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震 郭 璐
(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人民币国际化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这里指大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之一。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币走“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顺利,特别是2009 年7 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发布,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人民币世界货币的职能逐步被越来越多地被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认同和接受。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长期的,也必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国内资本市场的运行。作为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中小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必须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因而,有必要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强化对投资者教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十条协定将国际货币界定为,“在国际交往中被广泛使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在主要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交易的货币”。现实中一般将外汇储备中占比达到1%以上、且外汇交易中占比超过4%的货币称作国际货币。Cohen(1971)认为,货币国际化的实质是货币国内职能向国外的拓展,当一种货币的使用超越货币发行国国界时,这种货币就起着国际货币的职能,该货币就发展为世界层面的货币。Hartmann(1988)将货币职能进一步细化为交易媒介、计价单位与价值储藏等手段。国际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手段,主要用作官方机构干预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工具,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换中也被私人部门视作货币交换的媒介工具;国际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既被官方机构视作确定汇率平价的基本货币单位,也被用作商品、服务与金融贸易的计价单位;国际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经常被官方机构以国际货币或者以它计价的金融资产作为外汇储备资产,或者由私人部门以国际货币存贷款、债券等形式储备为个人金融资产。
根据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不同,可将国际货币分为部分国际化与完全国际化两种。Binder(1996)将部分国际化界定为在国际经济中作用有限。国际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在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官方外汇储备中占据优势比重;二是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易;三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货币资产选择中起主导作用;四是在世界贸易的计价中优势显著。
截止2014 年5 月,我国已和亚、欧、非86 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 月15 日,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合计3.27 万亿元,同比增长59.5%;其中第二季度结算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54.9%。随着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落户欧洲,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将2014 年底离岸人民币预期存款总额从2.25 万亿元上调至2.50 万亿。在这种情形下,境内外人民币资金的巨量流通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会给国内资本市场带来多方面的风险冲击和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来持续的高增长,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背景。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模式也要进入转型时期,尤其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会使居民消费需求、民间资本等因素更多地去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毫无疑问,这也包括海外资本与消费需求,对外开放会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带来超乎寻常的机会以及红利效应。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就必须把中国资本市场建成世界新的金融中心,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美国经济百年来的持续增长,最重要的是得益于美元国际化的推动。离开美元的国际化,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失去强大的动力,美元国际化奠定了美国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地位,借助于美元国际化及美国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地位,既为美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筹集了源源不断的巨额金融资源,又实现了分散其风险的目的。因而,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之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为今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人民币国际化之后,随着离岸市场的发展壮大,离岸人民币存款及其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使得政策当局对货币总量和国内利率的调控变得复杂化,使其进行货币管理的难度加大。另外,随着资本项目逐步对外开放,资本流动的高度易变性特征常常致使突然的巨量资本进出,这将会对金融体系承受巨额资本冲击的能力带来严峻考验。离岸人民币一旦大规模回流,必将造成国内货币供给量的意外激增,削弱央行金融调控的能力及其实际效果,尤其是离岸人民币被投机基金用于国内市场的投机攻击时,容易出现货币危机。当国际金融市场普遍看好人民币的升值潜力时,投资者就倾向于投资更多的以人民币标价的资产,这种投资惯性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和资本市场的强烈震荡;相反,当国际金融市场普遍看淡人民币的升值潜力,以至认为人民币资产价格要下跌时,以人民币标价的金融资产会遭到巨量抛售,从而使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其结果必然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巨幅下挫。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时刻清醒所伴随的市场风险,1997 年泰国的金融危机以及1998 年香港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中小投资者是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基本的投资知识和基本操盘技能,以及获取投资相关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在资本市场的运行中他们就天然地处于弱势地位,普遍缺乏抗风性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中小投资者一般缺乏专业的投资技能,风险意识不足。通过构建各种风险教育平台与渠道,着重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教育,其核心内容包括投资决策教育、资产管理教育、资本市场参与教育等方面内容。中小投资者决策教育旨在使中小投资者掌握基本的投资标准,树立科学投资决策的理念,避免盲目跟风的投资行为;资产管理教育目的在于使中小投资者理解基本的理财方法和技巧,使得个人资产更为符合自身的投资与风险偏好;市场参与教育旨在使中小投资者理解资本市场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投资技巧,以及参与市场的时机选择、方式与频率等等。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既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带来超乎寻常的机会与红利效应,又可能造成资本市场突发的大起大落。对前者把握不足,中小投资者会错过享受改革红利的大好机会,不利于本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树立足够的信心,长期而言,必然有碍于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壮大;对后者风险意识理解不到位、应对措施不力,加之中小投资者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因而很难逃脱自身资产被洗劫的厄运。事实上,中小投资者传统上所接受的风险教育极其有限,投资专业技能薄弱,尤其当前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显著效果的背景下,他们的风险意识直接决定着今后各自的投资行为,并由此承担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额外风险。因而,强化对中小投资者进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给中国资本市场可能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教育,就显得极为必要而迫切。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很多新的特点:
1.人民币离岸规模空前,投资回流速度加快,规模激增。目前所发行的人民币债券、RQFII 以及沪港通,实质均为允许境外资本通过各类渠道,用所持人民币购买人民币股票、债券等资产。2014 年以来,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展显著,新增点心债发行量持续增长。今年前9 个月境外发行的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达到4,510 亿元人民币。如此高的发行规模凸显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已经成功地由单纯的货币投资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固定收益资产;而RQFII 以及沪港通则成为国际资本直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有必要通过强化中小投资者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机遇教育,巩固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树立投资者信心。
2.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持续动力。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认为,今后几年内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高校的资金与资源配置。就此而言,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极大促进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并为中国经济结的深层次构调整提供支持。穆迪中国区主管史季认为,在这种层面上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力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归结为资产证券化、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国际化与全球市场互通的形成。“沪港通”开闸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以此为标志,中小投资者面临的资本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有必要亟待强化对中小投资者关于资本市场国际化趋势的教育。
3.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增强趋势显著。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大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离岸人民币数额空前,国际上人民币资金投资大陆的渠道逐步放宽,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巨额的人民币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从而产生汇率激烈波动的风险,因而应强化中小投资者的汇率风险教育。
[1]潘丽英,吴君.体现国家核心利益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路径[J].国际经济评论,2012(03):100.
[2]张佳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研究[J].《财经界》,2015(01):18.
[3]郭树清,规范市场 凝聚共识 以更好的业绩回报投资者[Z].中国证监会网站,2012(04):124.
[4]朱怀庆,潘昌凤.中国股票市场国际化刍议[J].特区经济,2012(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