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章俊 杨永平 周明丽
(1.达州市达川区檀木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达州 635012; 2.达州市达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达州 635711; 3.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达州 635015)
猪腹泻的临床诊断和防治
罗章俊1杨永平2周明丽3
(1.达州市达川区檀木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达州 635012; 2.达州市达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达州 635711; 3.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达州 635015)
在养猪生产中,猪腹泻十分普遍,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引起猪腹泻的病因错综复杂,很多因素均可导致猪发生腹泻,主要是条件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条件性因素,如寒冷,潮湿,更换饲料,断奶等;传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为防治猪腹泻,必须弄清腹泻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本文根据作者的生产防治经验,对十大猪传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和防治作一简述。
1.1 概述
一般在出生后3d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d。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多。病猪表现为突然拉稀,排出稀如水样粪便,呈黄色、黄白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或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拉稀愈加严重,顺肛门流下。
1.2 防治
发病初期,立即全窝仔猪给药。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磺胺脒、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2.1 概述
多发于10~25d的仔猪。临床表现为腹泻,排出白色或黄色酱状、糊状粪便,恶寒战栗,喜卧于垫草上,皮毛粗糙无光。有的并发肺炎,呼吸困难。病死率的高低取于饲养管理的好坏。
2.2 防治
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地调配饲料。改善猪舍环境卫生,减少各种应激。注意消毒、通风、保暖。仔猪实行提早补饲,促进消化机能发育。治疗可选用多西环素、土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内服。
3.1 概述
主要感染3日龄内的仔猪。临床表现为新生仔猪急性血样下痢。体温升高到40℃~40.5℃,急性型生后一天内发病,突然下痢,排出含有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稀粪,后躯粘满血样稀粪。一般病例病程2d,第3d死亡。有的病程在1周以上。
3.2 防治
仔猪出生3日龄内每千克体重每次内服青霉素或链霉素8万单位,日服2次,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母猪于临产前在饲料中添加盐霉素60g/T,持续14d。
4.1 概述
该病多发于架子猪,2~5月龄最严重。仔猪和成年猪很少发病。临床表现为: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一般先拉软粪,渐变成黄色稀粪,内混黏液或带血,病情严重的所排的粪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便;有的带有很多的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性伪膜。大部分病猪体温正常。
4.2 防治
该病用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停药后易复发,较难根治,可选用痢菌净、四环素、杆菌肽等药物治疗。
5.1 概述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多发生于1~2月龄(10~15kg体重)仔猪,常在寒冷气候多变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生,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可诱发本病。临诊上最常见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典型的症状是下痢,灰白、黄绿、黄褐、灰绿或污黑色,恶臭。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5℃,精神不振,寒战、喜钻垫草,堆叠一起,眼有黏性脓性分泌物,部分病猪在病之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病程2~3周或延长。有的病猪症状逐渐减轻,状似康复,但以后生长发育不良成“僵猪”。
5.2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卫生和消毒,消除引起发病的应激因素。免疫接种,仔猪35~45日龄,肌肉注射或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治疗可用土霉素、黄连素、磺胺类药物、维生素C等药物。
6.1 概述
本病最易发生于6~16周龄生长育肥猪。急性病例表现为严重腹泻,拉沥青黑色粪便,后期粪便转为黄色稀粪或血样粪便。慢性型表现为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糊状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屑片。
6.2 防治
治疗可选用泰乐菌素、四环素类药物。
7.1 概述
该病冬春多发,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猪临床表现为突然呕吐,继而出现急剧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恶臭。一旦有猪发病,会在整群中迅速传播。1周龄内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2~7d死亡,死亡率可达100%;2~3周龄以上仔猪可存活,随着猪龄的增大,死亡率逐渐降低。
7.2 防治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生本病,要立即隔离,每天对猪舍进行消毒,采取停食或减食,多给清洁饮水或易消化饲料,并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8.1 概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10月底至次年2月多发,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常导致7日龄以下仔猪死亡,育成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猪表现呕吐,迅速腹泻、脱水,粪便呈水样,黄色或灰黄色。呕吐多发生在吃食和吃奶之后。
8.2 防治
同猪传染性胃肠炎。
9.1 概述
一般发生于2月龄以内仔猪。该病主要症状为精神差,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持续2~4d,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不会超过10%。通常10~20日龄仔猪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内可康复,3~8周龄仔猪症状更轻。
9.2 防治
对发生病猪主要是口服补液盐或糖盐水,同时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10.1 概述
通常发生于8~15日龄内的仔猪,常表现为中度腹泻,粪便从白色、血糊状奶酪色一直到黄色水样,有时含有黄白色结块,仔猪体况和被毛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一般不高。常继发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则病情加重。
10.2 防治
圈舍环境和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以清除球虫卵囊。母猪可采用盐霉素、安丙啉、莫能霉素等治疗。目前控制仔猪球虫最好的药物是托曲珠利2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