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宝力格苏木农牧业服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200)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巴特尔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宝力格苏木农牧业服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200)
本文主要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的基本症状与治疗方法,同时根据腹泻病的根本要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养牛户,在保证牛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相应的经济收益。
牛病毒性腹泻 诊治方式 预防措施
牛病毒性腹泻又被称为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或腹泻为主的传染病。牛每年春季和冬季最容感染。虽然其发病率不高,但是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应该引起养牛户和动物卫生防控中心的高度重视。
牛体内血液与细胞组织中的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比较稳定,不耐酸性,对碱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4或58℃的条件下,80 min将很快被灭活,使用我们日常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就能够很快将其消灭。
当牛在6~19月龄时最容易感染牛病毒性腹泻,通常情况下奶牛为隐性感染,大部分患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牛都不会出现表面症状并且呈现出隐性带毒,传播时间贯穿整年,每年的春、冬季为多发期。病牛以及带毒动物是最为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通过排泄物、分泌物、饲料和饮用水这几个途径传染给还未断奶的犊牛,此外,病毒通过胎盘、交配和人工授精也可以交叉感染,另外,羊、猪、鹿等也可能被感染。
患急性型病牛将出现双向热,牛突然发病,体表温度降快速上升至42℃~45℃之间,并维持3~4 d,体表温度在一定时间后下降,并且短时间内第2次升高,同时,牛还会流浆液性、高黏性鼻液,不断咳嗽、呼吸速度加快,鼻镜、舌头以及口腔的黏膜出现逐渐糜烂,牛嘴部的唾液明显增多并伴有恶臭的口气,然后发生更为严重的腹泻,随时间的推移粪便将变得黏稠,并混有大量的黏液与气泡,有时候会混有少量的血液。初期病牛会因蹄叶炎而呈现跛行,病毒感染持续和间歇性腹泻会导致病牛快速消瘦,急性多数约在2周死亡,慢性则在3~7个月后死亡。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下一代,致使胎儿在出生后就患有先天的小脑缺陷或直接流产。
剖检病牛食道黏膜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烂斑,其鼻镜、口腔和咽喉则会存在潜在性的小烂斑;真胃出现水肿并伴有烂斑问题,病牛小肠患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大肠出现糜烂、坏死和出血问题。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牛病毒性腹泻病必须要与牛恶性卡塔热、口蹄疫、蓝舌病等鉴别,采取病料做免疫扩散实验、免疫荧光体抗性检测和血清分析,检验病原体。
牛病毒性腹泻病在口炎发生之后会产生剧烈的腹泻,之后的粪便将会变得的黏稠,恶性卡他热则属于末期性腹泻,口蹄疫的腹泻现象相对于较轻,蓝舌病不存在腹泻现象,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腹泻现象比较轻微;牛病毒性腹泻病不存在眼炎问题,口蹄疫也不存在眼炎,而恶性卡他热则有眼炎症状,牛的角膜将会变得的浑浊;几种常见的疾病均会出现口鼻病变特征,但是病变性质都会出现差别: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口鼻将会呈现出糜烂性的坏死,恶性卡他热会让口鼻出现充血、糜烂,但是不会在口鼻处出现水泡,口蹄疫会让口鼻出现水泡并导致口鼻溃烂,蓝舌病会导致口鼻溃烂,患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的软腭上将会出现脓包。
牛病毒性腹泻病理变化上的区分:患牛病毒性腹泻病牛的主要表现是,消化道黏膜会出现大量的烂斑和溃烂,而恶性卡他热则会导致消化道黏膜充血并最终导致烂斑出现;口蹄疫的主要表现为心肌变性,心脏外观与正常色泽将会出现差异,病变条纹会慢慢地出现;蓝舌病会让牛的脾脏和肾脏不断的肿大,致使牛的肌肉出血、变性和水肿,此外,牛的舌头会逐渐烂掉;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主要特征就是牛呼吸道黏膜出现炎症、脑脊髓炎以及非化脓性感觉神经炎症,并伴有强烈的神经炎症。
选择收敛止泻或强心补液的方法治疗,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处方1:一次口服碱式碳酸铋片30g和磺胺脒片40g,磺胺脒片的服用量应该为3次/d,第一次口服的剂量应该增加一倍,连续服用4~7d。
处方2:乌梅25g、柿蒂10g、山植碳30g、柯子肉10g、黄连20g、姜黄15g、茵陈15g,使用这几味中药煎汤药,分为两次服用即可。
(1)我们要严防病牛的引进,加强饲养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以及卫生消毒任务;(2)怀孕母牛和刚出生的牛犊要接种抗生素和免疫疫苗,接种灭活疫苗的效果最佳。成年牛的皮下注射一次即可,犊牛在出生两个月后即可注射一次,当犊牛成年之后再注射一次。但是由于病毒变异的速度很快,疫苗的注射并不能完全避免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3)防止牛群与猪群直接接触,禁止使用饲养牛的废弃物作为猪的饲养料。通常情况下,通过血清检查能够检查出阳性牛和带病毒的牛,然后在逐步捕杀,渐渐净化牛群的环境。
[1] 贾玉堂,汤继顺,李立冰,等.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与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0(2):187-189.
[2] 尚宗民.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