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06
论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
温丽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06
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存在采访质量不高、文献利用率低、忽视文献质量评价等问题,应当借鉴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加强学科馆藏建设,开展文献资源质量评价,合理配置纸本文献与电子资源,使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质量得以提高。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及数字信息资源的急剧增长,高校图书馆由原来的藏书建设发展到今天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馆藏文献载体也由单一纸质印刷型文献发展到多媒体和各种数字化资源并存的新格局。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呈现优势互补的局面,构成了图书馆的主体文献信息资源。
1.1 纸本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纸本文献作为图书馆收藏的传统文献,是逐渐积累的、具有文化传承作用的印刷型文献资源,是图书馆传统收藏的主要文献形式,以印本图书和期刊为主。目前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约为馆藏文献1/2~2/3[1]。其优点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随时随地方便阅读,且易于保存。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政策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的采购数量仍呈上升趋势,其采访和馆藏建设仍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
1.2 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通信及多媒体等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和。常用的数字资源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网络信息等。近年来图书馆每年用于购买数据资源的经费逐年上升,影响了传统的纸质文献的购买力。数字图书如超星发现系统,它包括 509万种电子图书及7735万篇期刊;读秀电子图书包库含有100万册图书,均可供读者免费阅读全文。在期刊方面,很多高校图书馆已转向订购电子期刊,尤其是针对价格昂贵的外文期刊。国外一些图书馆甚至对特定资源实行了 e-only,即只订购电子期刊。数字资源文献因其海量信息及更新快、检索速度快、便于共享与交流等优势,对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借阅带来强大的冲击,近年来纸本文献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数字资源的阅读便利与纸本文献的收藏价值,使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呈现出二者“藏用互补”的局面[2]。由于数字阅读具有方便性、快捷性、共享性等特点,已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逐渐成为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潮流。纸本文献的利用率在数字资源的冲击下呈下降趋势。网络环境下读者借阅习惯的改变及数字资源的冲击,使得纸本文献传统的建设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亟须调整和改进。
当前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仍停留在传统的“求大求全”理念上,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不高,购书经费没有发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2.1 图书采访质量不高
图书采访质量直接影响馆藏建设质量。当前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的采访模式主要有书目征订、现场采选、网上采选等。书目征订是根据书商提供的书目进行书名圈选,这种圈选不能了解图书的真实内容,只有书名或一些内容简介,容易造成采购的失误[3-4]。以国内最常用的三大目录来说,其收录的图书品种也不全,如《新华书目报》仅收录全国出版物的 1/3,一些重要的学术出版物不在征订目录之中,图书采购品种易受到制约。其次,在图书采访时,无论是书目预订还是现场采购,都是由采访人员进行图书采选,易造成以采访人员主观感觉或喜好去采购图书,不能真正把握读者的文献需求。
2.2 馆藏纸本文献利用率低
文献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开发利用,利用率是馆藏资源使用效益的最佳体现。近年来纸本文献资源建设经费逐年上升,但文献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据201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对馆藏文献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1990年以后出版的藏书有 55%从未流通过,长期积压在书库,占用空间[5]。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仍存在“求大求全”“人有我有”的藏书观点,片面追求馆藏数量,忽视质量,造成学科文献质量不高,购进的社科文献类图书内容落后,库藏文献老化严重,满足不了读者的借阅需求。如在往年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不少高校图书馆在短期内突击购进大量书商滞销或积压的旧书,或是随意加大复本量,或是采购与本校学科无关的图书文献。数量显著增加,但很多图书也因此成为死书,造成馆藏质量下降,影响了文献利用率。另一方面,受到数字资源的冲击和读者网络阅读习惯的影响,读者到馆借阅的次数减少,造成馆藏文献利用率低下。
2.3 忽视对纸本文献资源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
对馆藏纸本文献资源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是建立高质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6]。通过评价能及时反映纸本文献资源的借阅利用情况,有效减少重复采购,发挥经费的最大化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质量评价往往滞后于文献资源建设。对新形势下学科发展变化及读者阅读需求变化的关注不够重视,思维仍停留在图书以“藏”为主的层面,习惯于以文献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标准。对能真正反映馆藏文献质量的指标,如馆藏图书借阅利用率、专业图书与其他学科的结构比例、图书老化情况等,却甚少进行深入的评价分析,导致馆藏文献建设与本馆馆藏方针脱节,文献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读者文献需求的新变化,纸本文献资源建设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求大求全”建设理念,以本校专业设置及重点学科特色为主,建立以本校读者为中心的纸本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3.1 借鉴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提高图书采访质量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是将读者的阅读需求量化成一定指标,并以此确定所需采购的文献[7]。该模式是美国图书馆用于电子资源采购的一种模式。与传统文献采购流程不同,它是以读者为主导进行的文献采购,赋予读者采购图书的决策权。读者决策采购对改变馆藏利用率低下、馆藏空间不够、图书效益性不明显等有着重要的改进作用。当前图书价格高涨,高校经费紧张,要将有限的经费购买到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就应打破当前的采访人员决策的主观采书模式,积极借鉴 PDA模式进行纸本文献的采选工作。如积极邀请不同学科及级别的学校师生主动参与图书现采或书目荐购活动,让其成为图书采访的一种常态;大力宣传本馆读者荐购平台或开放荐书邮箱;定期搜集读者荐书书目等[8]。以读者真正需求为主进行纸本图书的采访,使读者从文献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图书采购的主动决策者,提高图书采访质量。
3.2 围绕本校专业设置及学科特色,加强馆藏建设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任务是建立并完善适合本校相关学科的馆藏体系,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文献保障。因此,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应密切关注学校学科建设方向和专业设置情况,以重点学科为主,结合专业设置及学科特色,对纸本文献资料采取研究级、学习级、参考级 3级学术文献保障体系,予以优先的经费保障[9]。系统完整地收集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或专业的纸本文献,对在建立重点学科、特色专业过程中形成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教学参考、会议资料等,应重点收集和整理,保持学科馆藏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另一方面,从图书利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密切关注读者借阅需求变化,动态研究现有馆藏结构是否满足本校学科建设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馆藏建设。
