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芜黑猪开发谈我国地方猪发展趋势

2015-01-25 19:48:06吕政印魏述东孙秀云
猪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莱芜保种猪种

吕政印,魏述东,孙秀云

(1.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莱芜 271100;2.莱芜市莱城区畜牧兽医局,山东 莱芜 271000)

从莱芜黑猪开发谈我国地方猪发展趋势

吕政印1,魏述东1,孙秀云2

(1.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莱芜 271100;2.莱芜市莱城区畜牧兽医局,山东 莱芜 271000)

对于地方猪种仅仅实施保种是被动的,只有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使资源变成商品价值,使保种工作变为积极的能动的有效行为。莱芜黑猪在长期利用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莱芜黑猪产业开发

1.1 初始阶段:先期开发,打造品牌

2006年,为发挥莱芜黑猪种质资源优势和肉质优势,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地方猪种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主导下,结合莱芜市实际情况,制定了莱芜黑猪产业化开发方案,组织成立莱芜黑猪研发中心,建立了莱芜黑猪繁育生产体系和特色品牌优质肉猪生态养殖基地。注册“莱芜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莱黑”牌猪肉产品商标,开发特色品牌猪肉制品,打造特色猪肉品牌。

1)确定选育方向,制定选育方案,提高种质特性的商品价值。把莱芜黑猪的选育方向由传统的注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等指标转变为注重肉质质量指标并兼顾繁殖性能。根据确定的选育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选育方案。在世代选育中增加选择的强度,进行大批量现场和实验室测定,实现莱芜黑猪优良肉质性状(肌内脂肪、亚麻酸等)的高端标准化数值目标,提高莱芜黑猪优良肉质特性的商品价值。

2)研究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提升商品质量。一是研究影响肉质的营养需要,日粮组成,制定宰前倒计时配方。二是充分利用莱芜市大片山区、经济林、河滩等资源条件,进行无公害自然条件下山场放牧或林间放养。三是建立标准化商品猪生产场。严格按照莱芜黑猪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无公害专用饲料和倒计时饲养法,分段饲养,全程饲喂发酵青绿饲料,提高肉质品质、降低脂肪含量。

3)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规程、屠宰分割和加工包装流程,优化提升猪肉品质。针对生猪宰前饲养管理及屠宰分割加工,制定一套科学严格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在生猪宰前一个月饲喂倒计时专用饲料,以调节肉质,保证肉品的质量安全。建设专用小型屠宰分割车间,对莱芜黑猪的屠宰分割加工进行科学的研究,制定了一套加工工艺技术流程,保持了肉品品质。为适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研究推出了莱芜黑猪冷鲜肉、烤肉和风味香肠3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产品投放市场。经过开发,实现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打造了信誉品牌。

4)宣传策划,打造特色猪肉品牌。一是进行品牌宣传。充分利用畜牧业博览会、报纸、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二是搜集建立莱芜黑猪科技文化馆,组织成立省级地方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文化平台。联络相关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举行观摩、品尝、交流等活动,推进莱芜黑猪特色猪肉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品牌价值。三是开展莱芜黑猪的原产地标志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记登记证书等产品认证,提升品牌质量。四是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莱芜黑猪品牌保护打假专项行动。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原产地品牌,保障莱芜黑猪特色产业有序发展。

1.2 规模化开发阶段:与企“嫁”接,做大做强莱芜黑猪肉特色品牌产业

为创新运营机制,加快莱芜黑猪产业化开发速度,2008年,莱芜黑猪、鲁莱黑猪的动物及产品名称、商标(“莱黑牌”)的使用权和繁育、饲养、加工控制技术转让给山东六润食品有限公司,由山东六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高标准的屠宰及肉食品加工中心和现代化养殖基地,发挥企业优势,尽快做大做强莱芜黑猪肉特色品牌产业。几年来,山东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已投资1亿多元建设开发体系,已完成了繁育生产体系建设。年出栏、屠宰、加工20 000头特色品牌肉猪,屠宰、加工、物流、市场体系也已初具规模,品牌与市场基础逐步形成。

2  展望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发展的前景

2.1 地方猪保种利用的指导思想

立足于保护,着眼于开发,以保种为基础,持续保持地方猪种优良特性;以科技为手段,创新保种选育技术;以开发促保护,加大保护力度,健全国家省、市、县分级负责的保种投入机制。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使保种、利用、开发形成一体,使种质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我国地方品种保护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

2.2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畜禽品种资源是极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一但丧失则不可挽回。长期以来,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强调培育高产的“专门化品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使生物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丧失,造成品种单一,基因贫乏,同时也难以避免基因过于纯合而带来了遗传疾患。为适应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保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他们就不得不千方百计四处搜寻,甚至不惜重金购进资源。我国地方猪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种质特性,如肉质鲜美,繁殖力高,抗逆性强,性成熟早等独特性能,已成为世界珍贵的种质资源库。部分品种已输出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发展世界畜牧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无公害优质猪肉应运而生,这为我国地方猪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猪肉消费正向高档、优质、安全、卫生、营养等方向发展,肉食品加工业越来越需要优质的猪肉原料。地方猪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饲等优良性状,特别是地方猪的肌内脂肪含量丰富(莱芜黑猪平均10%以上),是其他任何外国猪种无法比拟的,更适宜进行高档猪肉的开发,增强我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

