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民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沿海地区水资源紧缺,电厂淡水需要通过海水淡化工艺制取,海水需在预处理设施中去除浊度后才能供海水淡化装置制取淡水。浙江沿海海水的浊度高,随着潮涨潮落,海水的浊度也瞬息万变,从潮息到高潮,浊度会从50mg/L提高到3000mg/L,对预处理工艺提出了较高要求。
高密度沉淀池最早是由法国德利满公司开发,是在传统的平流沉淀池的基础上,利用了动态混凝、加速絮凝原理和浅池理论,把混凝、强化絮凝、斜板沉淀三个过程进行优化,污泥通过外循环使絮状物更均匀密实,具有常规技术无法比拟的性能,达到较高的负荷。高密度沉淀池由凝聚混合区、凝聚反应池、预沉池-浓缩区、斜管分离区及泥渣回流系统和剩余泥渣排放系统组成,把混合、絮凝反应池、沉淀池、浓缩池合成在一个池中。
设有快速机械搅拌器,用以快速混合投加的絮凝剂,絮凝剂采用PAC或常用混凝剂。凝聚剂投加在凝聚区中,通过凝聚搅拌机的快速、强力搅拌,使药剂与水体充分混合并发生凝聚反应,生成小颗粒矾花。凝聚搅拌机采用变频装置调速改变池体水利条件,以适应原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
反应池分两部分,中部絮凝速度快,由一个轴流叶轮进行搅拌,使水流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周边区域的活塞流状况使絮凝速度缓慢。
反应池独特设计的结果,即能够形成较大块的、密实的、均匀的矾花,快速进入预沉区。
污泥的浓度通过来自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的外部循环得到保证。回流经絮凝强化转置活化处理,混凝效果更优越。
所设计的外部区域,因耗能量低,保证了矾花的增大和密实。
当进入面积较大的预沉区时矾花的移动速度放缓。这样可以避免造成矾花的破裂及避免涡流的形成,也使绝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在该区沉淀并浓缩。泥斗设有锥状刮泥机。
部分浓缩污泥在浓缩池抽出并泵送回至反应池入口。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在锥形循筒上面,一层在锥形循环筒下面。从预沉池——浓缩池的底部抽出剩余污泥。污泥回流泵采用变频螺杆泵,可自动在线调节回流污泥量,适应水质的变化。
在斜板沉淀区除去剩余的矾花。精心的设计使斜板区的配水十分均匀。使得沉淀在最佳状态下完成。
沉淀水由一个收集槽系统收集。矾花堆积在沉淀池的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污泥靠自重收集或刮除或被循环至反应池前部。
沉淀的污泥沿着斜板下滑然后跌落至池底,污泥在池底被浓缩。刮泥机上的栅条可以提高污泥浓缩效果,慢速旋转的刮泥机把污泥连续地刮进中心集泥坑。浓缩污泥由泥位计来控制以达到一个优化的污泥浓度,然后间断地被排出到污泥处理系统。
沉淀区上升流速可达20 m/h~30m/h,原水浊度最大可达10000NTU,整座池的总表面负荷一般为6.5m3/m2·h,浓缩池已整合在沉淀池下部,排泥浓度达3%~5%,不需另设浓缩池。
高密度沉淀池在混凝沉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强化了絮凝、沉淀、污泥浓缩效果,运用变频技术在线调节搅拌机转速、污泥回流泵流量,不仅出水水质好,表面负荷高,排泥量少,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好,较适用于沿海电厂海水水质情况。
舟山某电厂海水浊度为0.3~2.45NTU,随着大潮、小潮、潮涨、潮落、潮息,浊度都会随着变化,水质复杂,水量变化也大,该电厂海水淡化工程采用了高密度沉淀池海水预处理工艺,设计出力为2×1500m3/h,设计凝聚区水力停留时间1.77min,絮凝区水力停留时间8.76min,沉淀池表面负荷8.63m/h,沉淀/浓缩区总停留时间为50.38min,搅拌计采用变频控制,每套高密度沉淀池配2台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泵采用卧式螺杆泵,变频控制,出水浊度≤5NTU。
通过对高密度沉淀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研究,高密度沉淀池通过污泥回流、强化絮凝,运用变频技术,具有对原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好、效率高、占地省,在沿海电厂海水淡化预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S].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4.51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