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墨江 654800)
联珠镇林下养殖现状及效益
张 娟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墨江 6548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价格优势越来越明显。“十二五”以来,墨江县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升级畜牧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林下养殖产业快速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已成为墨江县农民经济增收的重要产业。本文浅析了联珠镇林下养殖现状、主要做法及效益分析。
联珠镇 林下养殖 现状 主要做法 效益分析
联珠镇是墨江县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中心。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80%。有林地面积2 426.67hm2,森林覆盖率达59.9%。联珠镇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四季温差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各种饲料作物、牧草和畜禽生长。但由于山区多,生产条件差,适合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产业不是很多。发展林下养殖,可以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给当地带来较好效益。
1.1 畜禽养殖业发展统计
联珠镇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林下养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根据2014年末统计数字,牛存栏18359头,出栏2 720头;羊存栏12 277只,出栏5 916只;禽存栏279 725羽,出栏350 781羽。林下养牛规模较大的金矿高寒养牛场(存栏160头),栖马村金家平养牛场(存栏46头);林下养羊存栏100只以上的有路水村张海荣养羊场、义勇村杨文兴养羊场及马路村刘云芳养羊场等;鸡存栏万羽的有义勇村陈伟、李华蛋鸡场、连路村王洪祥蛋鸡场、班茅村的苏晓红肉鸡场,存栏千羽的有虢云辉的墨江竹林生态乌骨鸡养殖场、周文强的哈尼生态土鸡养殖场等。
1.2 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在创新,林下养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殖户养殖观念和方式也在转变。从传统的放养逐渐向“放养+圈养”、“围栏圈养”、“短期育肥”等方式转变。
1.3 养殖种类、品种增加,林下养殖向多元化发展
我镇的林下养殖产业从传统的牛羊养殖向林下养禽、林下养蜂及特色动物养殖方向发展;林下养殖畜禽品种从地方品种逐渐向优良杂交品种转变。
1.4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多渠道投入,加快产业发展
①加大对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的贴息贷款扶持力度。贷款期限1年,财政贴息5%,按国家当年基准利率贴息。
②养殖户可以申请妇联、工商联、共青团鼓励创业就业“贷免扶补”政策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每个创业人贷款额度为5万元,贷款期限2年,实行全额贴息。
③实施财政专项产业扶贫(种羊项目、林下养鸡项目)。
(1)积极开辟尝试茶园养鸡、果园养鸡、经济林下种草发展养牛、养羊、生态林围栏养殖等多种林下养殖方式。
(2)防、检、治综合配套,降低畜禽死亡率。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有17名工作人员分别挂钩32个村和2个社区,做好各村及养殖大户重大疫病免疫、诊断、防治及疫情监测工作,大力开展以种、料、管、防综合配套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水平。
(3)加大推广良种繁育及科学饲养综合配套技术力度,提高本地畜禽的生产性能。
(4)狠抓项目建设,打牢养殖基础。通过项目建设和扶持政策改善养殖户的生产条件,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养殖户积极性,并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投资养殖的理念和信心。
(5)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养殖户集中起来形成小而精的发展团体,提高养殖能力、疫病防控等技术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3.1 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绿色、生态、天然将是今后人们对食品追求的趋势。其次,从2005年开始,墨江县连续举办了11界“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带动了饮食业快速发展,肉食品消费量也迅速增长。肉类产品特别是绿色、生态产品消费量存在非产大的增长空间。同时,联珠镇是墨江县城所在地,昆曼高速穿城而过,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墨江县的畜产品远销昆明、玉溪景洪等地,产品外销便捷。林下养殖畜产品价格优势明显,以林下养殖土鸡为例,林下土鸡每千克可以卖到40元,而肉鸡价格为16元,单斤差价为24元,扣除鸡苗、饲料、饲养、兽药等所有成本后,一只林下土鸡可比肉鸡多赚10元以上。凭借绿色、生态和价格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产品,将为联珠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有力保障。
3.2 生态效益
联珠镇多数是山区,生产条件差,充分利用山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养殖,发展环保生态畜牧业,可以带来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养长、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
3.3 社会效益
(1)通过发展林下养殖,恢复生态,发展畜牧业,将大大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发展林下养殖,把畜禽养殖由村内转移到林间,改变人畜混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促进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3)林下养殖快速发展,农民更加重视学习,科技知识的应用不断增强,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4)发展林下养殖,增加就业渠道和岗位,吸纳一部分人就业或创业,直接从事林下养殖业生产或其他产业。减少青壮年人员外出打工,减少年轻夫妻两地分居,利于家庭和睦、子女的教育,利于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