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兴江
(海南省陵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陵水 57240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占兴江
(海南省陵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陵水 572400)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其特征为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2周龄~4月龄的猪均易感染,通常见于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5~8周龄)的猪。
为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本病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干燥情况下易于死亡,易被常用的消毒剂及较低温度的热力杀灭,一般在60°C下5~20 min死亡。
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1°C左右,呼吸困难,咳嗽,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 下降或废绝,随着发病时间长久,眼睑皮下水肿,皮肤发绀或苍白,耳梢发紫,腕关节,跗关节肿大,行走困难,或不能站立,公猪出现跛行,母猪出现流产,临死前侧卧或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解剖时可见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脑膜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心包膜增厚粗糙,心脏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水增多,肝、肺肿大、出血,有时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全身淋巴结肿大,后肢关节切开有胶状样物,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组合出现,很少单个出现。
采用多价灭活苗免疫,初产母猪产前40 d首免,产前20 d二免,以后在产前30 d免疫一次就可,有本病威胁的猪场,仔猪也要进行免疫,在10~50日龄内进行免疫,每次1头份,以后在一免15 d再免疫一次,效果更佳。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猪场的兽医制度,避免或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当应激发生时,可提前给猪群投喂预防剂量的抗生素,可起到预防本病发生的作用。 将所有病猪进行隔离,淘汰无饲养价值的严重病猪,严格消毒。
一旦猪群出现临床现象,先隔离病猪,再进行治疗。
①口服土霉素纯原粉,按每kg体重30 mg进行喂服,每天喂服1次,连服5~7 d。
②每晚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0 mg/kg,连用5~7 d。
③一次用注射用青霉素钠200万IU,肌肉注射,2次/d,连用3~5 d。
④注射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注射液,按0.1~0.15 ml/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2~3 d。药物,连续用药3 d,预防效果明显。或早期给母猪用药,经充分吸收后,通过乳汁将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
注意事项:病原体对所有的使用过的药物都会产生抗药性。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如果疗效不明显,甚至有疗效降低趋势,必须要及时更换药物。药敏试验用药是最佳选择。
6.1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培育繁殖种群,尽量不要自外引种。必须要引种时,加强检疫。调查引进种源地,疫病发生情况,确保无病患后方可引入。
6.2 卫生消毒
加强卫生监管,定期清扫圈舍,严格消毒程序。尤其注意改善怀孕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确保胎儿健康、茁壮成长。
母猪临产前,圈舍清扫干净。粪便清除干净,集中堆积发酵处理,经彻底消毒后铺上垫草。母猪乳头及乳房清洗干净,哺乳前挤掉少许乳汁后,再固定哺乳。
6.3 及时吃上初乳
初乳要早,通过及时补充初乳,确保乳汁能够尽快进入小肠内吸收,增强初生仔猪的抗病能力。为了提升母猪初乳中抗体水平,国内有用致病菌株制备菌苗,母猪产前口服用,获得免疫抗体的试验。经试验后,效果显著。仔猪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保护仔猪很少发病。基层试验中,有尝试用淘汰母猪全血或血清,口服或注射仔猪进行预控的试验,效果显著,值得尝试借鉴。
[1] 亢文华,訾占超,汪葆玥,马英.仔猪黄痢的诊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705-706.
[2] 朱明恩.潍坊地区仔猪黄痢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83-85.