2.3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地方猪种保护的基本保障

我国对农业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长期以来,对农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种植业领域,这与畜牧业的市场地位极不相称。而在养猪业,我国对品种改良、种猪场建设支持较多,虽然近几年来增加了资源场的资助力度,但总体上,对地方品种资源研究利用的支持偏少,许多科研工作者靠对地方品种资源的感情和社会责任在艰苦的工作。猪种质资源是育种及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战略性储备资源,因此,地方猪种优良特性的挖掘和利用模式应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

2.4  建立和完善高标准的资源保种场,有计划地实行动态保种

高标准的保种场除具有选址合理、布局科学等种猪场建设的常规要求外,尤其重要的是要根据地方猪种的生物学特性设计圈舍,而不是简单的生产工艺现代化。此外保种场要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技术队伍,保种场技术负责人要具备大学本科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直接从事保种工作的技术人员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掌握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保种场进行活体保种同时,还要利用精液、胚胎超低温冷冻技术,解冻及胚胎移植技术,实现长期静态保存。此外还要坚持动态保种,即以保种促选育,以选育促利用,以利用反哺保种,通过选育提高使其适应市场和现代商品猪生产的需要,只有这样地方猪种的保护才会健康持久。

2.5  持续进行保种选育,开展种质特性、种质资源测定及研究,建立研究平台

地方猪种的保种选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如一日,科技工作者要不怕苦、不怕累,专一工作,始终坚持保种选育这个中心不动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间断保种选育工作。

在坚持不懈地进行保种选育的同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起地方猪种研究平台,进行地方猪种质特性控制及种质资源测定与研究。进一步系统深入了解地方猪种质特性,为品种资源的保存、选育提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2.6  挖掘地方猪种优异基因资源,开展利用途径研究

虽然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地方猪种种质特性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地方猪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盲区,还有很多优良性状尚待开发。我国的猪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并各具特点,这些资源是我们培育新品种的良好素材,未来的猪育种工作,应重点发掘一批有利用价值的特效基因和优异育种新素材。

2.7  社会化商品生产利用及产业化开发

地方猪种的商品化利用。一是利用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培育适合我国中小规模饲养的专门化母系,进而利用土洋结合的二元或三元杂交体系生产商品猪;二是培育有中国特色的配套系,在全面分析我国地方猪种优势和缺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引进品种、地方品种两类遗传资源选育专门化品系,培育出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各式各样的配套系组合,从而开发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猪肉产品。

地方猪种的保护是一项费时、费力、投入大、回报较低的工作,没有长期的投入,很难坚持下去,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地方猪种长久、健康地保持下去,产业化开发是必经之路。以地方猪保种场、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以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为主体,抓好地方猪特色猪肉和配套系优质猪肉产业化开发,大力培植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抓好地方猪特色猪肉和优质猪肉专卖连锁店建设,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带动饲料、印刷、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构建一套科学的适合地方猪保种、利用及产业化开发的体系。

3  我国地方猪保种及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

为切实实现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根据“畜牧法”有关规定,保种经费要列入国家各级财政预算。中央、省应按照相关要求,成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专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管理工作。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保证每年均有适当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和补助标准,确保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工作规范而有序地开展。

3.2  树立开发式保种理念,建立多元化保种机制

对于地方品种仅仅保种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快开发利用,使其适应市场和现代商品生产的需要。

一是经济杂交。充分利用中国猪种与西方猪种的遗传差异,通过杂交来获取明显的杂种优势和性状互补效应,使杂优猪既保持中国猪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饲的优良特点,又兼具外国猪生长快、耗料省、瘦肉率高的优势。二是新品种(系)培育。选择优良的地方猪种,采用育成杂交法,通过多世代选择,将优良性状加以固定,以培育出新的品种或品系。三是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的特异性是开发名、特、优、新产品的潜在资源,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四是要建立多元化保种机制。一方面建立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种场、保种区和基因库;另一方面培育大型商业育种公司,参与保种和商业性开发。

3.3  吸纳企业参与,建立股份制联合保种机制

地方猪的保种工作可以选择性地吸纳企业的参与。一是可以利用企业完善的营销体系,加大品种推广的力度。二是减少因资金短缺问题带来的压力,企业参与可增加其盈利的积极性。三是保种利用机制可纳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化运作,用企业理念承担社会义务。

3.4  搞好规划与研究,规范畜禽资源管理

我国地方猪种种类繁多,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形成了特有的品种多样性,是极为宝贵的生物资源,是世界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如果不加以规范,盲目引进外来品种进行导血或杂交,后果不堪设想。目前,以国营种畜场为主的保种体系已被打破,而新的体系还没有形成。保种很大程度上承担的是国家责任、尽的是社会义务,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法规的约束。保种实施的主体应该是多样的,要搞好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规划与相关特性研究,规范畜禽资源管理,才能使我国猪种资源科学、有序地可持续保存。

2014-12-2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Q2001CC600033)

猜你喜欢
莱芜保种猪种
贵州地方特色猪种培育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24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猪业科学(2022年10期)2022-11-03 09:46:04
山东孙子研究会赴莱芜、泰安等地开展党史参观学习活动
孙子研究(2021年3期)2021-10-11 08:47:12
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党支部赴莱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山东农机化(2021年4期)2021-08-24 08:06:10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56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6:24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焦炉脱硫脱硝系统投入运行
山东冶金(2019年6期)2020-01-06 07:46:16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