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
(甘肃省定西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 743000)
新常态下定西市渔产业发展方向思考
王晓琴
(甘肃省定西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 743000)
分析定西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定西渔业发展的优势,确定定西渔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调整为“举生态保护之旗、走休闲产业之路”,才能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定西渔业历史悠久,开始于1958年,发展于1985至1993年和2005年至今两个阶段,2010年前后为发展的鼎盛期,养殖面积达到400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600t,建成6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一个国家级珍惜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水产种植专业保护区,荣获一个国家级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称号,荣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
2.1 休闲渔业异军突起
全市休闲渔业迅猛发展,形成了集垂钓、烧烤、餐饮项目的养殖垂钓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的旅游文化垂钓型与垂钓、餐饮、劳动相结合的复合型三种类型,年接待消费者15万人次,渔业经营收入2800万元。
2.2 新品种新技术应用迅速提高
一是引进福瑞鲤、云斑鮰、团头鲂、彭泽鲫、虹鳟、金鳟、中华杂交鲟等名特优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二是实施了高效池塘、流水池塘、温棚生态、水库塘坝养殖和生物制剂等新技术,两项获省级成果。三是推广健康无公害养殖技术,6个渔场获国家认证。四是培育鱼苗种自繁自育技术,年繁育鲟鱼、鲑鳟鱼发眼卵鱼苗120万尾。
2.3 渔业资源保护迅速力度提升
一是将7种土著鱼类列入省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二是建立5个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2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6%。三是每年在自然流域放流土著鱼类10万尾,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四是组织涉渔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五是继续实施自然流域禁渔,加大宣传和巡查办案。六是开展保护性鱼类经营利用许可。
3.1 渔业资源禀赋独特
定西拥有大小河流74条,中小型水库塘坝866.67hm2,有较丰富的冷水资源,宜鱼荒滩沼泽地0.33万hm2,引洮工程又为发展渔业提供了坚强后盾。全市养殖淡水鱼类16种、土著鱼类32种,国家二级保护土著鱼1种,省级保护土著鱼7种。市内有4A景区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渭源首阳山,还有渭源天井峡、灞陵桥,陇西李氏龙宫、仁寿山,临洮的马家窑等在肃内负有盛名,发展生态休闲渔业优势明显。
3.2 休闲渔业市场旺
定西市总人口29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290元和3074元,消费支出分别为8981元和3000元,居民生活需求明显转变,更加注重消费质量和休闲效应,越来越青睐名特优水产品食材和休闲渔业带来的高品位生活,将会强力促进名特优水产养殖业和休闲渔业发展,延伸渔业发展空间。
3.3 国家对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
国务院召开了现代渔业电视电话会议,发布了促进现代渔业发展的11号文件,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韩长斌部长相继对渔业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进一步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这些为保护渔业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坚持科学发展,举生态之旗,走休闲之路,以生态休闲为主题,以资源保护和休闲渔业为重点,突出特色,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把定西打造成甘肃休闲渔业示范市,为丰富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4.1 着力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一要继续实施自然水域禁渔制度,严格捕捞许可制度,打击电毒炸等非法活动;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强检验检疫,确保放流苗种质量和水域生态安全;推进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管理。二要依法进行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渔业生态补偿和水域环境监督管理。三要加快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步伐,严格许可制度。四要开展进校园、社区、乡镇集市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活动。五要加强渔政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推进文明执法。
4.2 加快休闲渔业产业发展
一是通过观赏鱼大赛、垂钓比赛、渔业饮食文化节以及渔业科普、美术摄影等活动形式做强休闲渔业。二是通过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中药材产业、花卉产业、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做大休闲渔业。三是通过加强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创造休闲渔业产业。在沿路、沿河、沿库和风景区,依托度假村和各种山庄建设观景、野钓、驾船、划艇、娱乐、品鲜为一体的休闲“鱼庄”“鱼家乐”,立足养鱼场建设养殖、垂钓、采摘、劳动、餐饮、疗养、住宿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园”“区”“带”,借助冷水鱼养殖场建设四季垂钓的特色休闲“鱼庄”,利用农业园区建设观赏鱼和食用型观赏鱼休闲渔业“园”。
4.3 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一是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疫病远程诊断技术和养殖“三项”记录、官方兽医制度。二是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尤其加强水产苗种和虹鳟、金鳟、鲟鱼等特色品种的监管;三是落实水产养殖生产者主体责任,建立质量安全内控、产地准出和产品追溯制度。四是开展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止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五是实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
4.4 切实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明确渔业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性质,稳定机构人员,安排推广经费。二是为渔业执法单位提供执法经费和设备,提升渔政执法能力。三是改造升级老旧池塘。四是繁育鲟鱼、鲑鳟鱼苗150万尾。五是建设市县级渔业综合监测中心。六是创建基层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七是培养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科技水平。八是推进科技入户,提高渔业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