求的真理未必真的就是他们心中所信仰的真理。在这里,我想把这些行为理解为道德理性的升华,因为这一行为使得作为工具的道德的效用得以实现。
道德是一种相对稳固的价值结构,这种价值结构的适用有一定的范围和局限。就拿个人主义这一价值观来说吧,个人主义在我国往往被认为是自私自利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但在英美和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则一般解读为个人奋斗,自我意识的觉醒。比如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便是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赞歌。道德的出发点往往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也可以理解为集体意识的强化。在人类的原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采取的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这时也无所谓道德意识。随着人类自身和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人类自我意识觉醒使人的个性得以发展,尊重每个人个性的发展成为社会日益文明的诉求。越来越多人的个性被尊重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但社会文明需要一个集体的价值体系去表达,这一价值体系便是道德结构。这便是自我意识与社会文明之间的悖论。
在我看来,道德的产生源于自我意识的普遍觉醒。道德往往表现为某些集体意识,只有当自我意识普遍觉醒,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规约才成为必需之诉求,于是,这些规范化、体系化了的集体意识结构便是道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