3.3 定期对纸本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质量评价,提高馆藏质量及利用率
文献资源质量评价是检验藏书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评价内容包括文献的信息含量、文献结构(学科、等级、文种、时间、文献类型)、文献利用情况[10]。通过质量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纸本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制定的文献采访原则是否科学合理,馆藏是否符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购入的文献是否跟得上读者借阅的新需求,馆藏文献老化程度如何等。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流通系统平台对纸本文献资源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如对馆内上一年度新进图书的流通率、借阅率、拒借率进行分析,了解图书的利用率;统计各学科的文献结构比例,了解学科比例合理与否;对近年来重点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等图书,与本校收录的馆藏书目进行比对,考察馆藏专业图书文献信息含量的高低等。通过定期的馆藏文献质量评价,及时发现用户对馆藏文献的满足程度、利用效果和需求,有利于图书馆及时调整文献采访策略,科学合理地完善和补充下一年度藏书发展计划,从而提高图书采访质量及文献利用率。
3.4 做好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数字信息的发展和数字阅读的普及,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两大主体。如何协调数字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发展,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新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任务[11]。信息载体与信息传输方式带来的巨大变革,使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亦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并加以完善。如结合本馆的馆藏实际,合理分配经费,科学制定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的采购比例,做好二者馆藏的合理配置。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内容重复率高,因此在选择数字资源时,要对资源主题、资源质量进行筛选,并结合馆藏实际作出选择。如作为本馆重点收藏且利用率较高的教材及参考书等文献,以纸本文献为主;对于检索型或工具型的文献,可选择电子版;使用率一般的可订电子文献;有文献共享价值的文献,可选择电子版;使用率不高的,采用文献传递方式。做好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打破高校图书馆馆藏既有重复现象、又有短缺现象的状况,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布局逐步趋于完善和合理。
纸本文献是图书馆独特的文献资源,传承着传统介质文献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馆藏意义。在数字资源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要紧跟用户需求及文献信息资源结构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文献资源建设策略;关注网络坏境下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定期对馆藏纸本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建立以读者需求为主的高质量学科馆藏体系,大力提高纸本文献利用率,努力将其建设成高质量的、具有本馆馆藏特色的高校纸本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献支撑。
[1] 唐文惠,潘彤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庞恩旭.复合图书馆文献采访与信息资源建设及其整合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5,25(4):100-104.
[3] 贾国柱.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控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4] 周小军.医药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5):40-42.
[5] 黄金霞.解读 2010年美国学术型图书馆的十大发展趋势——以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3-96.
[6] 宿长海,阎建芬.浅析高校图书馆中文文献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3):82-84.
[7] 刘华.以读者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美国学术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PDA)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89-93,127.
[8] 杜友桃,伍晓光,宋宇.图书馆文献采访中读者荐购工作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2):51-54.
[9] 齐文阁.面向学科方向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 屈宏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的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J].图书馆学研究,2006(4):54-56.
[11] 王军武.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发展现状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5):44-48.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aper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Librar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 Digital Age
WEN Li-jun
(Library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In digital age, the construction of paper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librar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howed problem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low-quality purchasing, low use ratio for literature, neglecting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literat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paper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librar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following methods: readers should decide purchasing patterns;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holding should be promoted; quality assessment for literature resources should be conducted; paper literature and digital resources should be allocated reasonably.
digital age; librar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aper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quality
10.3969/j.issn.2095-5707.2015.06.007
2015-09-08)
(
2015-09-23;编辑:魏民)
温丽君,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读者服务。E-mail: cbbw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